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正文

良师益友 为人楷模
------悼念敬爱的马祖光老师
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07日 14:55)

  7月15日上午,当北京市结核病医院的抢救医生和领导向焦急等候在急救室门外的我们通知马老师不幸逝世的噩耗时,我脑子一片空白,怎么也无法相信刚刚还与我们谈笑风生的马老师会这么匆匆撒手人寰,离我们而去。马老师的去世是我国激光专业的重大损失,是哈工大的重大损失。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在我的心目中,马老师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他对教育事业忠诚,对工作兢兢业业,科研作风严谨,一丝不苟,一直是我们这批青年教师的导师和学术带头人。他对人热忱、关心、爱护,无私培养,诲人不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无论从学识上、人品上都堪称楷模。

  1960年我进修返校后调到哈工大工程物理系实验核物理专业教研室。当时马老师是这个专业的专业委员会主任和教研室主任。我给他当助教,从此既当他的学生又当他的助手,开始了我们数十年的相交相知。1961年我担任了实验物理专业委员会的党分总支书记和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我和马老师既是师生,又是工作上的“拍档”。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马老师主要是以爱国主义激发师生的学习动力,在缺乏天时地利的北国冰城,用“人和”凝聚师生之心。当时正值生活困难时期,马老师身患浮肿,心脏也不好,但他每天坚持从哈工大本部走到二部(原哈尔滨航校)上班,在饥饿和严重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坚持带领全专业的师生员工自力更生,创建核物理实验室。不久,工大的工程物理系和原动力机械系合并,改名为核动力工程系(二系)。当时为了更好地为国防现代化服务,以二系为主与海军共同成立了“三五”研究室,马老师推荐了实验核物理教研室一批同志调到了“三五”室,而且推荐我兼任“三五”室辐射防护科的负责人。在马老师的领导培育下,几年中,从无到有,实验核物理专业渐成规模,我们这批青年教师也在他无私的培养下,从实战中成长起来。

  马老师在治学中以严谨著称。为了贯彻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作风,针对我们专业老师和学生提出“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巧)过关的要求,这为我们以后的教学、科研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他的指导下,实验核物理教研室教师队伍的素质迅速提高,在又红又专的道路上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有的成了核技术的专家学者,有的直接参加了“两弹”的试验,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试验成功,我们专业实验室在哈尔滨第一个测到了哈尔滨地区大气沉降的辐射本底的变化,受到国防科委和二机部的重视。1965年初,当我们听说国防科委从苏联进口了两台“百道脉冲振幅分析仪”,一台已经给了原子能所,另一台还没归属时,马老师和我连夜坐火车赶到北京,向高铁校长汇报,讲这台仪器对我专业的意义。高校长亲自带着我们去国防科委汇报。终于,这台贵重的实验设备落户到哈工大。

  为了办好专业,1965年马祖光老师亲自带队到用人单位征求对我专业毕业生的意见。我陪着马老师走访了二机部设计总院、二十一所、原子能研究所、国家计量院等单位,这些单位对我专业毕业生都给予了一致的好评。我还记得在原子能研究所,受到钱三强所长的热情接待。他鼓励马老师办好实验核物理专业。他说他本人就是从法国居里实验室回来的实验核物理学家,他还为我专业科研提出了国家需要的课题。马祖光老师从这次专业调查回来后,干劲倍增。为了迎接1965年全国首届科学仪器展览,马老师带领21专业师生科研奋战,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快中子闪烁晶体”“γ一计数管”“β一计数管”和一些核辐射测量仪器。其中“快中子闪烁晶体”受到核工业部的重视,专门派人来哈工大学习制作工艺和技术。为了支援国家大型科研工程,马老师又派我带队和教研室4位青年教师到北京参加核潜艇的联合设计工作。1965年底,我们完成了预定任务返回哈工大。从1958年建专业到1965年底,经过7年的艰苦创业,马老师领导的实验核物理专业已成为哈工大录取分数线最高的专业之一。这个时期是哈工大的辉煌时期,也是马祖光老师风华正茂、光辉创业的时期。

  不幸的是“文革”十年,下放批斗,劳动改造,以工程物理系为主的专业南迁重庆,所有的仪器、设备全部搬走,科研教学被迫停止,直到1976年,再次迎来科学的春天,也迎来哈工大的春天。

  2000年,当哈工大80周年校庆之际,由马老师创建的哈工大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已经在理学楼中以现代化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马老师的梦想成真了!更重要的是我看见在马老师的周围成长起来了一批青年学者,他们是马老师激光领域科技事业可靠的继承人。

  马老师在哈工大培养了几代人,他的情系在中华大地上,他的爱倾注在哈工大这片沃土上,他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园丁,一位德高望重、治学严谨、和蔼可亲的老师。

  敬爱的马老师,您安息吧!(学生朱育诚)

责编:常颖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