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正文

特稿:身手不凡的对伊武器核查新装备(组图)

央视国际 (2002年11月14日 07:13)


“高空千里眼”——双子卫星

  人民网消息:《纽约时报》13日在头版发表文章说,在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离开伊拉克的4年中,由于全球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给武器核查人员重返巴格达开展各种核查工作提供“千里眼和顺风耳”——商业间谍卫星、超微型传感器、最新便携式细菌检测器和功能强大的雷达系统将大显身手。因此,萨达姆手中如果真的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么它们在这些新装备面前将很难藏身。

  功能强大的商业间谍卫星可拍摄高度清晰照片,并精确地反映出地面工厂、建筑和军火库的细微之处。超微型传感器则可连续不断对空气、水和土壤进行监测,寻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蛛丝马迹。便携式细菌检测器能够迅速对各种设施进行检测,准确发现其中是否含有炭疽、瘟疫以及其他致命细菌和化学武器。强大的雷达系统能够穿透建筑物并探测地下通道和掩体的情况。

  由于担心技术泄露将让伊拉克人有所防范,联合国官员不愿过多阐述新型设备的细节,比如,一旦公开了激光传感器的详细资料,伊拉克方面很可能会研制出对付这种传感器的装置来。有关方面只是笼统地说:“传感器同以前比起来要敏感多了,摄影器材也更为先进,因此以前需要一间房才能放下的核查设备,现在有个公文包就能完全可以了。”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对这些新装备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其中,不到1公斤重的手携式高级核酸分析器能够通过分析细胞的DNA辨别它们是不是细菌,而这一过程只需要短短20分钟就可完成。用于追踪核原料的放射线检测器也日趋微型化,使用起来非常简单,直接把开关打开就能判断面前的“金属废料”中到底有没有“违禁物品”了,大大提高了核查工作的效率。

  1999年后投入使用的商业卫星半数以上都装备了高清晰镜头,因此能够拍摄到0.6米大小的物体,各类地面道路、建筑、管道、桥梁、坦克、飞机和导弹都逃不过它的“眼睛”。据悉,美国在两年前就开始租用商业卫星收集伊拉克境内的“资料”。联合国发表的报告指出,来自商业渠道的材料让联合国监测、核查和视察委员会评估伊拉克情况的工作更加“独立客观”。

  此外,无人驾驶侦察机也将令各方大开眼界。安理会在1441号决议中允许武器核查人员使用无人驾驶飞机开展必要工作。此前,美军早用无人机在伊拉克上空拍摄了各类图片。专家认为,各类有人或者无人飞行器将为核查人员找到地下掩体“立下汗马功劳”。目前,250名负责寻找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专家正在接受美国的必要培训,其中据说约有100人能随时出发执行任务。

  美国防情报局估计,伊拉克可能已恢复其核武计划,并开始研制沙林、VX毒气等致命神经毒剂,此外还加紧了细菌武器的开发工作。一名美特工称,当前巴格达发动细菌战的条件和能力比起海湾战争前要来“将更为可怕”。联合国报告显示,海湾战争前,伊拉克至少拥有5125加仑肉毒杆菌(人类所知的最致命毒素)和2245加仑炭疽菌,仅仅这些东西就足以杀死地球上所有的居民。


“蜂鸟”无人机

  虽然这次核查人员的装备如此先进,不少军事专家依然认为,伊拉克已经用4年的时间来改良自己的武器装备,并在同核查人员打交道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很难保证他们不会再搞“猫鼠游戏”。采访当事人仍是最重要和有效的方法。据介绍,有数百名伊拉克科学家被认为知道伊拉克发展生化武器和核武器的情况,核查员可以通过采访来判断他们到底“有没有说慌”。

  海湾战争结束后,联合国开始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工作。由于美伊两国相互指责,前者于1998年12月召回了所有的核查人员,美英两国接着对巴格达实施了为期3天的轰炸。从那时起,武器核查人员再也没有返回伊拉克。如果本次行动最终不幸再次以失败告终,那么等待萨达姆的可就不仅仅是“轰炸巴格达”这样的小小惩罚了,一场几十万美军参与的“倒萨”大幕将快速拉开。(高轶军)

责编:陆珏如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 伊拉克当局已经接受联合国对伊新决议(图)(2002/11/14/ 00:41)
  • 参加对伊武器核查 中国派出核查专员(图)(2002/11/11/ 22:47)
  • 对伊决议墨迹未干 美继续完善倒萨计划(图)(2002/11/10/ 07:50)
  • 联合国安理会对伊(第1441号)决议要点(图)(2002/11/09/ 18:15)
  • 法美就对伊决议达成共识 安理会可能今天投票(2002/11/08/ 07:04)
  • 投票前夕 布什电话游说普京谈对伊决议(图)(2002/11/08/ 07:00)
  • 美国希望安理会8号就对伊提案进行表决 (2002/11/07/ 21:23)
  • 对伊决议悬而未决 沙特科威特意见相左(图)(2002/11/05/ 19:46)
  • 拉马丹:美国对伊动武将“被送进地狱”(图)(2002/11/02/ 06:39)
  • 法美两国为六字炒翻天 对伊决议难出炉(图)(2002/10/31/ 16:30)
  • 美英俄法较劲 安理会收到三份对伊决议(图)(2002/10/31/ 16:12)
  • 英外交大臣称对伊拉克战争并非不可避免(图) (2002/10/31/ 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