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新闻联播 > 正文

【经典中国】宁夏六盘山:发扬长征精神 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央视国际 (2005年02月20日 20:00)

    专题:经典中国

  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是毛泽东当年率领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时写下的诗词。今天,六盘山区群众发扬长征精神,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道路。

  记者:我现在是在六盘山区西吉县单家集,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红军翻越六盘山前夕,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当时这里群众曾经用清真食品招待了红军,如今这里已经发展成为宁夏南部最大的清真牛羊肉集散地。

  这个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的单家集村,每天都有300多头只牛羊销往全国各地,一天的交易额就达50多万元。去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2500元,在宁夏南部山区率先脱贫致富。面对沧桑巨变,这位长年守护“毛泽东会见回族阿訇旧址”的拜富贵老人感慨万千。

  宁夏西吉县单家集村农民拜富贵:解放以前的单家集,一亩地打几十斤粮食,现在是打一千斤粮食,翻了十倍,在那个时间全单家集一天能宰一头牛,现在每一天要超过50头牛,单家集的变化是天地差别。

  牛羊越养越多,可六盘山上却见不到牲畜的踪影。为了保护自己的山水资源,六盘山人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放牧方式,让45万只羊“下山进舍”,发展肉牛养殖,通过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等工程,六盘山的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28%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年降水量达600-800毫米,六盘山成为了黄土高原上的一座“绿岛”。

  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副局长秦中河:不仅解决了宁夏南部山区人畜饮水问题,而且还解决了甘肃、陕西500万人口饮水问题,在国家大力扶持下,将来六盘山的气候和生态条件还会更好。

  生态的改变不仅锁住了水土,更开拓了财源,通过大力推进林果结合、林药结合等产业模式,发展生态和红色旅游,两年间,六盘山区15万农民人均收入增加了300多元。

责编:陈卓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