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洪烛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每到冬至,按北方的习俗,要吃点儿饺子,这样才不会冻掉耳朵。我第一次听说,自然一乐:想不到饺子与耳朵会产生如此联系。看来北方的冬天确实严酷,使人生怕身体的某个零部件会成为牺牲品。
饺子的发明,据说就与冬至这个节气有关。古代医圣张仲景在长沙做官,告老还乡时恰逢大雪纷飞的寒冬,一路上发现许多百姓冻烂了耳朵,他就用驱寒活血的药材搅拌在肉馅里,用面皮包裹成耳朵的形状,热汤煮熟后施舍给冻伤的灾民。这种最初叫做“捏冻耳朵”的食物后来被命名为饺子。“吃了饺子不怕冻”,仿佛童话里的情节,却体现出古人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依然存留的美好愿望。冬天虽冷,人的心肠总是热的。即使在冬至,在这冬天里的冬天,人还是有梦想的。
采访: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 李先登
真正咱们考古发现,可以说是确凿无疑的饺子是在唐代出现的。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墓葬里头发现的随葬品,盛在木盘、木碗里的饺子和今天的饺子形状应该说已经基本一致。到了宋代,根据文献记载,把饺子称为“角儿”,这个称呼非常重要,这是今天饺子这个称呼的一个词源。到了元代,又把饺子称为扁食,到明代,通称为扁食,到了清代,才通称为饺子。饺子一名,正确的讲是从清代开始的。
【冬至】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的先民已用土圭观测太阳测算出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传说冬至在周代是新年元旦,很隆重。而真正把冬至当成节日来过,始于汉代,盛于唐宋,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采访: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 李先登
饺子的皮是圆的,中国人祈求团圆、圆满,这个很适合中国人的需要。饺子的形状是扁圆的,它和古代象征财富的元宝的样子很相似,尤其是在过年的时候,辞旧迎新之际,一家人团圆吃饺子,就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可以增加财富,可以过上更好的日子。更重要的因为饺子它是包馅的,馅里头也可以包进去各种各样吉祥的寓意。
【水调歌头•冬至】
宋◎汪宗臣
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五云重压头上,潜蛰地中雷。莫道希声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
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一气先通关窍,万物旋生头角,谁合又谁开。官路春光早,箫落数枝梅。
从冬至开始就“入九”了,古人在这天早起画一枝素梅,上有八十一个瓣,名为“九九消寒图”,每天用红色涂一瓣,涂尽就“出九”了,所以冬至又称“数九”。 意味着进入数九寒天。民谚唱起来很有画面感: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不仅是一个节气,更像是一门哲学。不仅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涉及到人与人的关系,心灵与心灵的关系。冬至,冷空气与热血的关系。越是在寒冷的时候,人越容易感到孤独。越是在孤独的时候,人越需要爱心,用爱心来彼此取暖,获得坚持下去的力量。
采访:国家气象局气象专家 任振球
冬至开始这一天,是太阳在正午的时候影子最长的那一天。也就是太阳到达南半球、南回归线的时候、南纬23度26分。在这一天里头,北半球是白天时间最短、夜晚时间最长。比如我们国家最北的漠河,一天白天的时间只有七个多小时,而夜晚是长达十六个多小时。在上海白天时间的长度也只有十个小时多一点。在这一天,北极圈里一天24个小时都是黑夜,而在南极圈里一天24个小时都是白天。从冬至这天开始就进入了数九,一九数到九九。一九到三九,也就是说小寒到大寒,这段时间我国进入了最冷的隆冬季节了。
【邯郸冬至夜思家 】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这一天有着一年中最长的黑夜,许多家庭利用这一夜,围坐在一起,用糯米粉做象征团圆的"冬至圆",感受其乐融融的亲情。为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相区别,冬节前一日叫"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人已经长了一岁。
冬至之后,阳气回升,白天一天比一天长,民间以中午门前日影为测标,说“过了冬,一天长一葱”。古人认为冬至阳气生而君道长,是乱而复治之机。杜甫诗中写过“冬至阳生春又来”,让我想到雪莱的著名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所有的未来,其实都离我们不远。所有的现实,无论多么严酷,都将变成温暖的回忆。
责编:吴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