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正文

多国密使替美传话遭冷遇 为伊出招受礼遇(图)

央视国际 (2002年11月15日 19:42)


萨达姆会见马来西亚总理特使海里尔。

  环球时报消息:11月8日,联合国通过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的第1441号决议后,国际上关注的目光都集中到萨达姆身上,许多国家都纷纷发表讲话或者准备派遣特使或密使前往伊拉克劝说萨达姆接受联合国的决议。萨达姆会听这些密使们的建议吗?

  萨达姆最近爱见老外

  继上月有28个国家39个艺术团近2000名艺术家参加的巴比伦国际艺术节结束后,眼下正在巴格达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又成为巴格达的一个亮点。除了2万多名商人外,一下子还来了十几个国家的贸易和商业部长,这些部长都是身兼两任,既是来伊拉克做生意,同时也是来探听伊拉克方面的态度。

  除这些身兼两任的部长外,一些国家专门派来的密使或特使也接踵而来。萨达姆也抓住时机,一改过去闭门不见客的习惯,而是一再抛头露面,频频接见各国特使。

  联合国通过第1441号决议后,伊拉克国民议会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是否接受这个决议。会后,伊国民议会议长哈马迪抨击新决议。他说,联合国通过的新决议案损害了伊拉克的主权,是无法接受的。伊拉克国民议会的态度使许多人担心,伊拉克会拒绝该决议,一场战争无法避免。但常驻伊拉克的各国外交官都明白,伊拉克最终会接受这一决议,因为此前萨达姆在与一些国家的密使或特使会谈时就谈到了这个当时尚未通过的决议,他当时就表示将考虑接受联合国新决议。11月4日,萨达姆会见正在巴格达访问的奥地利政界人士海德尔时表示,只要联合国安理会的新决议不被当成美国攻打伊拉克的借口,伊拉克将考虑接受它。但他同时也表示,如果美国单方面发动军事攻击,伊拉克将会自卫。同日,萨达姆在会见南非总统特使时也表达了上述立场。

  向伊拉克派特使的国家大多是一些阿拉伯国家或者与伊拉克关系良好的国家,但也有些特使来自伊拉克的对头国家,如美、英等国的代表,而且美、英代表通常都是萨达姆亲自下令邀请的。萨达姆有自己的考虑,一方面是想通过邀请他们以批驳西方舆论中攻击伊拉克和他本人的谣言。比如,美英媒体一直宣传说萨达姆得了癌症,甚至走不了路。11月7日,萨达姆在会见马来西亚总理特使、新闻部长海里尔时特意请他转告马哈蒂尔总理:“萨达姆·侯赛因身体很棒,是武装起来的健康人。”

  另外,邀请美英代表访伊也是萨达姆分化对方阵营的重要招数。英国议员加里韦的事例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加里韦原是一个极端反伊斯兰的英国议员,海湾战争前他在英国议会辩论时就极力主张立即动用武力攻打伊拉克。海湾战争后,伊拉克邀请加里韦访问了伊拉克,萨达姆亲自与他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会谈。经过几次访问,加里韦改变了态度,如今他已经成了英国议会里反对对伊拉克动武最坚决的议员了。今年8月8日,萨达姆再次邀请加里韦访问伊拉克,并在总统的一处秘密官邸会见了他,此事当时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萨达姆还邀请曾经为美国和以色列提供过情报的前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斯科特·里特来伊拉克访问。9月8日,里特成为第一个在伊拉克国民议会上发言的美国人。他在会上抨击美国对伊拉克政策的基础是“冠冕堂皇言辞下的恐惧和无知”。这番讲话使美国将他视为叛徒。

  最重视法国密使

  在前往伊拉克的各国密使和代表中,除了加里韦,最受萨达姆重视也最神秘的是法国的密使。10月2日由沙特出资在伦敦出版的阿拉伯文《中东报》刊登一篇署名文章称,法国密使曾经游说巴格达,传希拉克通过他促成萨达姆大赦。伊拉克半官方媒体《巴比伦报》事后也很快就转载了这篇报道。尽管法国外交部否认了报道的内容,但在安理会刚刚通过有关伊拉克武器核查新决议的关键时刻,文章还是引起人们对此事的广泛关注。

  据《中东报》披露,希拉克的密使是法国外交部的一名高级官员,年龄在50岁左右,他最初是以法国国家印刷公司老总的身份秘密访问巴格达的,其使命是带着希拉克的旨意迅速说服萨达姆立即改变伊拉克目前的内外政策,同时作出某种姿态,以避免美国对伊可能发动的战争。据说这位密使后来几乎每月来一次巴格达,一住就是十多天。《中东报》还以阿拉伯文拆字的形式拼出了这名法国总统密使的名字,称他为“德勒瓦先生”。《中东报》还披露,“德勒瓦先生”事实上已经成了萨达姆政府和他一家的座上宾,仅最近几个月萨达姆的小儿子库赛就会见了他至少6次。在伊拉克的外交官普遍认为,正是法国密使的劝说促成萨达姆大赦囚犯。

  密使带去了“灵丹妙药”

  《中东报》称,法国密使“德勒瓦先生”向萨达姆提出好几项与伊拉克问题有关的建议。有关伊国内政治方面的建议是:建议政府设立一个以技术官员为主的文人政府,由其次子库赛出任总理;改革执政的复兴党干部组成,使其年轻化;通过合法选举建立让国际社会信任的议会。在对外方面,则提出希望伊拉克与国际社会密切合作,配合武器核查工作。这些建议被希拉克政府认为是避免受到美国军事打击的“灵丹妙药”,关系到伊拉克的存亡。而伊拉克政府最终采纳了其中的一些建议,如释放囚犯等。

  该报还披露说,希拉克总统本人非常关注伊拉克问题,他自今年4月以来就亲自调阅和处理法国政府有关伊拉克问题的一切案卷,并且在总统府成立了一个专管伊拉克问题的“特别班子”,由他直接负责。《巴比伦报》在转载时透露,希拉克总统1973年曾到访巴格达,结识萨达姆,1976年萨达姆访问巴黎,再次见到希拉克,这也是萨达姆一生中唯一一次访问西方国家,萨达姆当年与希拉克会面的照片至今还摆放在巴格达总统府礼品馆内,象征两人私交不错。

  在《中东报》刊登了上述消息之后,法国外交部却显得“很迟疑”。法外交部拒绝评论这一消息。外交部一名发言人甚至说:“外交部没有评论新闻消息的惯例。”但是《中东报》一向以消息迅速、观点客观公正而受到阿拉伯读者的广泛欢迎。包括伊拉克在内的大多数阿拉伯读者对该报的内容深信不疑。一位在巴格达工作的外交官评论说:“要不然伊拉克的报纸是不会轻易转载此文的。”

  巴格达老外不少

  其实,不管法国密使是真是假,伊拉克十多年来尽管一直遭受国际制裁和封锁,但它与外界的联络却有增无减。目前,在巴格达有70多个外国使馆和利益代表处,还有许多外国公司和商人常驻,而世界许多大牌媒体的记者也经常穿梭往来,至于官方代表团则常年不断。尽管美国军事打击威胁在日益升温,但巴格达的老外却没有提前撤退的,一名西方国家的工程师对记者说:“巴格达适合男人发展,所以我不愿走。”11月3日,美国原野之声组织发言人凯丽在巴格达宣布,将有70名该组织成员在近期到达巴格达,与现在一直生活在这里5年之久的11名美国反战人士一起战斗下去,她说:“我们将学习阿拉伯语、开展义务劳动,并告诉美国人我们就在伊拉克工作,即使打起来也不撤退。”另据报道说,一个意大利民间组织也将派遣30多人来巴格达声援伊拉克。

  另一方面,随着对伊拉克展开的外交斡旋空前活跃,来巴格达访问的官方代表团也多了起来,许多人是作为特使来访的,如越南副主席、苏丹卫生部长、卡塔尔外交大臣、南非副外长等来访时大多携带本国领导人给萨达姆的信件或口信,传递某种信息。记者注意到,最近以来,除了政府代表团,还有许多伊拉克政府的老朋友也络绎不绝地到来,如法国议员马里尼、美国国会议员尼克拉霍尔以及3名民主党议员等都不顾本国政府的反对访问巴格达,他们在伊拉克受到贵宾般的接待,有的还受到萨达姆总统的亲自接见。分析家指出,巴格达最近出台的一系列内政外交新举措,恐怕与他们不无关系。

  当然,也有不受欢迎的密使或特使。据说卡塔尔特使、外交大臣哈马德8月份来访时就曾当面转达美国的意思,劝说萨达姆让位,去他国安度晚年,却碰了一鼻子灰,萨达姆根本不买他的账。哈马德在离开巴格达时只好用他来伊拉克是“了解伊拉克的看法,并转达我们的看法的”来回答记者的追问。(记者 史桃李)

责编:陆珏如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 萨达姆苦苦作决断 美战机随时扔炸弹(组图)(2002/11/15/ 19:11)
  • 萨达姆召开会议决定接受安理会新决议(图)(2002/11/14/ 06:44)
  • 萨达姆对他很客气 美王牌记者二进伊拉克(图)(2002/11/13/ 22:15)
  • 以色列展示新型导弹警告萨达姆勿轻举妄动(图)(2002/11/08/ 08:20)
  • 英媒体称英情报官员截获萨达姆“暗杀令”(2002/11/06/ 00:48)
  • 欧盟状告美烟草公司资助萨达姆洗黑钱(图)(2002/11/05/ 22:32)
  • 科威特:如开战萨达姆将炸毁伊南北两地油田(2002/11/02/ 09:02)
  • 美国媒体称美拟在战后以反人类罪审判萨达姆(2002/10/30/ 17:14)
  • 误打误撞 美国记者挖出写给萨达姆的"电邮"(2002/10/30/ 16:34)
  • 美列举伊拉克罪犯 萨达姆父子位居前三(图)(2002/10/30/ 15:17)
  • 布什称萨达姆让联合国看起来十分愚蠢(图)(2002/10/29/ 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