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南京印象》(二)《石城疏影》

 

CCTV.com  2009年07月09日 17:35  进入娱乐城堡  来源:CCTV.com  

  

 

作者 朱可

 

自驾车来到南京,说来就来,也可能说走就走,一切都得乘兴。南京曾经虎踞龙蟠,也曾经隔江犹唱,北方的严正气象与南方的柔媚风姿,如春末夏初的红绿相映,正恰到好处。看过了秦淮水,我决意再去看山。伴着一路行车,白兰花的清香时敛时散,在车内轻轻荡漾。

车渐近紫金山,丛林如盖,湿翠沁人。这里完全是另一种气息。不是旅行中的游玩,我更像是来寻访山林,探问隐踪,所有都很美好,不用面朝大海,这里就是春暖花开。

来到中山陵,“天下为公”与“博爱”的陵门巍然肃立。直望其上,山势和缓,几处藏蓝琉璃瓦的顶与檐之间,也不知隔了多少级台阶。中先生当年艰辛跋涉,寻求“三民主义”的迢迢长路,就从这两重门的境界与情怀中起始。

在夹道的松柏间行走,一树投影下来,折叠在台阶上,够踏上好几级。走走停停,或回身,或仰望,累了就在旁边歇脚。一道道台阶染了深青色的水渍与日痕。算下来,中山陵已历经八十多年风雨。

登临中山纪念堂,俯瞰整个中山陵,是如洪钟般的形状。紫金山又名钟山,陵园的设计大概也是暗合此意。很久没见到四周这样茂盛又湿润的绿,这时才能体会呼吸的清新和身心的愉悦是何等相关。

拾级而下,从一条小路出走。这里静谧如同午后的庭园,不闻人语,偶有鸟鸣,还有风拂树叶的声息,正适合“小园香径独徘徊”。拍几张照片,记录一块太阳的斑点,一片叶子的风情,静听春末夏初的林间密语。

在紫金山南麓,明孝陵是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就合葬于此。

 

 

在翁仲路上仰视石人,我嗅不到这些文臣武将的鼻息,只触得到它们垂下的衣袂和低悬的宝剑。石像端然肃立了几百年,仪态威严,却因饱经风雨而神色模糊,不知所思。树影婆娑,在这些明代石刻上播撒了星星点点的光影,时而停伫,时而摇曳,像一只蚂蚁爬过时间的背脊,一忽儿又会是多少年。

在石象路两旁,驻守明孝陵的石兽各具情态,像是一处丛林,有各色奇异的动物分布,有些我也叫不上名来。它们在路两旁或蹲或立,彼此注视了几百年,仍然不疲不倦。我也干脆席地而坐,与那栩栩如生的石马来个相看两不厌。看着看着,这憨态可掬的石马仿佛缩小了身形,可以由人耳鬓厮磨。

林中布谷声声,像时钟的滴答催人。正要与石兽告别,却见迎面而来的外国朋友带着一群孩子,个个鲜活讨喜。忍不住扬一扬手中的相机,邀请他们来张合影,就在这明代石像中间。不同国度,不同肤色,不同年岁——既有存在了六百多年的明代石像,也有初涉尘世的婴儿,这样古今中外的际会实在奇妙。

午后阳光混合着草木的气息发酵起来,醇厚如蜜。恋人们在阳光下享受相依相偎的甜蜜时刻,空气忽然变得异样,没有暖风也让人熏醉。面对风车,我总会心动。这不单与童年有关,风车让不可捉摸的风有了重量和颜色,有了声音和温度。

从凝固的时光中抽身,驾车自由奔走,我来到长江边。行驶在建成不久的南京长江三桥上,感受一种对称的美。在速度之中,路灯像风中的雏菊,在我经过时微微点了点头。远望苍茫江面,隐约可见南京长江大桥,那还是课本中的记忆,我尤其记得桥头堡上飘扬的红旗。江面不远处升起尚未合龙的架子,是京沪高铁正在兴建。漫步江边,立上堤坝,看江水涌起又退却,自然就吟咏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特地选择不开车,也不备地图,在城市里随意行走。搭乘地铁最初并无目的,下到一处地铁口,发现一号线终点在奥体中心,我为自己找到一个方向。

奔驰在地下,灯光照耀依然是白昼。许多站名中带了“宫”或者“门”字,古色古香,不知头顶是哪一个朝代的建筑。恍惚之间,让人感觉这是一条在地下流动的秦淮河。

 

 

在奥体中心下车,走出站台,天空特别蓝,白云也特别纯净,眼前是崭新的现代建筑,我仿佛闯入了一幅巨大的立体图画。体育场上的红色斜拱如两条虹影,勾勒出一个热情开启的贝壳儿;体育馆一半潜于水中,一半栖息地面,在阳光下闪着钛白的光泽,是未来派的太空站。这些庞大的建筑让人吃惊与赞叹。这片新区需要的是时光的浸染,让人们的记忆与树木一样,就此扎根下来,静静等候枝繁叶茂。

南京,我还会说来就来。

 

 

责编:吴祺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