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正文

解读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图)

央视国际 (2002年10月08日 13:55)


  央视国际消息(新闻30分):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10月7日决定,把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以表彰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所作出重大贡献。

  “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觉自杀行为”,这些细胞死得有规律,似乎是按编好了的“程序”进行的,犹如秋天片片树叶的凋落,所以这种细胞死亡又称为“细胞凋亡”。 在生物发育过程中,健康机体内细胞的生死总是处于一个良性的动态平衡中,如果这种平衡被破坏,人就会患病。如果该死亡的细胞没有死亡,就可能导致细胞恶性增长,形成癌症。而艾滋病毒感染者体内不该死亡的淋巴细胞大批死亡,免疫力遭受破坏,艾滋病就会发作。 在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研究对象的选择十分重要,因为单细胞生物太简单、而大量细胞组成的生物又太复杂。

  线虫长仅1毫米,细胞数量不多,功能也不复杂,身体透明,便于观测。英国科学家布雷内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将线虫作为研究对象,使得基因分析能够和细胞繁殖以及器官发育联系起来。而美国科学家霍维茨发现了线虫中控制细胞死亡的关键基因并描绘出了这些基因的特征。另一位英国科学家苏尔斯顿则描述了线虫组织在发展过程中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具体情况。他还确认了在细胞死亡过程中发挥控制作用的基因的最初变化情况。 这三位获奖者的成果为其他科学家深入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寻找调控基因、实验治疗多种疾病的方法提供了重要基础。

责编:陆珏如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 加拿大一名19岁大学生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2002/10/08/ 11:35)
  • 网站特稿:英国科学家获诺贝尔医学奖(2002/10/08/ 11:08)
  • 新闻人物:2002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2002/10/08/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