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正文

《国际观察》记者日记:直击巴勒斯坦大选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09日 15:19)


中国记者向阿拉法特致意

阿巴斯在祈祷

隔离墙隔离了什么?

正在直播

同在拉马拉,张郇和那位西班牙记者的直播信号却是各奔东西

  CCTV.com消息(中央电视台《国际观察》记者张郇报道):到拉马拉已经是第三天了,虽然各有各的看法,但是我和陈耀文都对阿拉法特抱有敬意。以前,在中东工作的时候,我见过老人十多次,当在北京听到他病危,昏迷,直到离去的消息时,心中更是敬意加感慨。现在到了拉马拉一定要去看一下老人的安身之地。

  我们包租的出租车离前阿拉法特官邸,现在的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总统府还有几百米,已经看到成群的记者围在大门口。走到近前,一批记者已经进去。顾不得询问府内活动内容,就向把门的巴勒斯坦安全部队官兵们挥动到手不久的记者证。一位当官模样的二话没说,挥手将我们带进门内。

  这是在电视画面中无数次见过的地方。残垣断壁仍在,故人已卧地下。大约300名士兵正列队等候。军乐队只有6、7个人,吹得相当努力。屈尊当摄像的陈主编已经开始到处“扫射”,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

  还没有来得及打听这里将举行什么活动,已经传来在拉马拉我们还没有听到过的警笛声。随声急速驶进总统府的车队,以一辆奔驰防弹轿车为中心转眼在广场停下。保镖们相当专业,奔驰车上下来的是那个,是去年辞了总理,今年竞选总统的阿巴斯。

  记者们开始骚动,陈主编也不例外。在他们争强有利位置的时候,乐队出声了,你不能要求目前处境下的巴勒斯坦人的乐感和技巧,雄壮就行。

  阿巴斯在军乐声中看着年轻的军人列队走过,一脸严肃。其实,称那些年轻人为军人我自己也不知道是否合适。因为巴勒斯坦不允许有自己的军队,只有警察。被称为安全部队的这支部队算不算是其它国家的部队,多少有点像巴以问题一样复杂。

  显然,今天的活动是向媒体尽可能开放的。阿巴斯还站在广场上的时候,已经有人招呼记者进入阿拉法特的陵墓。说进入,因为阿拉法特的幕已经被置于一个玻璃建筑之中,屋顶和支架是轻型材料,四周全是玻璃。

  军人列队持枪,乐队奏乐,士兵献上花圈,阿巴斯墓前祈祷,气氛肃穆。随后阿巴斯前往总统府,警卫们向记者高喊:结束啦。意思是你们该走啦。但是记者们疯狂地围住阿巴斯,话筒直对阿巴斯。

  此时,我们两位以观察为主要任务的中国记者开始了我们对阿拉法特的致意:拍照,摄像,换角度,摆姿势。虽然不懂阿文,但依旧做认真状,细看每一个花圈上的文字。

  无论如何,阿拉法特是一位深深地在历史上留下自己名字的重要人物。有多重要?回忆一下2004年11月12日这位老人遗体归来故土,这里的动人场面,就可见一斑。

  要离开被巴勒斯坦人称为“姆卡巴”的总统府了,我们居然有些不愿离去。这里与太多的事情相关,这里见证了太多的恩怨。不知几天后这个历经了英国人,约旦人,以色列人使用,又是阿拉法特度过最后岁月的院落与建筑,将迎来一位什么样的新主人。或者,更准确的说,那位新主人将为巴勒斯坦带来什么。

  离开姆卡巴,前往伯利恒。这是巴勒斯坦土地上诸多宗教圣城中的一个,耶稣的降生之地。我们前往的目的是采访那里的一个难民营。而最让我们感触深刻的是那堵名声远扬,闹得纽约联合国都不太平的隔离墙,以色列人称它为防卫墙。

  蜿蜒在几乎没有植被的石头丘陵之间,整体浇成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宽两米,厚半米,长9米,一块块被竖起来并排插在地上,形成一条难以逾越的高墙。以色列希望,它能切断自杀爆炸者的道路,而巴勒斯坦人却将它视为占领者的一个无法无天的罪行。连国际法庭的判决都拿它没办法。

  从景观角度来看,隔离墙确实壮观,但是人类的智慧与劳动花费在这样一堵总长度近400公里的高墙之上,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从来没有意识到1月的中东会有像拉马拉这样冷的天气。恐怕我再也不能那么自信地说曾经在中东工作四年多,知道这个,知道那个了。因为我在这里重重地感冒了。源源不断的液体从鼻孔如此彭湃地流淌,以至于纸巾不断告急,外出只能将毛巾栓在腰上。

  终于,今天,2005年1月8日,在多种药物的打压下,感冒症状停止,鼻涕截流成功,早上起来,看着艳阳天整个换了一个人,精神焕发。

  记得在开罗工作的时候,一次采访,记者向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发问:你对停滞了的中东和平进程重新启动有什么看法?穆巴拉克朝天摊了摊双手:和平进程?就像多变的气候,谁知道?

  拉马拉气候确实多变。连续两天,早上万里无云,中午多云转阴,下午大雨倾盆,晚上的气温感觉已经接近零度,在北京出来穿的衣服都已经用上了。

  但是今天是个好天,特别节目即将开播,兆头不错。

  在拉马拉文化宫,一座由联合国和日本政府援建的会议中心外,美联社电视网的直播点前,我开始了与北京演播室的讨论。一切非常顺利,以至于在播放我们拍摄的短片的时候,我还有心思抽上一支烟。为了这些片子,陈主编连续熬夜,看得我每每于心不忍,心存怜悯。

  直播完成,北京的信息是演播室内外有欢呼声。其实最值得欢呼的恐怕是陈耀文同志后来低声对我说的,中央电视台开始走向国际大台了!

  张郇 2005年1月8日20:20于拉马拉

责编:刘雅虹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