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遗产中的熠熠明珠,以其深邃的思想道德力量和精湛的艺术魅力立足剧坛。2008年,保利演出与北方昆曲剧院在剧目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在舞台、服装、唱腔等方面上力求突破,重金打造了全新时尚昆曲《西厢记》。在创作上秉承“旧中见新,新中有根”的原则理念,在尊重、保护、继承的前提下,进行对优秀文化遗产的再创作,同时在表现形式上尽力回归元杂剧的精神原貌。本剧演员可谓是“全明星”阵容,既有北方昆曲剧院的著名演员,梅花奖得主魏春荣和王振义,还有来自上海昆曲剧院的著名演员倪泓,南北昆剧界明星的联诀表演让我们也充满了期待。
听“西厢”
时尚昆曲《西厢记》剧中的音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由杨乃林老师编写的主题曲,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清代叶堂版本的昆曲段子。加以交响乐的元素,是整个音乐听起来,既不会脱离古版曲调,也不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有古典与现代的结合之妙。丰富的配乐,使音乐更加厚实,耐人寻味。
《西厢记》文本中有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即元杂剧的演剧规定---“一折一人主唱”。这对于戏剧审美、戏剧互动和戏剧事件展开来说,都有一定制约。导演希望从这种制约中来确立其演出的特点,即变“一折一人主唱”的审美难题为本次《西厢记》演出的艺术特色。这也是现代昆曲演出中未采用的形式,我们为的就是要突出原本,我们所要表达的是王实甫的结构。一人主唱在理论界被认为是不可能演的,是不可逾越的高墙。
看“西厢”
《西厢记》是剧诗,华贵的脱俗,格高而无媚气。大都版《西厢记》的舞台设计,以画意为依托、为外化。展示给您最现代的意境、最空灵的表达—不具象到普救寺、西厢房、庭院、闺房的环境概念,而是做出一个戏剧的“场”,从而形成环境因素的情感化上升。晶莹剔透的玻璃舞台下,是片片红玫瑰花瓣,淡粉色的荷花亭亭玉立,在墨绿的荷叶衬托下,显得更加可人。简单的一个花瓶、一扇屏风和一组桌椅,镂空如纱般的背景,勾勒出每个场景,留给人们遐想的空间。灯光伴随着人物情感之变化而变化。
品“西厢”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就作品而论,有两座高峰,这就是王实甫的元杂剧《西厢记》(又称“北西厢”或“王西厢”)和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著名中国文学史、戏曲史家赵景深在《明刊本西厢记研究•序》中称“《西厢记》和《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无与伦比的‘双璧之作’”。
作为“六大才子书”的王实甫元杂剧《西厢记》主题上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这部作品在艺术上几乎是完美无缺的,文辞之华丽、故事之曲折、情节之跌宕、文笔之细腻、人物之传神,都堪称是经典,其曲词更被誉为是“花间美人”。
许多年来,人们在戏曲舞台上看到的绝大部分是明代《南西厢》的部分折子或者是今人改编的各种版本的《西厢记》,因为元杂剧的舞台艺术形态已经消失了。而此次昆曲“大都版《西厢记》”将是迄今为止,在内容和形式上最接近王实甫元杂剧《西厢记》原著精髓的昆曲作品,其剧本根据的是元大都人王实甫创作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结构上首次出现了“楔子”的样式;唱腔上根据清代著名曲家叶怀庭所作清乾隆版《纳书楹西厢记曲谱》,其昆曲唱腔具有正宗“叶氏唱口”特点。这个“叶氏唱口”是公认昆曲曲谱的标准和准绳。清《扬州画舫录》对叶怀庭曲谱的评价是:“近时以叶广平唱口为最著,《纳书楹曲谱》为世所宗,其余无足数也”。
据导演郭小男介绍,时尚版《西厢记》力图打造一个时尚、唯美、绚丽的《西厢记》,和以往许多版本的昆曲《西厢记》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其最重要的一个特色即是:时尚。昆曲是如此古老的一个剧中,它如何能做到时尚呢?郭小男解释说,自从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昆曲这个濒临消失的艺术形式。尤其是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上演后,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昆曲的美。但实际上,年轻人还是对昆曲了解得较少。此次打造时尚版《西厢记》,就是希望能够从舞台、服装等方面把西厢记做得更时尚,以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剧院感受昆曲的古典美。
责编: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