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话剧一百周年华诞,从1907年李叔同、欧阳予倩创办春阳社和春柳社的演出活动开始,中国话剧走过了一百年的历史,这个舶来艺术也在一代又一代话剧人的努力下,被演化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艺术。
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团体“春柳社”分别于2月、6月在东京演出《茶花女》片段和《黑奴吁天录》,此为中国话剧史开端。同年夏天,王钟声在上海成立春阳社,年末演出《黑奴吁天录》。一门舶来艺术的百年中国化历程…
网友:话剧是高雅的艺术,现在的泡沫青春偶像剧简直太没内涵,那些老艺术家才是舞台的精髓,怀念老一辈的艺人…
早年人艺排戏是在灯市东口的一座两层旧楼里,窗户临街,但凡有轨电车从窗下经过,导演就得喊:停!…
曹禺是北京人艺的首任院长,北京人艺首版《雷雨》于1954年开始上演,当时的周朴园由郑榕扮演。直到1984年退休,人艺演出的《雷雨》中,周朴园都是郑榕扮演的。但直到1993年复排《雷雨》,郑榕说自己才读懂周朴园。40多年,他见证了一个角色,乃至一部经典名剧随时代变化的历史。
话剧原本是西方舶来品,英语名为Drama,最初中文译名曾用过新剧、文明戏等名称。1866年,侨民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座西式剧院──兰心大剧院,它由外国人经营,定期演出业余剧团ADC编演的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