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看西柏坡怎样精心打造“红色生命”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01日 16:27)

    专题:西柏坡精神巡回展

  新华社石家庄3月1日电(记者江山)当前,红色旅游正以星火之势燃遍祖国大地,成千上万的观众纷纷涌向各级大大小小2000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产品的生命力在于吸引性,然而真正能产生震撼效应的教育基地却不多。怎样让红色旅游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西柏坡纪念馆近年来从挖掘内涵、展陈方式到表现手段,都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创新,被人们誉为“打造红色生命的成功典范”。

  挖掘细节震撼人

  西柏坡纪念馆自1950年建馆以来,共接待观众2000多万人次,期间曾经过多次全面维修与修改陈列展览。2003至2004年间,该馆又进行了新的扩建和改陈,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旅游产品内涵,更加突出了“两个务必”精神。如得到游客好评的展览馆“电报廊”,长达56米,在两侧的大理石上雕刻了37份毛泽东和军委发的电报手迹。当人们从长廊中漫步时,耳旁回响着“嘟嘟嘟”的电报声,仿佛置身于当年党中央指挥千军万马的情景,脑海中涌现出周总理说的“我们这个司令部一不发枪、二不发人、三不发粮,就是天天发电报”,终于打败了敌人,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力。确实,细节最能吸引观众,也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据馆长赵贵世介绍,当年在西柏坡,毛泽东等中央领导都睡在四条腿长板凳支起的木板上,上面铺的是普通的绿军装、土布单;彻夜办公时实在冻得受不了,就倒杯开水,边喝边暖手。在中共中央旧址,还有毛泽东提过的小马灯、坐过的小马扎,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人使用过的简易办公用品……建行北京分行雅宝路支行职员王心燕参观后留言道:“这次展览,把我带到了那风雨如磐的岁月,使我受到了强烈震撼。一件件文物把我们与历史对接,使‘两个务必’精神在我们心里升腾。”

  寓教于游感染人

  在展览形式上,该馆改变以前完全坐等上门的被动做法,转而形成一种“走出去、找上门、引进来”的新特点。“展览要出新,就必须适当增加参与性内容,再现当年革命者工作、战斗、生活、劳动的场景;必须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安排有关的历史影视、歌舞专场,寓教于游,吸引游客参与和体验。”据中共石家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栗建华介绍,2004年7月以来,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十几个城市展出的“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把当地山村特有的梁柱、椽子、青石板等东西揉进了展览,表现出太行山区小山村的地域和时空特色,拉近了观众与西柏坡的距离;用暖色作基调,带给观众是不同的心理冲击,如“全国土地会议”展厅,采用晴朗的天空和绿色的田野,表现出农民获得土地时的喜悦心情和充满希望的格调,让人如临其境。“为了让观众能感受西柏坡、触摸西柏坡,我们还通过刺激视觉、听觉等多种艺术形式,达到立体宣传的效果。”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纪念馆党委书记耿震环说,馆内组建了一支由能歌善舞的讲解员组成的优秀演出团队,自1994年以成立以来,利用说、唱、跳等形式,每年在接待旺季为留宿观众演出,使观众白天看静物,晚上看演出,以一种艺术方式再现当年党和群众的革命生活。他们在接待淡季,还常常走出去,深入到部队、工厂、机关、学校进行巡回演出,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几年来共演出500多场,观众人数达40多万人次。

  改进手段吸引人

  要集中体现陈列展览的个性,除了丰富解说内容,还要改变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使表现手段更加科学化、现代化,从而确立新的形象化的陈列体系,达到吸引观众的效果。副馆长李庆安告诉记者,观众参观完展览后,一般会想,怎样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柏坡?自己对西柏坡了解多少?于是,该馆就在一些展厅的门口设置了按键式观众问答区,为观众进一步认识西柏坡或自测提供了方便。此外,该馆还以开放的陈列手法,给观众创造了宽松的参观环境,例如毛泽东旧居、中央军委作战室、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和西柏坡农家小院等景观,都采用了敞开方式接待观众。观众可以坐在七届二中全会代表们的位置上,进行充分的联想和缅怀;观众置身简朴的农家小院,仿佛成为这里的主人……这种人性化氛围的成功营造,使观众忘记自己是在看展览,而是轻松自然地融入到展览中。为增强展陈效果,该馆还大胆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如利用幻影成像技术再现了当年解放石家庄的场面:大石桥、正太饭店等石家庄的典型建筑在炮火中隐现,人民解放军从四面八方冲杀过来,活捉了敌军首领……正如有的观众评价的那样:“一切都那么真实,好像真的投身在战斗中一样。”

责编:常颖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