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品读着那些曾经震撼和慰籍过我们心灵的文字,寄托哀思的心会泛起幽幽涟漪,想象着已经逝去的人用心静听这细雨,静观行人,静想灵魂的画面,心被触动,这静幽的意境,悄然间让那逝去的人在心房再现。
1999年,中国最具慈爱的一颗心脏停止了跳动, 冰心老人走过了近百年的人生历程,含着微笑悄悄地离开了人间。一位思想不老的人,用她的一生爱祖国、爱世界,爱大海、爱孩子,她是中国母亲与和平的化身,她的一生,如同一部真善美的巨著。她的文字伴随着我们,如同沐浴着爱的慈光,使我们对一草一木心存感恩。“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人世间的慈爱就在这字里行间淡淡弥散开来。
在老北京的胡同里穿行,到街角灰墙灰瓦的茶馆喝茶。在四月偶尔的风沙里疾走。几十年来,北京人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老北京的影子,却还有迹可循。就像,老舍笔下的那些北京,依然如此熟悉,如此亲切。
有人问舒乙,能不能用几句简短的话把老舍先生的特质说出来,凭这几句话把老舍和其他文学大师们区分开来。舒乙想出了五句话:他是北京人;他是满族人;他是穷人;他有10年在国外生活;他生于1899年,去世于1966年。
而老舍自己,也从来,只谦逊地以“文艺界的小卒”自居。他曾经说过:“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长亭外,古道边……”当年的小英子牵着骆驼从城南走来,林海音这个名字和她的故事一样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熟识。真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清晰,又朦胧。冬阳下的骆驼队,脖子上悠悠清脆的驼铃声,奏出童年中的美妙音符。一幅幅画面,一声声轻响,是林先生一生也抹不掉的记忆。
清明节在对春天的期盼和对过去的怀念中走近,苏醒的大地上,印刻着我们熟悉的身影,记忆,连同往事一起,在清明时节,镌刻成永恒. 就让我们,从这些曾经无数次打动过我们的笔墨间,再次去感受他们带给我们的人格魅力,并借以寄托我们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责编:吴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