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改革开放30年重要出版物之《读书》:解冻和启蒙

 

CCTV.com  2008年10月14日 13:28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读书》一出手就不同凡响

  1979年创办《读书》杂志时,范用已经55岁了。这位从邹韬奋创办的三联书店里成长起来的大出版家,一生随着时代的大潮起伏跌宕。在"文革"中,他和原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陈原、原国家出版局局长陈翰伯一起,被打为"陈范集团"。但是,即使在大"革"文化之"命"的峥嵘岁月里,文化人的习性仍然没有被彻底改造掉。在湖北干校劳动的时候,"陈范集团"就合计,如果有机会,还是应该继续办读书类杂志。

  在改革开放的第一时间,《读书》创办者的阵容可谓空前绝后。主编是当时的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陈原,副主编是倪子明,执行主编是史枚,执行副主编是冯亦代。当时任国家出版局局长的陈翰伯直接领导,编辑部设在人民出版社,具体由范用负责。除此之外,还有于光远、夏衍、黎澍等14人组成的编委会。这些有着丰富办刊经验的老知识分子,有的编辑过30年代的《读书生活》,有的主持过40年代的《读书月刊》,现在由他们亲自操持,《读书》自然是一出手就不同凡响。1979年4月的创刊号,便因当时的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长李洪林撰写的《读书无禁区》一文,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

  "以书评为中心的思想性刊物"为宗旨的《读书》月刊正式出版发行了。这本在春天诞生的刊物率先倡议改变文风,反对打棍子戴帽子,反对废话空话、帮腔帮调。主编陈原主张有思想、有创新,"切忌账单式,也忌八股文。要有时代背景,要有风趣,要看了还舍不得丢,要看了嫌短"。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他甚至不惜得罪人,退了一些名头很大的人物的文章。

  "文革"中长期被压抑的知识分子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精神领地。金克木、张中行、钱钟书、吕淑湘、董鼎山、黄裳等这些老知识分子憋了很久,第一次得到讲话的机会,他们笔下所流露的浓厚的人文精神,不但顺应了如饥似渴的求知潮流,而且让那些厌倦了枯燥说教的青年如饮甘霖。于是,《读书》与读者之间形成了"师生"关系,显示了一种典型的启蒙姿态。这种启蒙没有丝毫的说教,有的只是"润物细无声"的温情陶冶。

  其实,一本书、一本杂志和人一样,各有气质。人们喜欢《读书》的气质:独立思考、自由精神。它网罗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分子,尊重表达的自由;虽然个人观点可能不同,但这批人有一个基本共识,做的事情不同,但精神上有一种默契。就是这一种独特的气质,把不同的人们吸引到它的周围。

责编:王超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