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朱可 姚雪
2008年,摄制组一行在青藏高原上的拍摄行走持续了整整一年。其间,八次往返青藏线,且行且摄,历尽尘烟。这一年,摄制组经历的风霜雨雪比任何时候都多,收获的美景也比任何时候都动人心魄。
前期导演、摄像 张健:我们这个系列要反映一年四季,这个青藏线的风光,既要有白色的青藏线,又要有绿色的青藏线,也要有我们这种黄色的青藏线,所以根据这种四季风光的变化呢,我们一共往返了八次。我感觉到青藏线的美是一种大美,一种壮美,一种豪放的美。你走在青藏线上面,你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你欣赏到的风景是不一样的,对心灵的感受它也是不一样的。人常说在苏州这边呢,苏州园林,叫做移步换景,我觉得在青藏线上面,也存在移步换景,只不过说这一步比苏州园林的一步要大很多。
图片摄影 邹小庆:我一入伍就在这条线上工作,至今已经十九个年头。那么由于高原特殊地理环境,我们每次拍摄,都必须要面对高寒缺氧、道路坎坷等各种恶劣环境的考验。那么,对于刚从内地来高原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次生死艰难的挑战,但这种环境,对我们长期工作在这里的人们,已经是习以为常了。
在高原久了,摄制组不仅习惯了强烈的日晒,也习惯了被风沙和冰雹拍打。大雪纷飞时,雪落身上,大家相视一笑;大风呼啸时,屹立不倒,在肆意的风中坚持再坚持。镜头开始的开始,大家在活动手脚;镜头结束的结束,大家掸落尘埃,又一次舒活被冻得僵直的身体;而镜头中记录下的却是一段段最美的风景。
图片摄影 邹小庆:那么记得我们第二次上线,拍摄唐古拉火车站的时候,我们刚上去的时候,天气就跟现在一样,晴空万里,艳阳高照,正当我们在确定位置准备拍摄的时候,那么临近的山上就飘来了一层厚厚的乌云,不一会儿就狂风大作,紧接着就下起了暴风雪。
前期导演、摄像 张健:这个高原的气候啊,再有一个很深的影响,就是风沙很大。也是在去年五月份,我在唐古拉山口,拍摄我们的车队经过唐古拉山口雕像,当时就在车队经过的时候呢,暴风就起来了。当时的风力没测算过,我估计有个十级到十一级的样子,推开那个车门,感觉车门就要被吹掉了,我们摄像机架在那个地方,好几次差点被吹倒,而且那石子飞过来之后啊,就直接打在摄像机和人脸上,确实感觉是很难忍受。
对摄制组而言,风景远不止这些。为了全面展示青藏线的风貌,摄制组总是要求自己比别人走得更远,看得更多。也因此,大家的拍摄生活里不断出现一个个的惊险。
图片摄影 邹小庆:我们在第三次拍摄的时候就出现过陷车的经历。当时我们要经过一个河床,穿越河床的时候,车就陷了。
前期导演、摄像 张健:我们当时还试了一下,看看河滩是否足够硬,能不能开的过去。试完之后,我们还提醒驾驶员速度快一点,河滩硬一点应该没问题。但是当车一加速往里面走的时候,水就直接淹到排气管,车就熄火了。
人们能看得到许多美丽的照片,许多珍贵的镜头,但这些照片和镜头背后的执着努力与奋不顾身,却悄然地隐藏在了背后。有时,远远地听到了一声汽笛,为了找到更好的角度拍摄火车呼啸而来的镜头,大家扛起十几斤重的器材,不加思索地追着火车狂奔起来,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身在高原,身在冬季的高原,身在海拔
图片摄影 邹小庆:在青藏线上拍摄,一路上几乎每一天都能遇到各种天气,虽然一路艰辛,一路坎坷,正是因为这种不断的较量,磨练了我、也锻炼了我,使我在艰苦环境中获得丰厚的艺术回报。
前期导演、摄像 张健:这个青藏线的美呢,它是一种高原独特的美,是一种充满了纯真,充满了善良,充满了震撼,让人一生都不能忘怀的那种触动灵魂的美。所以在这个地方,每走一次都会有一次不同的感受,每走一趟,都会有一趟不同的触动。
那些历尽千辛万苦拍摄到的照片和镜头,是摄制组的骄傲与慰藉。更让大家感到温暖的,是路上那一杯杯热气腾腾的酥油茶,一张张笑容满溢的脸庞,一次次真诚热情的拥抱。
前期导演、摄像 张健:有一次我们从当雄返回格尔木的时候,在念青唐古拉山下面,我们要拍摄雪山下的牧场,当时当地的牧民都是刚刚从另外一个牧场赶到这里来的,很多人家庭都是住在帐篷里面,但是我们去了之后啊,他们都很好客,有一个小朋友叫边巴顿珠,他很热情地把我们拉到他家里面,虽然家里面很穷啊,拉到家里面给我们泡茶,给我们唱歌,还让我们看他刚刚写过的作业,所以说,我就感觉到藏族同胞的普通人啊,还是很热心,很好客,很淳朴,也很善良。
摄制组带走了这段日子的欢愉和思绪,留下的却很有限。仅是路过时的几句攀谈,拍下一些照片,临别时,老阿妈粗糙而温热的手把大伙儿的手腕和袖口拉得紧紧,像是自己的儿子又要出门去远行。
对汽车兵而言,兵站是青藏线上的家。一到兵站,汽车兵们便有了回家的感觉。这里是他们休息的驿站,也是他们获得能量和勇气的地方。
在兵站拍摄的时候,摄制组也总是起的最早,睡得最晚。事实上,上线以来,无数个高原的夜里,清亮的繁星就一直陪伴着这群忙碌的身影。
白天拍摄,晚上看素材。场记单只是薄薄的几页纸,上面非常简单的记录着拍摄地点和拍摄内容。但这上面的每一行字背后,都有着大家沉甸甸的记忆。有些场景的记录,远要比想象中艰难得多,有些美好的镜头之外,还有大伙儿饱经风雪的身影。
图片摄影 邹小庆:第一次进入当雄,计划拍摄那木措湖,那天早上,我们是五点开始出发,当我们的车行走到半途的时候,天空开始下起小雪,快到山顶的时候,天空就下起了鹅毛大雪,能见度非常低,不足
对于常年奔驰在这条路上的汽车兵而言,青藏线不是风景,是他们的职责和誓言。汽车兵每年要在青藏线上往返9个月以上,各种高原疾病折磨着他们的身心,更有不少人长眠在了这里。
图片摄影 邹小庆:我们的汽车兵,每年要执行10余趟的进藏运输任务,可以说,每上一趟青藏线,都是一次生命的透支。
前期导演、摄像 张健:这个在青藏线工作和生活啊,必须要面对这种高寒缺氧,气候多变,物资匮乏,这支部队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培养了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有很多让人可圈可点的例子。你比如说我们摄制组这次所拍摄的白宏恩、刘建厂,在第六趟上线执勤的时候呢,遇到了地震,每天都住在车的驾驶室里,或者是住在大箱里面,有一天就是刚好有一台车出现了故障,刘建厂就和战友们一起,维修车辆直到后半夜,就在大箱里面休息了,第二天他仍然一样和战友一起开始执勤。
对高原的热爱远远战胜了严酷生活带来的折磨,这些年轻的军人有着不同寻常的青春铭记,并将一生引以为豪。在他们身上体现着惊人的毅力与勇气,也焕发出特有的幸福与满足。以青春、热血和生命延续青藏大动脉的汽车兵们,值得我们所有人倾情礼赞。
青藏线的景色在车窗外一幅幅流去,可它不仅是一本绝美的画册,更是一部人类生活在雪域高原的壮丽史诗。且行且珍惜。高原的美在山,高原的美在湖,高原的美在于所有人的有缘一见,在于时时让我们动情感怀的面庞与歌声。
我们也是军人。
我们的工作,虽然不像汽车兵那样艰险;但,我们一样有着钢铁般的意志。汽车兵肩负着运送物资的重任,我们承担着寻找风景、记录英雄的使命。
没有他们,我们便看不到如此美丽动人、情感丰富的青藏线。
前期导演、摄像 张健:数次走过高原,感受有四句话,这里的天最蓝,这里的山最高,这里的心最红,这里的人最真。
图片摄影 邹小庆:生死考验的禁区拍摄让人矢志不渝,美丽神奇的雪域风光让人魂牵梦绕,淳朴好客的藏家风情让人流连忘返,英勇善战的天路将士让人无限敬仰。
责编:吴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