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正文

[中国教育报]永恒的生命之光
------追记优秀共产党员、哈工大教授马祖光
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07日 14:50)

  中国教育报消息:2003年7月15日,我国光学界著名专家、国际激光领域知名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教授75岁的马祖光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了。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这之后的日子里,哈工大网BBS每天都有100多人发帖子,自发地悼念他:“以后若当教师,一定像他那样”;“先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人”。

  如今,马祖光离开我们近一年了。在哈工大的校园里,他的名字依然响亮;在他为之奋斗的事业中,他的影响依然深远。清高孤傲的学者提起他唏嘘不已;风华正茂的学子提起他肃然起敬。

  马祖光,何以让我们不能忘怀?

  “我们要建一个有特色的专业,要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与世界科技界有同等对话的权利。”

  激光作为“光的骄子”,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国际上一出现,便迅速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激光切割、激光打孔、激光测距、激光焊接、激光手术、激光制导等等。但是中国的激光研究当时还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

  这个新事物深深地吸引了马祖光。“中国的激光研究不能落后。”20世纪70年代初,刚从牛棚回来的马祖光,那种追回损失的时间、大干一场的愿望十分强烈。在当时国家没投一分钱的情况下,马祖光和同事们开始了创办激光专业的艰难历程。

  马祖光预见到,激光在军事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激光对他来说也是陌生的领域。当时在国内专门介绍激光的书和资料非常少,激光专业怎么办,谁都说不清楚。马祖光就去省图书馆查阅、摘抄国外的激光文献资料。甚至连午饭都顾不上吃,经常看到图书馆关门。图书馆的人半开玩笑地问:“这是哪个牛棚里出来的反动学术权威呀?”后来,大家常悄悄地递上一杯开水,或者一个面包,表达着他们的敬意。

  办专业的物质条件极差,什么设备也没有。当年和马祖光一起创业的王雨三教授说起那段艰难日子,感慨万分。他说:“大雪天,我们几个人和马老师推着手推车到废品收购站买旧的蒸馏水玻璃瓶。在回来的路上,一直是老马‘驾辕’。马老师比我们大十几岁,我们和他争,他不肯。他的脸上淌着雪水和汗水,浑身冒着热气。当时我们还开玩笑地说‘老马识途’、‘老马驾辕’。马老师那时就有心脏病,只是我们年轻,对病没有体验。现在想起来,于心不忍啊!”

  就这样,马祖光和他的同事们,不靠国家投资,白手起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办成了我国第一批激光专业,一个走在国内同行前列并有一定影响的专业。

  我国“激光”专业根据国家教委统一规定改名为“光电子技术”专业,马祖光就把“为航天光电子技术发展作贡献”作为主导思想,建成了一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实验基地。

  最初争取来的实验室用房是电机楼地下室的一个大仓库。站在这个满是灰尘、空荡荡的大仓库里,马祖光鼓励大家说:“咱们要吃猪肉,必须从盖猪圈开始,现在不是挺好吗?”

  实验室边建设边出成果,一流设备给这里的高水平试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马祖光领导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已成为在国内有相当影响的、为国防光电子武器装备服务的研究基地。马祖光和同志们的许多国际首次做出的成果,就诞生在这个简陋的实验室里。

  在学科建设中,他根据国家发展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带领学科组以多项创新工作和引人瞩目的一流成果,奠定了这个学科在国内外同领域的地位。

  ——马祖光开拓了四原子准分子激光研究新领域,这个课题填补了国际空白;

  ——马祖光提出开展“小型化X光激光”研究,被纳入“863”计划;

  ——在马祖光的指导下,课题组在国际上第一个做出离子准分子短波长激光;

  ——“蓝光激光水下通讯”,是至今国际上仍未成熟的研究领域。马祖光提出并指导研制了纯放电S2蓝绿可调谐激光器件;

  ——马祖光指导进行的“高功率快速调谐TEACO2激光器的研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

  马祖光凝练的学科方向明确而有特色,在基础研究领域做出了高水平的创新性工作;在应用研究领域,以光电子武器装备建设为特色,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成果。他领导的物理电子学学科总体办学水平达到全国高校同类学科前列,这个学科的某些方向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马祖光认为:“一个前沿学科,必须要有一支过硬的队伍。如果我们

  本身不能培养一支高水平的队伍,不能培养一支勇于创新的队伍,那么我们的学科就不能在国际上保持前沿地位。”

  1981年,正在读高中的陈德应从报纸上读到了马祖光的事迹,为此他报考了哈工大,报考了马祖光的专业。师从马祖光20年、已经是哈工大光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的陈德应说:“先生的言传身教不仅教我科学严谨地做学问,更教会了我如何为人做事。在我的成长中,处处都有先生无私的帮助。在复旦大学读完博士后我又回到了哈工大,那是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吸引我,是先生的渊博学识和他的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在吸引我。”

  在学术研究上,马祖光对虚假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学生们都知道,要想在马老师那里搞歪门邪道,是绝不可能的。

  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系统、重实践的科研思想。他要求学生在实验前一定要把实验准备,包括电源、水的安全等全都写出来,并仔细检查实验方案,跟学生一起讨论,一步步引导学生。他经常亲自参加博士生的实验,也常告诉学生:“一定要有创新成果。如果你的论文与别人撞车了,你就要改做别的课题。试验结果不能光听,一定要亲自去做,亲眼看到,我们是在做科研,不是听故事。”

  2002年,实验室要做一个激光大气传输的实验。因为这个试验要求在夜里11点以后才能开始做,年轻人劝他:“您先回家休息,我们会随时向您报告试验进展的情况。”“这哪儿行,不亲自操作,不亲眼看到,这叫什么试验?”马祖光坚持和年轻人一起观察数据,一直到清晨6点,试验数据才出来。

  有个博士生要做“毛细管放电”课题实验。马祖光审阅了他的论文后,觉得有个数据还拿不准,就和学生一起研究,从概念的确定到制定实验方案,做得非常详细。学生说:“马老师,我知道怎么做了,您先回家吧,等实验数据出来我马上打电话告诉您。”马祖光却坚持与学生一起做。这个实验一做就是6个小时。“马老师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实验室,眼睛时刻盯着测试仪器。数据出来已是晚上10点多。天又下起雨来,我搀扶着马老师,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送到他家门口时,我看着他的背影,心里一阵发酸:导师啊,多像我的父亲……”

  马祖光特别支持年轻教师创新。当一位教师了解到“慢光”是一个很新的研究方向,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一定进展时,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马祖光。马祖光听到后,立即兴冲冲地从家里赶到实验室:“好,你再演示一遍!”看完实验过程和数据,马祖光高兴地跑了好几个办公室,逢人便说:“做出慢光了,这可是个新领域呀!”

  许多年轻教师忘不了:“我们做的许多科研课题,有的是马老师争取来的,有的是在他指导下立项的,但他却把这些课题分给年轻教师,并让我们当课题组组长。他指导我们,却很谦虚。他给我们挑重担的机会,给我们创造了成长的条件。”

  马祖光主动把重要岗位和关键岗位让出来,指导青年人发挥作用。他推荐了一批人进入“863”领域和有关专业委员会中担任要职,造就了哈工大一支星光灿烂的的光电子队伍。

  激光专业成立之初,马祖光就高瞻远瞩,把专业的发展定位在国际前沿水平上。他提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我们要建一个有特色的专业,要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与世界科技界有同等对话的权利。”他用自己的奋斗与生命实践了。

  “做学问也好,做事情也罢,首先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顾大局,让荣誉,要具有无私、无畏的精神。”

  刘连满是我国登山队的队员,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他自告奋勇地用冰镐在前面刨台阶,用双肩搭人梯,把战友一个一个托上去。在离顶峰只有100米的时候,他自愿留了下来。在缺氧的情况下,他毅然关掉氧气瓶,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战友,把登上珠峰的荣誉让给了别人。

  马祖光给研究生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讲刘连满的故事。

  马祖光说:“做学问也好,做事情也罢,首先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顾大局,让荣誉,要具有无私、无畏的精神。”

  马祖光何尝不是一个“刘连满”!

  中科院在审阅马祖光报评院士的推荐材料时,曾经有这样一个疑问:作为光学领域的知名专家,他的贡献在光学界是有目共睹的,可在许多论文中,他的署名为什么总在最后?

  马祖光贡献第一位,署名在最后,在哈工大航天学院已不是什么新闻。

  老教师王月珠不会忘记:“马祖光刚从德国回来时,他把自己在国外做的许多实验数据和照片交给我,让我测试。论文他改了三四遍,我便把他的名字属在了前面,他坚决不同意,把他的名字排在了最后。”

  这样的事,教研室每一个人都遇到过,并且不只一次。几乎每一篇论文的署名都有这么一个过程:别人把马祖光的名字排在第一位,马祖光立即把名字勾到最后一位,改过来勾过去,反复多次。

  马祖光把自己的成果和经验看作是集体的财富。30多年来,他收集、积累了大量资料。一本本小册子,一张张卡片,记满了各种实验数据和计算公式,谁需要他就给谁看。教研室每一个同事都使用过马祖光的文献卡。

  有的外校学生得到过马祖光的帮助后,这样和同学们说:“考博一定要考哈工大,那儿有位非常好的老师马祖光。”

  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开展光谱研究的很少,有的单位研究的内容对外都保密,马祖光除了给人家讲自己的成果外,还介绍国外的先进技术。大家说:没有像他那样的“大傻帽儿”了。

  对此,马祖光坦坦荡荡:“楚人失弓,楚人得之,都在中国,不算失。”“科学是祖国的科学,能让更多的人分享成果,国家的?这一领域不就进步了吗?培养人才没有什么门户之分。”

  1997年,哈工大为马祖光申报院士。他不但不同意,还把申报材料从校人事处追回来。1999年,学校已将材料寄出。马祖光知道后,竟给中科院写了一封信:“我是一个普通教师,教学平平,工作一般,不够推荐院士条件,我要求把申报材料退回来。”2001年,新的评审规则要求必须有申请者本人签字。马祖光却拒绝签字,实在没办法,党委书记李生以校党委的名义出面做马祖光的工作。

  可是,在另一个领域,马祖光却“争名”争得很强烈。

  1980年,马祖光到德国汉诺威大学做访问学者。他选定的“钠双原子分子第一三重态跃迁”这个被预言为近红外激光发展中的一个难题,是当时国际激光研究的一大热点。德国的科学家听说马祖光要搞这项研究时,摇着头怀疑地说:“美国、苏联、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科学家对这个难题已探讨多年,都没有成功,你就不要做了吧。”马祖光暗下决心:“外国人搞不出来的东西,中国人不一定就搞不出来,这口气一定要争!”他平静地对德国人说:“请允许我试一试。”

  题目选定了,却受到了在实验室里工作条件的限制。别人白天用实验设备,他的工作时间只能在人们休息的时间:早9点上班以前,晚6点下班以后。为了延长实验时间,他把早晨的工作时间一再提前,把晚上下班的时间一再向后延,他常常赶不上12点的末班车,只能步行数里回到住处。还没睡几个小时,又起来赶在他人上班前去做实验。

  3个月转瞬即逝。实验室的负责人认为已没有希望,要求他改另外的课题。马祖光却坚决而礼貌地说:“希望再有10天时间。”

  10天,10个早晨和夜晚!在最紧张的日子里,他一天只吃两顿饭。苦战了7个晚上的马祖光,终于发现了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Na2的新的近红外连续谱区!通过寻找新激光的途径,在国际上首次观察到了这一谱区的荧光辐射。

  德国方面认为,马祖光是使用德国的实验室设备做出的成果,所以在马祖光写出的发现新光谱的第一篇论文中,把马祖光的名字写在了第三位。可这一次马祖光坚持认为:“这个发现,不是我个人的事,这是中国人做出来的,这个荣誉应该属于中国。”

  有人问他:“你在国内从来不计较名利,怎么在国外把名声看得那么重?”马祖光说:“这很简单,在国内我让的是个人的名位,在国外我争的是国家的声誉、中国人的尊严。”

  “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对祖国的爱,都是很具体的,具体在每一天怎样去做人、做事和对待工作上,具体在你每天怎样去做共产党员上。”

  1983年马祖光被评为航天部优秀党员。1984年他荣立航天部一等功,1984年和1986年,两次获黑龙江省特等劳模,1986年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五一劳动奖章,同年被评为航天部预研先进工作者,1990年获国家教委授予他的工作40年有突出贡献荣誉证书。1985年9月18日,他作为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1987年10月25日,他出席了党的第十三届代表大会。

  马祖光曾在一份思想总结中写到:“共产党员在贡献上是要区别于普通人的,要处处走在前面。在利益面前,更不能伸手。”

  马祖光言行一致,数十年如一日履行着自己的诺言。马祖光曾任了4年的省技术物理研究所兼职所长,所里送来一笔酬金,他立即给人家送回,往返几次,最后这笔钱还是捐给这个所的图书室了;作为第一批“863”专家,马祖光第一次得到4000元津贴,就把它当奖金分给大家;1986年,马祖光应邀出席国际会议作特邀报告,大会发给他500美元奖金,他当即用这笔钱给实验室买了一套“中性衰减片”带回国;1981年冬,马祖光从德国载誉回国,航天部把他安排在友谊宾馆休息,可第二天一早,他就跑到航天部招待所去了,他说:“一晚上的住宿费几十块钱,太贵了!”结果,他自作主张调换了一个每天只收5元的房间;马祖光经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小朋友的信,他们在信中好奇地询问激光方面的知识,有些问题千奇百怪,每次接到这样的来信,马祖光都尽量回复,每次他还不忘把邮费给秘书:“这是我的私人信件,别用公家的钱。”马祖光评上院士后,按院士的待遇,学院给他配了一间办公室,并要装修,他急了:“要是装修,我就不进这个办公室。”最后在他的坚持下,还是把这间办公室做了实验室,他和其他6个同志挤在一个办公室。

  20世纪50年代初,他是最早的哈工大“物理教研室”的副主任。从物理专业、核物理专业到激光专业,国家需要什么专业,马祖光就办什么专业。尤其是他创办的激光专业,马祖光为之奋斗了30多年。同志们说,他是累死的。黑龙江省一个地区的书记曾经感慨地说:“马祖光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

  “一个真正的科学家”,这就是马祖光的真实写照。

  马祖光的学问是最好的,人们为此尊敬他;马祖光的品德是最好的,人们从他身上读懂了什么是“共产党员”。

  马祖光逝世后?,哈工大的学生创作了歌曲《你是光》,表达他们的敬意:“你是光,你的名字就是一片光。不会熄灭,不会索取。你的天空有光的赤诚,你的心底有光的能量。”

  马祖光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毕生都在以共产党员之“德”“激发”出生命灿烂之光的人。

责编:常颖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