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苏州园林印象》(一)
狮子林

 

CCTV.com  2008年06月26日 21:16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CCTV.com  

 

作者 刘郎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狮子林是现存的唯一一座禅意园林,它还被誉为假山王国。2000年,狮子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高僧留迹

 

元朝至正元年,也就是1341年,一位名叫惟则的高僧,应弟子之邀,来到苏州传禅。次年,弟子们为他买地筑屋,建造了一座禅林。这,便是狮子林。

来到苏州之前,惟则高僧曾在浙江天目山的狮子岩修行二十余年,而惟则的老师中峰明本,以及中峰明本的老师高峰原妙,又都是在狮子岩得道的。狮子林以“狮子”命名,既表明了这座禅林与传禅基地狮子岩的联系,又寄托了禅僧们不忘师祖的意思。在古代,狮子的“狮”,有时又写作老师的“师”。

在佛门之中,由于杰出的僧人也被称为狮子,因此,不但高僧说法被称为狮子吼,而且高僧的法座也被称为狮子座。同时,寺院一词,也一向有着“丛林”的别称,所以,把这座禅林称为狮子林,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当然,狮子林得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它拥有这一片嶙峋多姿的太湖石假山群。

这些大大小小的太湖石,虽然造型各异,但是,它们却大都与狮子的形态非常相像。这些狮子,或立或卧,或俯或仰,千形百态,顾盼生姿,并以林立之势,营造出了十分奇异的氛围。可以说,把狮子的形态与狮子的寓意合为一体,并称之为“狮子林”,对于一座禅林来说,这真是一种绝妙的构想。

作为佛教在中国发展以后形成的禅宗,向有功利禅与山林禅之分,惟则师徒所修炼的,则是山林禅。

山林禅的禅僧隐遁于山林丛莽,生活都是十分俭朴的。但是,正因为有了那种绳床瓦灶式的生活,他们才深刻地体悟到了自然与生命的庄严法则。而狮子林建造之初的假山和竹林各占其半的格局,恰好保留了山林丛莽的特色。这正如惟则高僧的诗句所写:“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讲到苏州的古典园林,人们往往就会提到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和明清两代的拙政园与留园,并把它们称之为“城市山林”。而正是由于狮子林的存在,我们才拥有了一部堪称完整而形象的苏州园林的历史。

 

 

二、云林画本

 

在狮子林创建的年月里,苏州一带,既是文人集中之地,又是禅僧往来之所。又因为惟则的地位和他本身就是一位诗僧,所以,狮子林便自然成为了那些笃信禅宗的文人们前来谈禅访道的地方。

元明之际,先后有三位文人画家,曾为狮子林传神写照,一位是朱德润,一位是倪云林,另一位是徐贲。其中,以元代著名画家倪云林所画的《狮子林图》的影响最为深远,以至后来,还仍然有人将狮子林称为“云林遗韵”。

倪云林所画的《狮子林图》,经过辗转流传,最后传入宫中,并深得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的喜爱。

康熙四十二年,也就是1730年,康熙皇帝驾临狮子林,他不但为狮子林题写了匾额,而且还留下了辞彩斐然的一副楹联:“苕涧春泉满,罗轩夜月留”。而到了乾隆年间,乾隆皇帝自第二次南巡起,每次南下,他都必游狮子林。据记载,乾隆皇帝曾经六次游历狮子林,总共题匾三方,题诗十首。不仅如此,他还令人把狮子林的规制做成模型送到北京,在北京的圆明园和承德的避暑山庄这两处皇家园林中进行仿建,并同样叫作“狮子林”。

可以这样讲,在乾隆皇帝巡驾江南的诸多名胜里,能给狮子林赋予如此殊荣,足以说明他本人对于狮子林的欣赏,已经到了十分偏爱的程度。

 

三、狮林往事

 

从狮子林最初的创建到乾隆皇帝的造访,先后相隔四百来年。这期间,由于禅宗自身的渐渐衰落,狮子林也逐步进入了索寞之期,因此,这一座名闻遐迩的佛教禅林,后来也就变成了达官显宦与商界巨贾的私家园林。

乾隆皇帝最初来游狮子林并为其题写“真趣”匾额的时候,狮子林已经归衡州知府黄兴仁所有,且已名为“涉园”,因园中有五棵高大的松树,所以又名“五松园”。黄兴仁的两个儿子先后都在科考中金榜题名,黄腾达考中了进士,黄轩则考中了状元,他们认为,都是因为乾隆皇帝驾临此地,黄氏家族才能够如此地耀祖光宗,所以,他们便“精修府地,重整庭园”,又使得狮子林誉声鹊起。在所有狮子林的主人中间,黄氏家族所拥有的时间最为长久,总共一百七十余年。在苏州私家园林的历史上,就拥有时间而言,黄氏家族实为首屈一指。

狮子林已有六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在它进入私家园林的阶段之后,最后一位主人,便是贝仁元。

贝仁元,字润生,苏州人,清朝末年即在上海经商,曾任上海总商会协理和全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民国初年,以经营染料而成为巨富,号称“颜料大王”。在苏州,贝氏家族是极有声望的,当代的建筑大师贝聿铭,便出生在贝家的高门大户。

民国七年,也就是1918年,贝仁元购得狮子林,他在保留原有面目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湖心亭、石舫、荷花厅、九狮峰等多处新的景点。可以说,由于贝仁元资财雄厚,他对狮子林扩充式的修建,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规制上,都远远超过了黄氏家族对于狮子林的整建。至此,经过惟则禅师的创建、黄氏家族的修建和贝氏家族的扩建,狮子林已经涵纳了元代、明代、清代以及民国时代等各个时期的历史风貌,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容。

贝仁元购买狮子林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建造贝氏祠堂。不过,他为了保留狮子林固有的特色,在建造过程中,还很是动了一番心思的,比如贝氏祠堂所用的木雕,采用的就是贝叶的图案,——因为贝叶不仅象征着佛教,隐喻着禅林的来历,同时又指代着姓氏,表示出贝氏家族。而贝氏祠堂的建造,也只是在狮子林的外围部分,作了相应的延展,以至并未损及狮子林原有的格局。不过,以这种深院幽庭作为进入狮子林的路径,反倒增添了一座偌大的私家园林的隐秘色彩。

 

 

四、禅意园林

 

苏州的古典园林,通常又被称为文人园林,尽管狮子林也具备了一般的文人园林的特点,但是,人们还是称它为禅意园林。

作为园林景点的每一座建筑,它们的名称,往往都具有诗情画意,然而,究其渊源,却都与禅宗的公案有关。如,指柏轩来自“赵州指柏”,问梅阁来自“马祖问梅”,而立雪堂又来自慧可谒见达摩的故事。

可以说,仅仅通过上述典故,我们便已看到了狮子林和一般的文人园林的明显不同。

虽然禅僧们要终日面壁苦修,但“苦”字也并非是禅宗生活的全部,禅宗讲求在自然中体察万物,在天地间体悟禅机,而这种体察与体悟,又往往是通过静虑来完成的,狮子林中作为“园”的那一部分,恰好又为禅僧们的静虑,提供了象征着天地自然的最佳场所。

 

五、假山王国

 

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有四大要素,指的便是:叠山、理水、建筑营造与花木栽植,著名的园林学者童寯先生早就在《江南园林志》中说过,狮子林是现存的古代假山中最为复杂、占地面积最大的实例。

狮子林中的山石,绝大多数都是太湖石,当年,宋徽宗建造名为艮岳的皇家园林,命重臣督办所谓“花石纲”,在江南一带广事搜求的,便是它。自古以来,太湖石之所以一向被人看重,是因为它坚实而润泽,险怪而玲珑,具有“瘦、透、漏、皱”的审美特征。

当然,狮子林最为著名的,还是它的洞壑式的假山群。

狮子林的假山群三面环水,拔地而出。东部的假山位于高地,遇有滂沱大雨,也能一泄而干,故称旱假山,西部的假山临水而垒,因山水相依,故称水假山,整座假山高低错落,连绵起伏,充分体现了营造者堆叠的匠心与铺排的气魄。

另外,营造者独到的构思,还表现在对于假山群中的游览路径的设计上。

这些路径,或盘桓于高崖,或回环于低谷,给人造成了不同于一般园林的奇情险趣,并让人体会到了禅宗的意境。尤其是在进入迷津一般的洞壑之后,洞外明亮的光源与洞内幽暗的光影所形成的对比,更是催发了人们的游兴。

 

 

六、名园四季

 

狮子林的细雨,是这样的温润,狮子林的瑞雪,是这样的祥和。可以说,在不同的四时天光里,狮子林的景色,都呈现出了迥异的美妙。

初春,每一个厅堂里,都有一株株怒放的早梅;深秋,每一张几案上,都有一丛丛盛开的秋菊,而开满天棚的紫藤,满树金黄的银杏,更是诉说着一年年季节的轮回……

狮子林中,有一方曾做过宋代苏州知府的文天祥的五言诗碑,十分地引人注目。“静虚群动息,身雅一心清;春色凭谁记,梅花插座瓶。”这首五言绝句,从头到尾,突出了一个“静”字,它不但以万物的寂静烘托着环境的安宁,而且以瓶梅的清雅类比了心情的澹定。

这摇曳的花,这婆娑的叶,是如此澹定;这平静的水,这漾泳的山,是如此澹定。这种澹定,其实就是园林意境在人们心中的最佳体现。

唐代诗人常建曾写过这样两句流传很广的诗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因为它也是描写禅意园林的作品,所以,用它来形容狮子林的特点,当是最为恰切不过了。从本质意义上来说,能将禅宗的隐遁和文人的隐逸融于一体,并可以让人去追溯崇尚自然、追溯天人合一的思想源头,这正是狮子林的文化价值的所在。

 

 

 

 

 

责编:吴祺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