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文五品石青色芝麻纱补服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1日 16:07 来源:CCTV.com

  藏品名称:文五品石青色芝麻纱补服

  收藏者:李仲臣

  藏品来历:这件清晚期文五品石青色芝麻纱补服是李先生的老同事家传的东西。

  藏品特征:这是一件用石青色的纱制作的补服,从上至下的总长为130厘米,两只袖子展开后的宽度为170厘米。胸口部位的补子是用彩线和金丝线绣制而成,长和宽均为30厘米,图案是一支白鹇以及太阳、云朵和海浪等纹饰。

  相关背景资料:我国清代文武官员在官服的前胸和后背正中都缀饰一块绣有飞禽或走兽的“补子”,叫做补服。在清代早期,只有武官为补服制,补子可以随意缀织于朝衣、短褂、皮褂、马褂之上。到了顺治九年后,对补服的制作有了改变,几乎全盘承袭了明朝的定制,只有个别纹样有所删改。清朝的补服,由于是穿在蟒袍之外,故又称“外褂”、“外套”,补服一般无领、对襟,袖口端平,其长度比袍子短、比褂子长,身长过膝。补服按季节不同,分别以皮、棉、夹、纱穿着。补服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清朝的补服最早由蓝色逐渐向石青色过渡,到了乾隆年间,补服被明确规定,只能使用石青色,一直被沿用到了清末。各级文官和武官的补服款式是一致的,区别就在于补子的纹样不同。补子上不同的飞禽或者猛兽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文官是分别绣有九种飞禽、武将分别绣有九种猛兽。清朝时期的官服都是由“江南织造局”来完成制作的,一般的裁缝是不能制作官服的。


  鉴定专家:宗凤英 北京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 从事织绣品研究鉴定工作26年

  专家评述:我国的补服制度起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完备于明清两代。到清朝的时候,补服的制度比较完善也比较系统。这件补服绣的是白鹇,它的布料比较粗,织工也比较糙,上面的针眼像一个个芝麻似的,所以叫芝麻纱,它这个芝麻纱的针眼是比较大的,它的绣工也不是太精细。我觉得从它的布料从它的绣工各方面来看,这是一个清晚期五品官员的补服,夏天穿的,虽然它绣工不是太好,但是基本还是完整的,而且补服的留世量是比较少的,所以我们专家鉴定团给出这个价格,它还有升值的空间。

  专家鉴定团估价:20000元人民币

责编:红立

相关视频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