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喀纳斯拍摄纪行》:云间部落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4月09日 17:34 来源:CCTV.com

  


  

  纪录片摄制组,按照原计划,需要根据春、夏、秋、冬,完整真实的记录喀纳斯与众不同的风光特色,和图瓦人独特的历史民俗。摄制组的成员们知道,在前方,冬季恶劣的环境已经为拍摄工作设置了许多障碍,但是一想到从来没有一部影视作品全面反映过图瓦人冬天的生活,而这次带有揭秘性质的寻访,必将拍摄到许多前所未有的珍贵影视资料时,摄制组的每一位成员都感到异常兴奋。

  在长达7个月的冬季里,与喀纳斯相伴的只有图瓦人,他们被称为“神秘的云间部落”。尽管喀纳斯被称为“净土”,但是图瓦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们怎样用自己的热情温暖漫长的冬季?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白色世界里,图瓦人又是通过哪些古老的仪式向喀纳斯的山水,诉说心愿呢?冬天里的图瓦人引起人们极大的好奇,冬天的喀纳斯,充满了诱惑。

  汽车开到山脚下就要返回了,越野性能再好的车,面对喀纳斯厚厚的积雪也只能知难而退。千百年来,马爬犁是冬天进出喀纳斯唯一的交通工具。此时,摄制组向当地牧民租用的三辆马爬犁,已经等在了雪山脚下。传统的马爬犁和现代的汽车,即将完成一次交接。


  看到马鼻子上结的冰块,摄制组对喀纳斯的寒冷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尽管事先听当地人建议,摄制组按照解放军边防战士冬季装备的标准,已经为每位成员配备了军用棉鞋、手套、帽子,还有大衣,但是想想未来几天需要一天十几个小时坐在马爬犁上赶路,四周没遮没拦的,大家还是觉得心里有些没底。汽车已调头返回县城了。马爬犁正朝着喀纳斯的方向整装待发。摄制组的选择只有一个。

  在喀纳斯,图瓦人主要居住在禾木、喀纳斯和白哈巴三个村子里,摄制组计划先到禾木,结束那里的拍摄后,再前往喀纳斯村继续工作。今天,摄制组首先赶到一个叫“石头房子”的地方宿营。因为是行程的第一天,也是赶路任务最重的一天,摄制组的每一位成员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翻译切尔扎提是个哈萨克族小伙子,尽管本身就是马背民族的后代,但是对于在乌鲁木齐市长大的切尔扎提来说,驾驶马爬犁还是第一次。行程开始不久,刚翻过一个山坡,切尔扎提驾驶的马爬犁就发生了意外。由于是第一天适应环境,摄制组行进的速度并不快,天快黑的时候,还没有赶到宿营地——石头房子。这时候,大家才理解了石头房子在当地的另一个称呼——“生命驿站”的真正含义。因为方圆数百里没有人家,如果赶不到石头房子宿营,夜晚寒冷的气温会威胁到赶路者的生命。意识到这一点,摄制组的成员们都没有说话,行进的速度却快了许多。

  一大早,向导卡丁把冻在马蹄子上的冰块砍去之后,摄制组就出发了,从石头房子到禾木的道路比第一天更难走,距离更远,要赶40多公里路才能到达。这仿佛是喀纳斯有意考验一下外来者的信心和毅力。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件美好的东西都不会轻易获得,既然图瓦人居住的村子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云间部落”,冬天的喀纳斯又有许多难得一见的美景,那么摄制组的成员们体会的困难险阻自然要比一般游客多。


  禾木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这里是中国最西北端的一个乡政府所在地,也是居住图瓦人最多的一个村子。一排排木屋的确很容易让人想起古老部落的一顶顶帐篷,只是古老部落的传奇与图瓦人未解的历史之谜一样,需要在今后的岁月里去搜寻,整理。而今年冬天,摄制组更想寻访的是这些木屋主人的故事,想了解现代图瓦人的欢喜与忧愁,因为一位学者曾经这样说过,只有了解了图瓦人,才能真正认识喀纳斯。

  这时喀纳斯唯一的一座喇嘛庙,与喇嘛庙隔着一条马路的就是图瓦人中唯一一位喇嘛——蒙克巴依尔的家。每天清晨,蒙克巴依尔都要到喇嘛庙里去诵经,每次诵经前,妻子塞尔格林都会帮助他整理服装,她和蒙克巴依尔结婚已经13个年头了。

  在一般人看来,图瓦人的生活是古老封闭的,其实图瓦人的精神世界十分丰富。在中国少数民族中,喀纳斯图瓦人的宗教信仰非常特殊。有关专家发现,图瓦语是一种古老的突厥语,在语言划分上属于突厥语族,而属于突厥语族的民族,绝大多数都信仰伊斯兰教,如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信仰的都是伊斯兰教。然而,同样使用突厥语的喀纳斯图瓦人信奉的却不是伊斯兰教,而是佛教。这种现象在全世界也极其罕见。

  诵经的声音在图瓦村子的上空飘荡,蒙克巴依尔每天都用这种方式为喀纳斯的父老乡亲们祈祷平安、幸福,其中也有他的妻子和孩子们。蒙克巴依尔自己有两个孩子,同时还收养了两个孤儿。蒙克巴依尔的妻子塞尔格林患有心脏病,一直都依靠吃药维持病情。 每年冬天,是她的病情最容易复发的时候,这是蒙克巴依尔最担心的事情。因为大雪封山,每当患者病情发作,需要赶往县城医院去救治,路上就得两天时间,病情严重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禾木乡卫生院是方圆数百里唯一的一家医疗机构,如果说喇嘛可以满足图瓦人精神追求的话,那么卫生院的医生则是帮助图瓦人解决身体疾患的健康守护神。达拉,1996年从卫校毕业后就回到自己的家乡,至今已在这里工作了9个年头。

  达拉的医术很受人尊重,但是和当地同年龄的女青年相比,已经29岁的达拉现在还没有成家。达拉的感情经历很特别。在达拉11岁、12岁的短短两年里,达拉的父母相继去世,她把三个妹妹、一个弟弟拉扯大,现在有两个妹妹已经出嫁,弟弟在乌鲁木齐上大学一年级,一些好心人想给达拉介绍对象成个家,但都被她拒绝了,达拉说等供养弟弟大学毕业后再说,现在陪伴她的,有歌声。


  喇嘛蒙克巴依尔和医生达拉的故事,使摄制组和图瓦人的距离亲近了许多,对 “云间部落”的感觉也更加真实。因为摄制组的成员们相信,在这个世界上,语言的不同,距离的远近,物质生活的高低,都不是影响心与心之间交流的关键因素。摄制组愿意认真倾听图瓦人的欢喜和悲伤,更对喀纳斯村即将举行的古老仪式和冬天里的喀纳斯湖充满了期待。

  登上冬天的观鱼亭,人们会油然地感叹大自然神奇的力量,造就了眼前的一切。如果说走过春、夏、秋,喀纳斯的群山和湖水带给人们的只是一份惊喜的话,冬天的喀纳斯让人感到的则是一种震撼。此时的群山不再翠绿,但分明是一幅经过勾、皴、点、染过的雪国山水画,大气脱俗。更奇妙的就是喀纳斯湖了,一改往日的碧波荡漾,厚厚的冰层,平坦无垠,任由马爬犁纵横驰骋,引发探访者无尽的想象。

  此时,与喀纳斯湖朝夕相处的图瓦人即将迎来辞旧迎新的时刻。摄制组选择了喀纳斯村中年龄最大的长者叶尔德西作为拍摄对象。由于年轻人对一些传统习俗知道的并不是很多,所以每逢重大节日,村中的一些祭祀仪式都由叶尔德西来主持。

  太阳下山后,奇特的砸牛骨头仪式,就依次在每一户家中举行。用斧头将牛骨头劈开,在图瓦人眼中,意味着要与过去一年的疾病、不幸一刀两断。而分吃牛骨髓就是分享幸福,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家都能够健健康康的生活。

  新年第一天是图瓦人举行祭祀活动的时候,祭祀地点选在村子里最先被太阳光照射到的地方,今天的活动是不允许女人们参加的,村子里的男人们将在叶尔德西的带领下,祭拜天地神灵。从祭祀活动中可以看出,在图瓦人今天的生活里,不但保持着宗教早期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还有宗教晚期的萨满教。有位专家曾经预言:随着图瓦人接触大山外的世界越来越多,受现代生活的影响,在未来的五十年里。图瓦人的这种古老宗教特征即将消失。

  祭台上的火还没有熄灭,摄制组站在原地一直目送着叶尔德西老人带着大家往村子里走,这场景使摄制组的成员们突然有了一种冲动,开始反复拍摄眼前的祭台和图瓦村落,仿佛想留住些什么。

  射箭比赛是图瓦人最喜爱的一项活动,每一次都是连续比赛三天,每一天都是在太阳升起时开始,太阳下山之后才结束。喇嘛蒙克巴依尔来了,叶尔德西来了,许许多多图瓦人在射箭场上挥洒激情,尽情呐喊。此情此景,仿佛在探讨图瓦人的祖先是横刀立马的蒙古西征大军,还是密林追击的传奇猎人,已经不重要了。在这一刻,图瓦人“云间部落”的精神和林中百姓的本色都发挥到极致。在这一刻,图瓦人的欢呼证明了他们属于喀纳斯,喀纳斯是他们的家园,他们是喀纳斯真正的守望者。


  叶尔德西吹奏的乐器名叫苏吾尔,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图瓦人如果有了心事就会独自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与天地对话。如今,在结冰的喀纳斯湖面上,叶尔德西老人按照古来的习俗在向天地述说。等到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就会融化,游客们又会从四面八方涌入喀纳斯。那时候,叶尔德西老人是否还能找到一处安静的地方与天地对话呢?

  

  

责编:晓宇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