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诸暨市教育特色:社会力量兴教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2月05日 13:28 来源:

  CCTV.com消息:诸暨是越国古都,西施故里,素以重教为共识,尊师为时尚,兴学为义举,耕读传家的优良民风代代相传,文化教育事业底蕴深厚。近年来,诸暨教育一直保持着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1986年被命名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市)”;1990年在全省率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93年首批通过省“两基”工作验收;1996年和2001年两度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市)”;1997年被评为省“两基工作先进县(市)”;2000年被评为首批“省教育强市”;2002年成为浙江省第一个所有镇乡通过“高普九”验收的县(市);2003年除荣获“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市)”称号外,又成为全省率先所有镇乡通过“省教育强镇”验收的县市。

  目前,全市拥有中小学校208所,在编专任教师为9000余人,中小学生15.86万人。其中,小学152所,适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36所,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26%,巩固率为100%。幼儿园352所,在园幼儿2.76万人;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为99.3%,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95.3%。公办普通高中7所,职业高中5所,综合高中1所,高中段入学率达90.82%,提前五年实现省定普及标准;特殊教育学校1所,学生数为270人,三类残疾少儿入学率99.67%。经教育部门批准,上规模的社会力量创办的学校有11所,在校学生2万余人,占全市学生总数的10.8%,3所学校被评为“省优秀民办学校”。

  1993年以来,诸暨以通过全国“两基”验收为契机,全面实施“活两头,保中间,促全局”的教育投资策略,弹指数年,教育事业再展新姿:办学模式灵活多样,校舍面貌日新月异,教育设施日臻完善,师资队伍堪称一流,素质教育整体推进,教育质量名闻遐迩。2003年,全市高考上线6211人,上线率超过95%,其中上重点大学线为987人,是名副其实的“全国高考状元县”。目前,诸暨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全国各地16000余名学生前来求学,教育已成为诸暨最具地域特色和影响的文化品牌,它为诸暨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被《人民日报》概括为“以教育兴市的新诸暨现象”。

  借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之东风,诸暨教育新一轮发展高潮已经到来。诸暨将紧紧围绕“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教育现代化”的主题,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一流师资,坚定不移地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之路,进一步培育和扩张诸暨教育优势,全力打响“学在诸暨”的整体品牌,力争到2007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社会力量办学

  诸暨市自1983年创办第一所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以来,民办教育经历了从小规模、低档次到高起点、高标准的发展过程。迄今为止,经教育部门批准的民办学校共有11所,其中幼儿园3所、普通中小学5所、职业学校3所,在校生15170人,占全市在校生总数的9.1%。1995年,海亮外国语学校顺利建成,1996年,天马实验学校和荣怀中学又相继落成。这3所高起点、高规格的民办学校的兴起,成了诸暨民办教育发展里程碑上的亮点。这些学校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办学的质量和效益,重视教育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社会力量办学渠道的进一步拓宽,也为公办学校的改制发展探索新路子创造了条件:1998年4月,市教育局与海南日森置业公司签具合作办学意向书,将学勉中学改制为“国有民办”学校,共同投资1.2亿元人民币,百年老校易地新建。新学勉中学占地450亩,总建筑面积81560平方米,设计规模60班,已于二OOO年五月一日竣工并投入使用。这样,一所原来受场地和发展资金制约的百年老校凭借名校优势,又充分利用了新校条件,使其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综观诸暨市的社会力量办学,有以下三个明显特点:一是办学主体多元化。11所民办学校中,有部门办的,也有企业办的;有社会团体办的,也有个人出资办的。办学主体的多元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市社会办学的热情和潜力。二是办学门类多样化。无论是学前教育、普通教育、还是职技教育、成人教育,社会力量办学都不同程度地有所涉及。有全日制教育,也有业余教育;有学历教育,也有非学历教育。适应了社会各界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和人才的需求。三是办学条件标准化。从总体上说,我市的社会力量办学都有良好的办学条件,特别是95年以后创办的“海亮”、“天马”、“荣怀”等4所民办学校,投资规模大,办学设施现代化程度高。其中“海亮”、“天马”、“荣怀”三所学校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民办学校。4所民办学校校园占地均在100亩以上,累计投入资金已达5亿多元,且尚在进一步投入、发展之中。

  目前,社会力量办学已成为诸暨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作用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有利于”:有利于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拓宽教育投资渠道,打破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有利于在教育内部引入竞争机制,增强教育的活力和动力,推动公办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满足社会各方面的求学需求,从而有效扼制公办学校择校现象的发生。此外,民办教育的发展还对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求业压力的缓解,对社会综合治理成果的维护,也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民办教育普遍存在着生存的困难。可是诸暨市的民办教育何以能在萧条中一枝独秀? 

  “在诸暨,公办民办一视同仁。”该市教育局局长王伟成对记者说。政府对民办教育给予政策上师资上财政上的有力扶持,使得诸暨民办教育得以健康发展。 

  1994年,诸暨市实施“保中间,活两头,促全局”的教育投资策略,即确保义务教育重点,高中教育实行成本部分由社会分担,幼儿教育面向社会。10年来,该市的海亮、天马、荣怀等4所民办学校迅速发展壮大。 

  据悉,发达国家对私立学校的财政支持占民办学校开支的15—70%。诸暨市率先效仿,去年市财政拨给民办学校的教师人头费175万元,今年预计比去年有较大的提高。 

  王伟成说,该市民办教师享有公办教师同等权利,评奖评优以及养老、医疗保险均与公办教师相同。此举大大稳定了民办教师队伍。

  诸暨市的教育已形成品牌,公立私立并存并荣,齐头共进,共同发展。今年高考,该市上重点线的考生达到1369人,总数居全省县市第一位,考生上本科线人数也居全省第一。

  诸暨市城乡教育差距明显缩小

  在最近召开的浙江省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座谈会上,诸暨市的典型发言引起强烈反响。该市城乡一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和信息技术课,城乡校长和教师双向交流,小学小班化教育率先从农村开始。浙江省教育厅认为,该市的做法代表了农村教育的发展趋势,值得推广。 

  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是造成择校的直接原因,城区学校质量好,于是乡下学生涌向城区,城区学校班级膨胀。择校又使生源质量差距拉大。有钱的有门路的人纷纷把子女送到城区学校就读,城区学校为了打牌子又低价招收一些成绩好的农村学生,造成城乡教育严重失衡。

  教师的择校则强化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失衡。据诸暨市教育局局长王伟成介绍,城区学校条件好,农村教师千方百计进城,一旦进城便不肯挪窝。 

  马太效应因此产生:城区学校教学质量越来越好,教师水平高且过剩;农村学校教学质量越来越差且教师不足。 

  诸暨市的改革便是针对择校开始的。 

  为改变教育资源不均的状况,该市近年来调整学校网点,改造薄弱学校,新建大量的校舍,添置设备,使城乡学校在硬件上开始趋向平衡。但软件的不平衡却更难改变。为此,该市于2001年开始进行均质教育改革。 

  首项改革是全市城乡小学从三年级开始统一开设英语课和信息技术课,这在浙江还属先例。城乡统一开设英语课,师资如何解决?市教育局局长王伟成说:“一是招聘,3年来已招聘英语教师100余名;二是培训,每年从小学教师中抽调英语达到相当程度的教师进大学培训,3年来已有近200名教师通过培训转岗成为英语教师;三是‘跑教’,校际间实行资源共享。”

  该市近年在信息技术课上已投资1.5亿元,全市已拥有计算机14700余台,平均每12个学生有1台计算机,完小以上学校都有了计算机房和多媒体教室。名师的课农村孩子可以同步在多媒体教室听。 

  均质教育的另一大举措是,教学力量实行城乡交流。从2001年起,该市已抽调40多位农村校长到城区挂职。采用下派、公开招考等办法让城区学校教学骨干到农村任职,如2004年该市拿出8个山区学校校长的位置吸引城区的副校长、中层骨干参加统考。已有23名城区骨干到农村任职。 

  为解决偏远山区学校教学力量薄弱问题,该市规定,40周岁以下的教师没有到山区任教经历的,不能评聘中级职称。这一措施一实行,教师报名踊跃,到目前为止,已有166名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 

  农村学生涌入城区,农村生源紧缺,该市顺势而为,在农村率先实施小班化教育,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计划到2007年全市全部实行小班化教育。据悉,该市2004年投入经费200万元,开展师资培训、教研、校本教材编写等工作。 

  目前,该市城乡、校际之间差距明显缩小,到2004年,全市所有镇乡全部通过高标准高质

  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验收,都成为浙江省教育强镇。更为可喜的是,城区的学生开始流向大唐、店口等发达镇。

  相关资料:http://www.zt.zj.com/cns/lxzj/

责编:扈航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