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专稿 > 正文

侧记:马祖光院士的“双重”品格

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07日 11:03)

  CCTV.com消息(记者周玫哈尔滨报道):在马祖光院士身上,常常能看见两种迥然不同的“性格”叠映在一起,构成矛盾的综合体。马祖光不是完人,但他品格中最本质的东西恰好具备激光的特点:方向性极好,能量高度集中,单色性非常纯正。就让我们透过这点点滴滴的小事,走近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学者、共产党员崇高的思想境界。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勤俭节约 Vs 慷慨大方

  马祖光生活非常简朴,总是穿着蓝色带补丁的中山装。出差住旅馆总是挑最便宜的,比如航天部黄楼、东楼这样的普通招待所。一次黄楼、东楼均满员,马老师不顾劝阻,坚持住进了附近一家地下室旅馆。那里非常潮湿,回来后马老师的腰疼病就发作了。1988年12月,马老师和同事一起去前南斯拉夫克罗地亚共和国首府萨格勒布大学物理研究所作学术访问。期间,天天吃方便面。回国后,马老师将省下来的306美元全部交回航天部。

  就是这样一位勤俭节约的老人,对待国家、同事却慷慨大方。有一年,他请上海一位学者来讲学,招待费超过了马祖光规定的30元,系里要给他核销,马祖光立即拿出钱说:“人是我请来的,超出的钱由我自己补。” 1986年,马老师应邀出席国际会议作特邀报告,大会发给他500美元奖金,他当即用这笔钱给实验室买了一套“中性衰减片”带回国。1989年,他作为“863”第一批领域专家,第一次得到4000元津贴,就把钱当奖金分给大家,直到马老师去世,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马老师自己的钱。

  淡泊名利 Vs 勇敢争名

  激光教研室不少中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按着马祖光提出的研究方向确定了课题,并在他的定期检查、亲自指导下工作,取得成果发表论文时,把马祖光的名字排在第一位,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几乎每一次署名都会出现这么一个小插曲:别人把马老师排在第一位,马老师立刻把他的名字勾到最后一位。改过来勾过去,最后定稿时,马祖光的名字还是排在最后面。

  马祖光总是说:“事业重要,我的名不算什么!”

  在德国,马祖光发现了Na2的新的近红外连续谱区!在这个重大的科研成果发表的时候,他的名字却排在了第三。这一次,他却跟主任争得很厉害,他坚持认为:“这个发现,不是我个人的事,这是中国人做出来的。荣誉应该属于中国!”最后,德国汉诺威大学研究所所长写了这样的证明:“发现新光谱,完全是中国的马祖国光一人独立做出来的。”

  记者曾问他:“你在国外和外国人争得那么厉害;在国内却什么也不在乎,谁要什么资料你就给什么,这是为什么?”

  马祖光笑着回答:“这事很简单。在国外我争的是国家的声誉,在国内我让的是个人的名位。在国内我可以不要名,但在国外,国家的声誉、民族的利益是一定要争的。我相信别人在这个关口上,也会这样做的。”

  教书育人 Vs 做一辈子学生

  从1950年起,马祖光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作,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哈工大,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教育和科研事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

  “一马当先,万马奔腾。”这样来比喻马祖光和他带领的学科组,是非常恰当的。王骐、王雨三、于俊华、胡孝勇、王月珠、高惠德、刘逢梅、陈德应、吕志伟、马晶、张中华、掌蕴东、林殿阳、申作春、谭立英、何伟明、鲁建业等一大批人都是马祖光的学生,现在已成为学科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而跟马老师接触过的人,都被他极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所感染。他每天都要看几个小时的书。马老师常说:“做一辈子学生,有一辈子危机感。”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新东西,在学习上,马祖光到了痴迷的程度,无论实验室还是家里,无论出差的车船还是医院的病床,都是他进行学习、钻研的地方。

  在他去世前的两年内,为了开展激光推进技术研究,他让助手复印了厚厚的18本相关资料,刻苦钻研,一有心得就立刻跟学生们讲。他说:“我越学习就越觉得什么都不懂!”听了这话,就能理解马老师为什么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了。

  精益求精 Vs 大而化之

  马祖光说:“做学问来不得半点马虎,要能经得起别人的考问,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在学术研究上,马老师对虚假和不严肃深恶痛绝。马老师经常参加博士生的实验,有位博士生的课题是“毛细管放电X光激光”,马祖光觉得论文中有个数据还拿不准,就和学生一起研究、一起做试验,一做就是6个小时。他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实验室,眼睛时刻盯着测试仪器,数据出来的时候已是晚上10点多了。而他那时已经74岁了。

  有一次,电子工业部委托马祖光主编一本激光统编教材。他多次召开编者会,要求取材一定是当今最新成果,每个定义、概念要准确恰当。25万字的书,几易其稿,他对每一章、每一节、每一页、每一行,甚至包括标点符号,都仔细推敲。当大家认为可以印刷的时候,他还建议再改几遍。他说:“严谨是做学问最起码的态度,可不能在知识界里当奸商啊!”

  马老师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在哈工大是出了名的。学生们都知道,要想在马老师那里蒙混过关,是绝对不可能的。马老师要求博士生一定要做出创新性工作,否则就不能毕业,他还要求,如果博士生的论文与别人撞车了,就要改做别的课题。

  而在生活中,马祖光院士却要求很低,他认为:有床睡、有馒头吃、有几件衣服穿就行了。家里的装修、家具也很简陋,空荡荡的客厅和卧室,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用了20年的沙发是用棉团填起来的,几把椅子是刚修过的,马老生前的床是50年代的铁床,垫的是纸板和旧棉絮。一排摆满了文献资料的旧书架,一张用了30多年的书桌和木椅……家务琐事变繁为简,常常为省事吃方便面,阳台上的玻璃安了两年,至今还没安完。

责编:常颖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