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喜羊羊”身世调查 用中国话讲好莱坞式故事

 

CCTV.com  2009年03月02日 19:38  进入娱乐城堡  来源:CCTV.com综合  

     “喜羊羊”是牛年春节电影市场上一只剽悍的羊,它的爆红与“疯狂的石头”有相似之处。在人物设置和故事结构方面,“喜羊羊”无疑有不少“模仿”的痕迹,但它对于中国动画电影更大的启示在于:如何让“模仿”变得有了“中国味”。

      谁也未曾预料到,牛年电影市场春节贺岁档最大的一匹黑马竟然是一部投资仅600万的二维国产动画电影。在十几部热门电影挤得密不透风的情况下,《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赚尽风头,在上映的一个月时间里席卷了超过8000万票房。排在这个数字之上的是《赤壁(下)》《非诚勿扰》《梅兰芳》《叶问》等“大”片。

      它的意外成功让业界认为,也许摸索十几年的中国动画片开始找到“门”了。

      聊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2003年底,《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监制卢永强和同事们急需寻找一个既能打动小朋友、成年人,又不讨厌的新题材来突破自己,之前他们已经尝试过一部动画系列片《宝贝女儿好妈妈》。卢永强做动画的原则很清楚:人物矛盾简单、有喜剧效果,并且小孩不陌生。他现在的身份是广州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理,在30年前,他是香港TVB电视台的一名编剧。那段经历给他带来一个思维方式:剧本首先要吸引人,并具有娱乐性,才能吸引观众。

      一些香港的朋友建议他尝试用动物做题材。因为动物容易达到不同年龄层,而且更适合动画片之后各种产品的延展性。

      什么样的一对动物,既有简单的矛盾关系又能产生喜剧效果?在淘汰掉蚂蚁跟大象、老虎跟兔子、黑熊跟蜜蜂等备选提案后,卢永强和当时公司的动画总监黄伟明找到在北京做情景喜剧《家有儿女》编剧的黄伟建,简单地对他说:“给我们弄个羊和狼的动画片吧。”

      那一刻黄伟建的脑海里冒出“狼来了”的画面。他构思的狼和羊之间存在一种有趣的关系:狼每天都想吃羊,却总是吃不到,还状况频出:不是牙被磕掉,就是腿被炸到。有了这种关系以后,很多有趣的素材就自然而然地延伸出来了。

      于是,黄伟建与另外几个年轻编剧开始设计主要角色的性格。他们把“教育”和“意义”先放在一边,围着一张大桌子闲聊,聊自己童年时代的朋友,聊自己遇到过的有趣小孩子。一个编剧提到自己很久以前的同学,上课的时候在自己身边睡着了,口水流下来,全班哄笑——懒羊羊的形象就这样诞生了。

      关于这个承载着很多幽默戏份角色的造型,黄伟建希望能做得滑稽一点。“它贪吃,让它长一张猪嘴巴怎样?”他提议说。最后,大家觉得羊长猪嘴好像不伦不类,就给他换了一个像大便一样的发型。

      角色大致定下后,大家开始分着写角色和剧本。一开始,担任反角的狼夫妇没有定下来叫什么名字,他们就用当时公司的动画总监黄伟明和他女朋友的英文名字来代替,边写边拿两人打趣。后来定名字的时候,黄伟建他们开玩笑说,反讽一下日本人,就叫他们“灰太狼”和“红太狼”吧。

      两三个月后,这个小团队先写出了五集的剧本。在获得公司和电视台肯定后,《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形象设计和动画制作、后期配音等团队同步启动;卢永强则拿着样品到电视台,签下了以固定栏目形式合作的协议。他对电视台的承诺是每年提供208集《喜羊羊与灰太狼》。而之前《宝贝女儿好妈妈》每年的产量仅有40集。

      这个创作数量对年轻团队来说,制作的压力前所未有。2004年到05年,原创动力公司的50多名员工几乎都投入到了“喜羊羊”的创作之中,整整一年,公司零收入。

      “那时候是白天猫在楼里不出来,吃饭都是集体外卖;晚上经常加班到半夜12点,50多人一起很壮观地下班。”卢勇强慢条斯理地对记者回忆说,办公楼的值夜班保安最初都被吓到,警惕地问他:“你们公司是干吗的?怎么那么多人老是半夜三更才走?”

      2005年下半年,《喜羊羊与灰太狼》开播,随着剧集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黄伟建2006年回到广州,编剧团队也开始“招兵买马”,一些“80后”的年轻人进入公司。到现在,《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编剧可以组成一个足球队,年龄最大的不超过40岁,最小的还不到24岁。

      卢永强在评价这个团队时,用了“童心未泯”一词。做“喜羊羊”时间长了,他们的一些小动作,逗乐的方式,包括看待事物的角度都不自然带上了孩子的习性。一次,有个编剧像小孩一样,带着哭腔跟卢永强哭诉道,他有个7岁的小侄子看了喜羊羊以后,把他的玩偶全都给抢走了。卢永强听了哭笑不得。

      在创作时,黄伟建经常跟孩子们一起看电视、跟他们一起玩,留意他们生活中的笑料,发现了不少素材。“每个情节我都要想想我们小时候会怎么样?和现在有什么不同?要让小孩满意,而不是觉得动画片过时了。”他说。

      用中国话讲好莱坞式故事

      作品的热度充分说明了小朋友们的满意程度。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喜羊羊与灰太狼》陆续在央视少儿频道、北京卡酷、上海炫动卡通、湖南金鹰卡通、深圳宝宝动画剧场等全国近50家电视台热播,最高时曾创下17.3%的高收视率。

      2007年的上海动漫节,广州原创动力公司的几个人偶演员在做完户外表演后,居然发现大批小朋友围在外面,等着问演灰太狼的哥哥要签名。

      一旁的卢永强这才意识到:“喜羊羊”真的火了。

      2008年年初,“喜羊羊”已经播出了520集。520集的概念是,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播半小时,可以足够播出一年。主题图书也已经卖出200万册。

      卢永强觉得市场已经铺开,于是他开始策划想做一部电影。

      因为上海旋动卡通频道与广州原创动力有合作关系,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几位负责人年初到广州原创动力考察,卢永强趁机向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而对方在《风云决》后也在着手策划第二部动画电影,双方一拍即合。4月底的杭州动漫节上,电视动画片《喜羊羊》改编的动画电影,由上海文广、广州原创动力及北京优扬文化传媒三方共同合作出品的方案最终拍板。

      作为影片的主要出品方,上海文广集团(SMG)之后对“喜羊羊”电影的宣传推广也是不遗余力,旗下13个频道、多个广播频率和新媒体轮番“轰炸”,而且在“喜羊羊”电视片播出时段进行大量针对性的电影宣传。“喜羊羊”后来取得票房奇迹,SMG的宣传铺广不可忽略。

      剧本和一些新形象的设计在2008年上半年迅速完成。6月之后,影片正式开拍,历时半年。电影上映后的热烈反响让专家、影评人及制作方都大跌眼镜。“8000万票房,真是一个奇迹。性价比远远超过《功夫熊猫》!”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感慨道。对于一部动画片来说,票房上千万就很不容易了。

      《喜羊羊》电影的成功,也让国内动画创作者们发现,国产动画前进的道路上其实有规可循。

      首先是成功的模仿。就像《疯狂的石头》借鉴盖·里奇多主线交错的影片叙事方法一样,观众很容易就能从《喜羊羊与灰太狼》里找到《猫和老鼠》《蓝精灵》、甚至《哆啦A梦》的影子。编剧黄伟建坦言自己创作的时候肯定有模仿的成分。“这个没必要回避。我们这代人难免不受到国外卡通的影响,而且人家是一个成功的模式,为什么不借鉴呢?”

      尽管存在借鉴,但在中国动画发展到“二次模仿”的大背景下,“喜羊羊”所着重模仿的显然不再是动画技术和简单的模式,而是“说故事的方式”。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影视剧中心副主任王磊表示,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如何表达一个有趣的故事是中国动画目前最需要向好莱坞学习的。他认为,“好莱坞说故事的方式并不是美国独有的方式,而是全世界都能通用的、娱乐的、吸引大家心灵的方式。”

      《喜羊羊与灰太狼》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它拥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开放式故事结构——“狼永远抓不到羊”中所产生的滑稽是观众们永远期待的。“而以前的国产动画是没有期待的。”王磊说。

      除了讲故事的手法学习国外经典,《喜羊羊与灰太狼》还准确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语境,而且明确地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受众。

      王磊认为,无论从目前的市场环境考虑,还是从传达教育价值观效果的角度出发,动画片最重要的目标受众都应该定位在十岁以下的儿童身上。他们没有大孩子们接触各种媒介信息而形成的非稳定性,有很大的机会接触国产动漫,且消费力强。

      在这一点上,孙立军也有相同的认识,“中国要做原创,一定要从孩子做起。真正有时间每天坐下来观看动画片的成人不多,目前的市场毕竟有限。”包括《魔比斯环》《宝葫芦的秘密》在内的一些卡通电影盲目将成人纳入受众视野,大打成人牌进行宣传,最终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反响平平。

      实际上,作为动画片的主要受众,学龄前的儿童非常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这样简单的、“恶作剧”似的剧情。而“喜羊羊”播出后的反馈也让制作方吃惊: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没有说教与严肃的意义,这让许多看着日本动漫长大的70后和80后观众丢掉了他们对以前国产影片的反感情绪。无意中,“喜羊羊”的受众群在向年轻家长和部分成年人扩散。

      一个父亲在网站上的留言给卢永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我和儿子一起看了喜羊羊,发现我笑了,自己也很惊讶。我多少岁数的人了,居然还会这样!” 很多女白领甚至发出了“找老公就要找灰太狼”的言论。

      “其实‘喜羊羊’所反映出来的人物类型和人物心态和当代社会的孩子、年轻人有很多贴合点,他们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投射。”王磊说。

      仅有娱乐是不够的?

      从1926年万氏四兄弟自制的《大闹画室》算起,中国人对动画片最早的探索就是从模仿美国动画电影开始的。1941年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虽然是一个中国故事,但是动作、美术都在模仿。甚至整个解放前的中国动画,都被孙立军归纳为“模仿阶段”。

      上世纪60年代以后,包括《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及《三个和尚》等一批经典作品出现,中国动画迎来了一个创作的高峰。但是在90年代之前,国产动画基本上都是处于“统购统销”的状态。

      90年代以后,日本、美国的动漫大举入侵,而国产动画则走向了长达十几年的停滞和徘徊期。在中央主管部门的要求下,一些电视台开始投钱加入动画片的制作,虽然产量不小,但在质量、影响力和知名度上都收效甚微。

      孙立军认为,从那时起,中国动画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回归式的模仿。《我为歌狂》《宝莲灯》《魔比斯环》等影片在计划和市场的各个角度开始迷茫地进行摸索,可观众的接纳程度并不高。

      而电视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让中国动画人看到了一丝曙光。借2004年以后动画频道成立、黄金时间段限播国产动画等一系列条例公布,这部国产动画片顺利在中国各地开花。

      孙立军认为,“喜羊羊”前期几百集的播映铺垫和成功的市场推广必然使它获得高票房,但他仍觉得,它的高票房其实是一个偶然现象。因为其单薄的剧情并不足以支撑这8000万票房。“如果每年有十几万集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还会有人看么?”

      “扔掉教育意义不是不可以,但是你会发现作品空了,笑过去就完了。我担心中国目前走入一个误区,都认为‘哪来那么多内涵啊,先笑起来再说’,过于追求粗放式。”这位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一直致力于强调动画电影的艺术性和画面美感、笃信文化内涵决定作品张力,他表示,自己并不赞成单单强调娱乐性。“特别是孩子,在看卡通的过程中能学到一点东西是最好的”。他相信,无论如何,寓教于乐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创作者应该去追求的。

      “之前将国产动画起不来的原因归结为美术电影制片的一些经典动画过分注重教化,而现在片子一受市场欢迎,又从其教育意义上开始质问。”被称为“Mr。卡通”的王磊说。

      王磊的目标是既要“乐”又要“教”,但是,先让观众快乐起来,并将其带进电影院是他首先要的。“电影的功能首先是娱乐,让人开心是第一前提;在此基础上,如何把道理和我们想要传递的文化观放进去,是下一步创作中需要琢磨的问题。”

      孙立军也意识到市场推广及其娱乐性对动画片成功的重要性。他曾与600多人一起,耗费6年时间,精细地打磨出了动画版《小兵张嘎》。这部动画电影2005年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却由于投资商担心商业性过弱、收不回成本,发行屡次受阻。

      目前,孙立军的新作《快乐奔跑》已经进入后期制作阶段。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部以蔬菜为原型、投资1800万元的动画电影“很注重趣味性”。剧组在北京通州郊区的一个破旧的工厂里“驻扎”,参与影片的创作者大多都自愿从事动画制作工作,平均月收入1500元。这些人仅凭爱好从事着以“奢侈”著称的动画片制作业——普通动画片的制作成本高达一分钟8000元,拍摄周期更是长达3到4年。高成本低市场之下,“喜羊羊”粗糙的Flash制作所具有的市场优势就相当明显了。

      无论如何,《喜羊羊与灰太狼》在2009年初给中国动画拿出了一个成功的样本。目前,“喜羊羊”的第二部电影已经开始筹备;而电视方面,据原创动力公司员工对卢永强的反馈,起码还可以再做500集。

责编:蒋黎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