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网 > 娱乐频道 > 散文专题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清明特辑(下)
唐风宋韵话清明

 

CCTV.com  2009年04月09日 16:37  进入娱乐城堡  来源:CCTV.com  

作者 姚雪 胥智慧

 

《岁时百问》里这样描述清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的传统,大约始于周代。在古代,清明节不如它之前的寒食节重要。但由于它们的时间接近,渐渐地,清明与寒食便合二为一。而寒食扫墓祭祖的习俗,与清明踏青寻春的传统,也同时融合在一起,成为今天的“清明节”。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青:清明这个节气的名称,最早也是出现在《逸周书》的《周月》跟《时训》当中,在《淮南子•天文训》当中,也提到过清明。那么这个名称的意义,据后人解释,它就是说万物清洁明净这个意思。我们知道清明在二十四节气当中,它是比较特殊的一个节气,特殊在什么地方呢?它既是节日又是节气。我们知道这个节气和节日是不一样的。节气是时间推移、季节转换的一个标志,它的这个设定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移动15度,那么就是一个节气了,所以它体现的是一种历法意义,不是人为设定的。而这个节日呢,它主要是我们传统的祭祀日、庆祝日、还有纪念日等等,它有比较多的民俗活动,所以这个节日跟节气是有区别的。那么清明呢,它实际上,我们现在清明所进行的一些民俗活动,它是包含了两个日子,那就是寒食节跟清明节,这两个日子的活动。寒食节大家都知道它是一个纪念日,纪念的是谁呢?纪念的就是介子推。在民间传说当中,介子推在晋文公回国之后,他不担任官职,到绵山隐居起来,然后晋文公为了请他出来,就放火焚烧绵山,结果介子推就死在了绵山。那么为了纪念介子推,大家在寒食的那一天禁火、吃冷食。实际上,这个传说不见得是真实的,因为禁火这个习俗,可能在更早的时候就产生了,而且当时禁火的时间是非常长的,它禁火的日子要长达一个月。曹操就曾经下令禁止禁火,这以后禁火的时间慢慢变为七天、三天。那么寒食这个日子,它跟清明非常之接近。寒食节的这个时间,它是在冬至以后的105天,那么它通常是在清明的前一天或者前两天。那么到了唐朝以后,因为这两个日子非常接近,就混在一起过了,寒食跟清明就合而为一了。选入《唐诗三百首》的,也是跟清明密切相关的,那个就是韩翃的《寒食》,他写的就是唐朝时候,京城里全城禁火吃冷食的这么一个习俗。那么这首诗唐德宗是非常喜欢的。当时他要给韩翃授一个官职,但是同时代有两个人都叫韩翃,唐德宗就批了一句说,授给那个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那个韩翃。从这个小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流传是非常广的。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正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哲学意味。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青:我们都知道,清明时候它最重要的民俗活动是有两项的,一个呢是踏青郊游,一个呢就是祭祖、上坟、扫墓,实际上这两项活动,它所需要的环境氛围跟所体现的情感是截然不同,甚至是对立的。祭祖啊、扫墓啊、上坟啊,它所需要的氛围是肃穆的、是庄重的,而它所体现的情感是悲凉的、是伤感的。而踏青郊游,它所需要的氛围是轻松的、闲适的,它所体现的情感是快乐的,但是我们民众把这两个活动放在一起过,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合适的,客观上也许还起到这么一种效果,就是说你追忆了逝者,体验过死亡之后,再重新面对这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会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由于清明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也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所以在古典诗歌当中写清明的诗、词,那是非常之多的,我们耳熟能详的,毫无疑问就要数杜牧的那个《清明》了。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诗人笔下,清明是河岸边那一枝依依的柳条;清明是山林深处那一处久远的牵挂;清明,也是氤氲烟雨里那一抹若隐若现的忧伤。一句唐诗写下了清明的主题。那个客行他乡的杜牧,就在烟雨古道中吟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千古惆怅。

唐代的瑰丽在明月疏雨中远去,宋朝的存在是为了承载大唐雄风的盛世繁华,是为了倾泻浩瀚千秋的淋漓墨香。宋人张择端用他细腻生动的笔墨泼染出清明时节汴梁城的锦绣河山、人生百态,那一幅清风拂柳、街巷河岸尽现人间春色的《清明上河图》,古往今来不知摄获了多少文人墨客婉转的情怀。

入宋之后,清明和寒食逐渐融为一体,清明节,也就成为了春季节日的综合与升华。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青:那么我们知道,寒食它是清明节的习俗之一。宋朝诗人黄庭坚,他有一首名为《清明》的诗,那么他这首诗写的是上坟扫墓的,所以有关清明的重要的民俗活动,踏青郊游、上坟祭祖和寒食禁火,这些在古典诗文当中都有体现。

 

 

《清明》(节选)(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南歌子》(节选)(宋)苏轼

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

夜来微雨洗郊坰。

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

 

听着时光流逝的清音,往者不复,一切恍然如昔。“佳节清明桃李笑”,任凭星移斗转,那掩藏在历史深处的风,依旧流转在每一个明净的季节,吹拂着来往过客的衣衫。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何平:我们为什么会把清明记住?它不光是因为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间的其中的一个节气,更多的来源也就是从唐宋之后,清明这样一个节气中间所凝聚的那样一种人文情感,积淀的那样一种民族记忆,它不只是节气说的所谓清明来临、万事万物都清洁明朗,所唤起的那样一种明媚的感觉,它更多的来源也就是清明这个中间所凝聚的,我们对于故人、物事那样一种追忆,那样的一种向往,那样的一种缅怀,因此我们在清明这样一个节气中间,或者说这样一个节日中间,又有了比如说踏青啊、植树啊等等,这样一些与自然亲近的活动,它其实也就是在这一个合流的过程中间,它没有纯粹的变成一个节日或者说仪式,而是使节气本身和自然之间相关的一种东西,得以存留。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作为春天最重要的节日,清明,不仅是对先人的一份祭奠和追忆,也蕴含着一份新希望、新生命的开始。而年年与清明相约的那一场春雨,带着缱绻的诗意,古往今来,又勾起多少人心中的思念。思念是雨,融化最后一抹春寒;思念是雨,滋润心中温暖的回忆;思念是雨,带给人们对晴朗的期待。在清明的雨声里,就让我们一同走向那清洁明净的未来吧。

 

责编:吴祺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