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建议的说明(1)
朱镕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建议的说明(1)
    同志们: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

    计划的建议(草案)》,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

    下,江泽民同志亲自主持研究制定的。泽民同志连续十二

    次听取有关方面的专题汇报,又到各地进行调研,并就文

    件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重大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对《建议》进行了多次

    讨论。在提交这次全会审议之前,又广泛征求了各地区、

    各部门党委(党组),以及党内老同志和各民主党派与全

    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意见,并进行了认真

    修改。《建议》形成的过程,贯彻群众路线,体现民主决

    策精神,集中了全党的智慧,也吸收了党外人士的意见。

    现在,我受中央政治局的委托,对《建议》作几点说明。

    一、关于“九五”计划执行情况

    “九五”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

    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九五”计划胜利完成,

    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内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8%,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

    计可达87000多亿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一万亿美

    元。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

    民生活继续改善。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商

    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粮食综合

    生产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优质粮食品种和经济作物面积

    扩大,畜牧、水产和林业稳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

    著成绩,能源、交通通信和原材料的“瓶颈”制约得到缓

    解。压缩淘汰过剩落后工业生产能力取得明显成效,以电

    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经济体制改

    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国家宏观调控

    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全方

    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加

    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加快。今年进出口总额预计突破

    4000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40%以上,国家外

    汇储备超过1600亿美元,比1995年增加一倍多;

    “九五”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将达2800亿美元,利用外

    资质量明显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

    设取得新成果。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祖国和平统一

    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随着“九五”计划的完成,我们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第

    二步战略目标,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

    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经济生活出现了商品市场供求

    关系、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和对外经济关系三个历史性的

    重大变化。所有这些,为实施“十五”计划、开始迈向第

    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九五”的成就是克服种

    种困难取得的,来之不易。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

    环境,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运筹帷幄,

    及时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有效治理了通货膨胀,成功地

    实现了“软着陆”;之后,又针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

    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新情况,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

    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坚持扩大内需,

    千方百计增加出口,有效地抑制了通货紧缩的趋势,保持

    了经济持续增长,避免了大起大落。“九五”的实践,丰

    富了我们在复杂形势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

    关系,以及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行宏观调

    控的经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当充分认识到,经济和社会生

    活中还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结

    构不合理,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

    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不高;一些重要资源相对短缺,

    就业压力加大和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农民和城镇部分

    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阻碍生产力发展

    的体制因素仍很突出,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

    展的环境尚不完善;贪污腐化、奢侈浪费现象还比较严重,

    一些地方社会治安状况较差。对这些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

    视,并在“十五”期间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努力加

    以解决。

    二、关于“十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五”计划是我国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是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制定一个切实可行而又鼓舞人心的“十五”计划,作为我

    们在新世纪初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新世纪开始的五年到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

    建议》根据党的十五大关于跨世纪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当前

    的现实情况,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科技教育、精神文

    明与民主法制建设和人民生活等方面,提出了“十五”的

    主要奋斗目标和任务,强调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

    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

    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

    《建议》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明确指出“十五”

    计划的主题是发展,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抓

    住机遇,加快发展。这是正确估量国际国内形势所作出的

    科学决断。当今世界,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

    势不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这既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更为我们提供了迎头赶上新

    科技革命、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新的机

    遇、新的挑战,又一次把我们推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历史关头。我们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今后五年

    的工作至关重要。就国内形势来说,“十五”期间,结构

    调整将进入关键时期,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加入世贸组织

    使我们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各方面的任务相当繁重,种种

    深层次的矛盾需要解决。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把我们的

    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归根结底要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

    “十五”计划必须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计划,在坚持

    速度与效益统一的基础上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不然,我

    们在国内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就会更多更大,就有在新一轮

    国际竞争中落伍的危险。经过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特别是

    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奠定了比较雄厚的物质

    技术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路线

    、方针、政策,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充分发挥各种有利

    条件和因素的作用,就完全可以在一个较长时期保持国民

    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是制定“十五”计划的主

    线。我国已经到了以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不调

    整就不能继续前进,不调整就不能健康发展。这种调整,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适应性调整,而是新技术革命带动的、

    对经济的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调整;不

    是局部的调整,而是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

    在内的,以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

    发展为目标的全面调整。我们要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经济结

    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经济快速发展。

    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必须进一步改革开放。改革开

    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也是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

    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把体制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通过深

    化市场取向的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

    应经济基础的要求,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进一步

    扩大对外开放,抓紧做好加入世贸组织的各项应对工作,

    趋利避害,提高竞争能力;在“引进来”的同时,实施“

    走出去”的战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充分依靠科技和人才。当

    今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起着决定性作用;当今世界的

    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我们要缩小与发达国

    家的差距,增强综合国力,就必须把科技进步作为又一强

    大动力,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

    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使科技和教育有一个新的更大的

    发展。

    保持经济快速发展,是为了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这是

    我们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

    增长的迫切需要。必须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摆到重要位置,

    扩大就业门路,增加居民收入,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向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

    迈进。

    《建议》是对“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

    导方针、重要任务和总体部署提出意见,重点要解决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建议》还不是“十五”计划《纲要》

    ,它着重解决重大的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问题。《建

    议》经全会批准以后,国务院要据以编制“十五”计划《

    纲要》,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颁布实施。编制《

    纲要》要有必要的指标和项目,但也不能像过去的计划列

    得那么多、规定得那么细,而且大多数指标是预测性、指

    导性的。《纲要》还要提出相应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主要

    以经济手段引导经济活动,而不是采取行政指令干预企业

    经营。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编制计划

    指导思想和方法的进一步转变。这也是这次《建议》的一

    个鲜明特色。

    三、关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的

    重要环节。《建议》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全

    面部署。主要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

    位,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

    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及进一步加强水利、交通、

    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这里,我着重说明三个问题:

    第一,关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问题。当前特别要重视

    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和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对

    于我们这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来说,主

    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粮食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

    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在目前粮食总量阶段性供过于求的

    形势下,尤其不能忽视和放松农业。今年粮食较大幅度减

    产的情况再次提醒我们,我国农业的基础还很脆弱,抗灾

    能力不强。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稳

    定的商品粮基地,确保粮食安全。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

    减缓,中西部一些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甚至出现负增长。

    这种状况不改变,农民的积极性势必受到严重损害,农业

    这个基础就有动摇的危险,不仅会影响农业和农村的稳定

    和发展,而且会影响国民经济全局。“十五”期间,一定

    要坚持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千

    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要通过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

    结构,发展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业的后续效

    益,努力拓宽农民增收领域,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

    度;二要坚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的余粮,实行优质优

    价,以及发展多种经营、扩大农民劳务收入等措施,多渠

    道增加农民收入;三要加快农村税费改革,下决心改革和

    精简乡镇政府机构和人员,实行轻徭薄赋,切实减轻农民

    负担。同时,要深化农村其他方面的改革,建立和完善农

    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和信贷支持,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市场条件。

    第二,关于工业化和信息化问题。继续完成工业化是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大力推进国民经

    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发

    达国家是在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进入信息化发展阶段的。

    新的历史机遇,使我们可以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

    发展。我们讲抓住机遇,很重要的就是要抓住信息化这个

    机遇,发展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提高工业

    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

    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

    高信息技术水平。要在全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计

    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

    务、企业生产经营都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努力提

    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

    第三,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战略问题。进一

    步加强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是今后五年至

    十年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建议》在强调进一步加强水利

    建设的同时,把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作为一个战略问题提出

    来,非常重要。我们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

    洪抗旱并举,下大力气解决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和水污

    染问题。必须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这是缓解水资源供需

    矛盾的根本途径。目前一方面用水紧张,许多地方特别是

    北方的大中城市频频告急,而另一方面又到处存在严重的

    浪费现象。这种状况亟待改变。要大力推行各种节水措施,

    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为了

    调动全社会节水和治理水污染的积极性,要改革水的管理

    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为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

    水的矛盾,要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

    设。资源战略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能源特别是石油问题。

    国内石油开发和生产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供

    需矛盾日益突出。一年要花大量外汇进口石油,这是难以

    为继的。必须下大力气调整能源结构,从各方面采取措施

    节约石油消耗,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进一步发展水电和

    坑口大机组火电。从总体上说,我国自然资源并不丰富,

    人均资源更少。不仅是水资源和能源,其他各类资源都要

    注意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提高资源利用率。

    “十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能否取得实效,关键是要

    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与此同时,也要有效地发挥政府

    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的作用,切实防止盲目重复建设。

    四、关于地区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对地区、城乡经济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是经济结构战

    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建议》提出要不失时机地实施西

    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同时要积极

    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西部大开发,是根据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思想提出

    的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地进行不懈努力,既要有紧迫感,又

    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十五”期间,关键是抓好开

    局,突出重点。从地区讲,重点是依托交通干线,发挥中

    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不能全面开花。从工

    作讲,重点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和

    发展科技教育。“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对西部开发

    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要抓紧工作。退耕还林还草和江河

    之源的生态保护,是关系西部乃至全国可持续发展的千秋

    大业,尤其要下功夫搞好。西部开发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

    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注重实效,

    做扎实细致的工作。力争经过“十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努

    力,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西部开发有一个良好的开局。

    国家很快要颁布支持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措施,包

    括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加快西部地区

    改革开放步伐,鼓励外商和国内其他地区到西部投资等。

    这些优惠政策在实践中还要不断加以完善。东部沿海地区

    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支持和参与西部开发,促进中西部

    地区加快发展。这既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

    将为东部地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新的空间和条件。实

    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绝不意味着可以延缓东部地区的发展。

    东部地区的发展,过去是今后仍然是从财力、物力和技术

    上支撑国民经济全局极为重要的力量,也是支援西部开发

    和中西部加快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积极稳妥地实施城镇化战略,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的城镇化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必

    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

    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重点是发展县城和

    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与此同时,积极

    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

    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各类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水

    平。从根本上说,城镇化水平是由经济水平决定的。我国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差异很大,推进

    城镇化一定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逐步形成

    切合实际的、合理的城镇体系,不能一刀切。

    五、关于发展科技教育和培养人才

    高度重视科技教育的作用,把科技和人才问题摆到突

    出的战略位置,这是《建议》体现时代精神的一个显著特

    点。

    “十五”期间,要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提

    高产业技术水平。重点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积极

    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研究。集中力量在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天航空技术等

    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在一些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安全

    的高技术领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不失时机地选择一

    批有市场需求和前景的高新技术,通过实施重大高新技术

    工程项目,促进高技术成果转化,带动和促进新兴产业的

    成长。第二,为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提供技术支持。要选择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加快开发能

    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

    第三,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科技进步和创新

    不断提供技术储备。要瞄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选择

    我国具有一定优势、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

    研究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机制,进一步

    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国家要从多方面创造有利于科

    技进步与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加快建立风险投资机制,

    发展创业板资本市场,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国家创

    新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结合,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完

    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对科技的投

    入,除国家要逐步增加投入外,企业要成为科技投入的主

    体。

    人才是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在当今新技术革命迅

    速发展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

    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建设一支

    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要大力发展教育,积极推进教

    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信息革命和我国加入世

    贸组织的新形势,尤其要培养一大批急需的各方面的专业

    人才。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扩大高

    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积极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和培

    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营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

    良好环境。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领导人才队伍。加大干部

    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更新用人观念,广开渠道,为年轻

    优秀领导人才的成长、选拔和任用创造条件。

    六、关于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归根到底要靠改革。今后五年乃

    至更长一段时间,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扩大开放,

    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建议》根据“十五”期间面临的新形势,对经济体

    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这里,我着重说明几个问题。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今年我们可以

    基本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这只是一

    个阶段性目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还有

    许多艰巨工作要做。最主要的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

    进股份制改造,强化科学管理。要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

    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相互参股等多种形式,实行股份

    制。同时,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

    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积极探索国有资产

    管理的有效形式,建立规范的监督机制。要进一步放开搞

    活国有中小企业。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

    问题,是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否则企业就不可能成为市场

    竞争主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任务和职

    能是执法和管理,集中精力搞好宏观调控和创造良好的市

    场环境,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政府各有关部

    门,电力、铁路、民航、通信等垄断性行业,都要按照政

    企分开的原则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减少行

    政性审批,使政府、企业、市场的关系真正转到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轨道上来。所有企业都要重视和加强

    管理,从严治企,坚决扭转普遍存在的管理落后、纪律松

    弛、秩序混乱的状况,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二是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是由生产力水平的

    多层次性所要求的。只有坚持这种多样性,继续调整、完

    善所有制结构,才能适应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非公

    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为各类

    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支持、鼓励和引导私营、个体

    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三是要进一步开放市场,放开价格。要打破部门行业

    垄断和地区封锁,尽快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公平竞争、

    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结构调

    整中的基础性作用。“十五”期间,要重点培育和发展要

    素市场,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

    四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

    化采取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十五”前期,为了保持国

    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

    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促进投资、消费和鼓励出口。从宏观

    经济形势看,这样做既是必要的,也具备条件。当然,我

    们也要注意防范财政风险和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