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2)
    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点任务是,加强技术创新,发展

    高新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积极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

    高技术研究,集中力量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

    术、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在一些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安全的高技术领域,提高自主

    创新能力。通过实施重大高新技术工程项目,促进高技术

    成果转化,力争在亚微米深亚微米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

    高性能计算机、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生物工程药物、生物

    芯片、农业生物工程等领域,实现产业化。加快推进传统

    产业技术升级,选择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资源综合

    利用等若干重点领域,加快开发能够推动结构升级的共性

    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

    究,瞄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选择我国具有一定优势、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研究领域,集中力量,

    重点突破,力争在基因组学、信息科学、纳米科学、生态

    科学和地球科学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体制创新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保证。要深化科技体制

    改革,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机制,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技术集成,进一步解决科技与经

    济脱节问题。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企业成为技术

    进步和创新的主体。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应用开发型科

    研院所进入企业或改制为企业。建立服务功能社会化、网

    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发展资本

    市场,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大国家和全社会的科技投

    入,提高投资效益。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形成

    鼓励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扩大国际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

    鼓励外资企业在我国设立研究开发机构,支持我国科技企

    业到国外进行研究开发,促进资源和信息共享。加强科普

    工作,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九、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发展教育事业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

    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

    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建设一支

    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尤其是培养一大批急需的信

    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和现代管理等专业人才。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

    性、全局性的作用,要适度超前发展。发展教育,要面向

    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走改革和创新之路。更新

    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试制度,着力推进素质

    教育,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教育现代化、信息化

    水平,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合理调整和配置现有教育

    资源,加强学科建设,根据人才需求结构调整专业设置。

    优化教师结构,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继续深化教育管

    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积极鼓励多种形式的社会办学。

    增加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

    壮年文盲,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积极发展

    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逐步建立终身

    教育体系。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

    良好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氛

    围。加快建立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

    机制。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优化人才的专业、

    年龄结构,促进人才在产业、地区的合理分布。完善知识

    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和完善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

    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和聘用海外高层次人才。继续实行支持

    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

    作或以适当方式为祖国服务。

    领导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继往开来、开拓前进

    的关键因素。必须从战略高度,着眼于各项事业的长远发

    展和人才的总体需求,培养和造就一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和开拓精神,掌握现

    代科学文化和管理知识,并经过实践考验的各级各类高素

    质领导人才队伍。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队伍

    建设,把这项工作作为决定我国未来发展前途的大事来抓。

    要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更新用人观念,广开渠

    道,为年轻优秀领导人才的成长、选拔和任用创造条件。

    十、加强人口和资源管理,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长远大计。

    继续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努力提高人口素质。稳定现

    行计划生育政策,保持低生育水平,促进优生优育。重点

    做好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对流动

    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法制建设。

    重视人口老龄化趋势,努力解决老龄人口社会保障和精神

    文化生活问题。

    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依法

    保护和开发水、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海洋等国土资

    源。加强资源勘探,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国

    家战略资源储备制度。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切实

    保护耕地。推进资源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加强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大力植树种草,推进

    东北、华北、西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抓好长江上游、黄河

    上中游等天然林保护工程,提高国土森林覆盖率。加大防

    沙治沙力度,加快小流域治理,减少水土流失。加强草原

    建设,防止超载过牧,遏制草原退化和荒漠化。广泛开展

    城市绿化。抓紧环京津生态圈工程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

    和生态示范区建设,保护陆地和海洋生物多样性。

    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强化城市大气污染、水污

    染、垃圾污染和噪音污染的综合治理,使大中城市环境质

    量得到明显改善。重视农村污染的治理。控制和治理工业

    污染,加快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继续抓好重点流域、区域、

    海域的污染治理。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强环境保护关键

    技术和工艺设备的研究开发。健全环境、气象和地震监测

    体系。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法

    律法规,加强执法和监督。开展环保教育,提高全民环保

    意识。

    十一、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归根到底要靠改革。要大胆探索,

    勇于创新,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逐步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大中

    型企业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

    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

    构,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

    形式,建立规范的监督机制。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规

    范上市、中外合资和相互参股等形式,实行股份制。进一

    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和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

    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特征。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

    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社会生

    产力发展的要求,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要为各类

    企业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支持、鼓励和引导私营、

    个体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进一步开放市场,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公平竞争、

    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

    进一步放开价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中的基

    础性作用。继续发展商品市场,重点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

    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拓宽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直接融

    资比重,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

    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加强市场监督和上市公司信息披

    露。

    综合运用计划、财政、金融等手段,发挥价格、税收、

    利率、汇率等杠杆作用,引导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保证

    经济稳定增长。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根据经济形势

    实施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近期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

    策,并带动企业和社会投资,促进消费。进一步完善分税

    制。积极推进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积极稳妥地推进税费改革。健全税收制度,强化税收征管。

    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央财政

    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财政保障能力,注意防

    范财政风险。严格财政监督管理。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

    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市场体系、监管

    体系和调控体系。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调节货币供

    应量,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

    长。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改进金融服务,增强我国

    金融企业竞争能力。按照现代银行制度对国有独资商业银

    行进行综合改革。完善和发挥政策性银行功能。发展保险

    业,拓展保险市场,改善保险企业的经营管理。强化金融

    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金融资产质量。保持国

    际收支基本平衡。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

    动汇率制度。

    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按照发展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

    分开。政府要集中精力搞好宏观经济调控和创造良好的市

    场环境,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减少对经济事务的行

    政性审批。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改革和精简政府机

    构,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

    十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

    “十五”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将进入新的阶段。随着加

    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面临引进更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

    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扩大出口等新的发展机

    遇,也面临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要以更加积极的姿

    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不断提高企业竞争

    能力,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利用外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将吸收外资同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和西部大开发

    紧密结合起来。有步骤地推进银行、保险、电信、外贸、

    内贸、旅游等服务领域的开放,逐步对外商投资实行国民

    待遇。积极吸收外资特别是跨国公司投资高新技术产业,

    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大胆吸收和借鉴

    一切符合社会化生产要求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适应跨

    国投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采用收购、兼并、投资基金和

    证券投资等多种方式利用中长期国外投资。合理利用国际

    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贷款,严格监督外债融资,防范外债

    风险。抓紧清理、修订和完善有关经济法律法规,提高透

    明度。

    更好地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重视科技兴

    贸,优化商品结构,努力扩大商品和服务领域出口规模,

    增加国内急需的关键技术装备和重要资源的进口。积极参

    与多边贸易体系,加强地区经济合作。加强和改善双边经

    贸关系,进一步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健全符合国际规范和我国国情的对外

    经贸体制。

    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

    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

    对外投资,扩大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支持

    有竞争力的企业跨国经营,到境外开展加工贸易或开发资

    源,并在信贷、保险等方面给予帮助。抓紧制定和规范国

    内企业到境外投资的监管制度,加强我国在境外企业的管

    理和投资业务的协调。继续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在竞争中形成一批具有实力的对外承包工程企业。

    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外商到中西部地区投资。经济特区、

    浦东新区和沿海其他地区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增创新

    优势,更好地发挥对内地经济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十三、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扩大就业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也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增长,

    进一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发展集体企业和个体私

    营企业,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建立阶段性就业制度,

    发展弹性就业形式。发育和规范劳务中介组织与劳动力市

    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培训,形成市场导向的

    就业机制。引导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继续

    实行鼓励自谋职业的优惠政策,促进多种形式再就业。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

    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要加快形成独立于

    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

    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可靠、稳定的社会

    保障基金的筹措机制和有效营运、严格管理的机制。坚持

    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

    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把国有企业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纳入失业保险。加强和完善城市居

    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城市贫困人口救济补助标

    准。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

    等社会保障事业。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

    疾人的合法权益。发挥基层组织、社区组织在社会保障对

    象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作用。

    十四、改善城乡人民生活

    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发展经

    济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扩大内需、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

    动力。向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迈进,要进一步提高城乡居

    民吃穿用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增加服务性消费;增

    加城乡居民居住面积,提高住房和环境质量;大力发展公

    共交通,鼓励计算机、轿车进入家庭,提高电话普及率;

    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居民消费环境;丰富居民文

    化生活,提高医疗保健水平;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劳动保

    护;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

    低收入者的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

    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在社会生

    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

    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

    机制和约束机制。对企业领导人和科技骨干实行年薪制和

    股权、期权试点。规范社会分配秩序,加强对垄断行业收

    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强化国家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

    能,完善个人所得税税法,开征遗产税。保护合法收入,

    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防止收

    入分配差距的过分扩大。

    全面发展卫生、体育事业,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进一

    步改善城乡特别是农村卫生服务设施。加强预防保健。大

    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竞技体育。

    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重点做好中西

    部的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的扶

    贫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增加扶贫投入,加强贫困地区

    的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文化、卫生

    事业,从根本上改善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十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在改革日

    益深入,开放不断扩大,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下,

    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提

    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巩固

    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努力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提倡自

    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强

    大动力。大力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特别

    是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重视对社会思

    潮及其表现形式的研究和引导。加强对新闻舆论、国民教

    育、社会文化、休闲娱乐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尤其是新闻

    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反对封建迷信活

    动。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

    康的生活方式。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心,弘扬民族

    优秀文化,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抵制不良文化,提高

    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重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对

    理论和实践重大问题的研究,推进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

    坚持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各

    项事业。繁荣文学艺术创作,努力提高精神产品的质量,

    生产出更多的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艺术精品。加强科技馆、

    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和青少年活动场所等文化设施建

    设。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

    一的原则,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

    的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继续实行支持文化

    事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增加对重要新闻媒体和公益文化事

    业的投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

    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

    十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要坚持和完善工

    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

    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

    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现

    代化建设的要求,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

    建设。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人民代

    表大会的立法和监督工作,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

    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

    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尊重和保障人权。加强城乡基层政权机关和群众性自治组

    织建设,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引导人民群众依法管

    理自己的事情。完善村民自治,加强社区民主建设,坚持

    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

    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

    加强法制建设。重点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法律体系,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产关系、信

    用关系和契约关系,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推进

    政府工作法制化,从严治政,依法行政。完善公务员制度。

    加快推行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推进司法改革,完善司法保障,强化司法监督,依法独立

    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健全依法行

    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使廉政建设

    法制化。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提高全体人民首先

    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认真研究社会稳定面临的

    新情况新问题,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确保社会

    稳定。进一步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发展平等、团结、互助

    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

    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依法

    打击民族分裂活动和利用宗教进行非法活动,取缔邪教。

    切实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到基层,严厉打击危害

    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和各种恶势力,扫除黄赌

    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加强国防建设,增强国防实力。强大的国防是国家安

    全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在集中力量发展国民经济的

    同时,要积极推进国防建设。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和思想政

    治工作,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加强人民解放军的革

    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坚持质量建军,科技强军,勤俭建军,从严治军,积极改

    革创新,全面提高官兵素质,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提高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防卫作战的能力。国防

    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要通过加速调整、改革和发

    展,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建

    立适应国防建设和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国防科技工业体制。

    加强国防科技建设,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努力提高现

    代化水平。加强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增强平战转换能力。

    深化后勤保障改革,提高保障能力。完善国防立法。深入

    开展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意识。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

    关系。

    实现“十五”计划的目标,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的新胜利,关键在党。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特别是提高驾驭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加强对经济

    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

    中央和地方,西部开发和东、中部发展,市场机制和宏观

    调控,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等重大关系。坚持群众路

    线,拓宽党在各个领域联系群众的渠道,善于从人民群众

    的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各级党委要总揽全局、协

    调各方,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按照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

    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指导思想,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从严治党,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

    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要着眼于事业发展和新老交替

    与合作,加强干部队伍和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重视党的基

    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

    群众工作。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发扬党的优良作

    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

    义。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

    件下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健全监督和管理制度,

    努力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展望新世纪,任重道远。面对世界日新月异的新发展

    新变化,面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

    共产党人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必须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观察形势,

    把握大局,敢于面对困难,善于解决矛盾,不断把我们的

    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加强学习,积极探索,不断积累新的实践经验,不断创造

    新的理论成果,使我们党永葆生机和活力,使我国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更加顺利。

    全党动员起来,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振奋精神,开拓进

    取,扎实工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十五”

    目标,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早日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