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何振梁个人简历

 

CCTV.com  2008年08月05日 16:39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  

  何振梁(1929~ ),浙江上虞人,体育外交家、新中国体育先行者、新中国体育历史的见证者。现任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曾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中国奥委会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

  何振梁先生两次参加北京申办奥运会,两次担任申奥投票中方陈述人,是北京申奥由失败到成功的标志性人物。他在国际奥委会的地位、威望和影响,他的经验和出色的语言能力,他在暮年所付出的巨大身心劳动,为北京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成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何振梁是新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见证人,曾被外国体育刊物评为全世界最有影响的十大体育领导人之一。


    【人生履历】


1929年12月出生于江苏无锡,祖籍浙江上虞。

1938年,何振梁随全家搬到了上海的法租界,转读教会学校。

1939年至1946年在上海中法学校学习。 

1950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电机系。同年到团中央对外联络部工作。

1952年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参加在芬兰举行的第十五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1953年年底,何振梁与当时同在团中央工作的梁丽娟结婚。

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起从事体育工作,到国家体委搞国际联络工作。

1964年 起历任中国体操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乒乓球协会秘书长、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秘书处主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秘书长、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体委司长、中国奥委会执委、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常委等职。

1980年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他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参加在美国普拉希德湖举行的第十三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1981年10月2日,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第八十四届大会上当选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在国际体育组织中,他还曾担任各国体育总会国际大会主席团副主席、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主席和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团结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何振梁为发展国际体育交往,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做了大量工作。

1985年起任国家体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同年当选国际奥委会执委。

1988年获亚洲举重联合会授予的卓越贡献金质奖;

1989年当选中国奥委会主席,并当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曾任国际奥委会大众体育委员全副主席。后任国际奥委会文化委员会主席,曾任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和百周年大会成果研究委员会委员。是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体育界)、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1992年被西班牙卡洛斯国王授予大十字勋章;

1993年被摩纳哥国家元首雷尼埃大公授予圣查理十字勋章,同年荣获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功勋章。

1993年北京申奥团陈述人之一,参加申办2000年夏季奥运会。

1997年组织和主持的“世界体育文化论坛”在瑞士举行,被萨马兰奇称为“让文化委员会获得了青春”。

2001年北京申奥团陈述人之一,参加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申办成功后,他逐渐退出了大众的视野。

2006年获得体育电视“终生成就奖”。

2007年在北大中国十大系列英才颁奖典礼上获得“十大系列英才”称号。

2008年5月20日,“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在他的出生地无锡开馆,这是国内首座将体育名人和奥林匹克文化精神相结合的主题馆。

2008年7月,出版了《何振梁申奥日记》。

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在鸟巢把火炬传递给主火炬手。


    【相关书籍】


    一. 何振梁:五环之路

  《何振梁:五环之路》一书由何振梁夫人、《人民日报》资深记者梁丽娟撰写。全书以回忆录的形式,集中记录了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曾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何振梁的个人成长和他的体育外交经历。

  书中首次详实披露了包括20世纪50年代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反对“两个中国”、60年代创立新兴力量运动会、70年代争取恢复我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席位,以及1990年举办第11届亚运会和北京申办2000年、2008年奥运会等我国体育对外交往重大事件的内幕细节。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在打破海峡两岸体育交往障碍等情节有独特的描述。

    二. 何振梁申奥日记

  《何振梁申奥日记》一书由何振梁先手亲笔完成,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摘录了何振梁私人日记中与北京两次申奥有关的内容。
  
  该书从他的独特视角、真切感受,讲述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工作过程,真实地记录了北京申奥的整个曲折、艰辛的历史进程及他本人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以何振梁为代表的申奥人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处变不惊、灵活斗争的“智慧”以及发愤图强、鞠躬尽瘁的“爱国心”。


   【申奥讲稿】


    一. 1993年申奥演讲稿

    主席先生、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

  1981年,当我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并庄严地宣誓——我愿意竭尽所能为奥林匹克运动服务——的时候,我心中升起了一个愿望,就是看到奥林匹克运动会能在我的祖国——中国举行。

  我的命运与我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我少年时,有过苦难的岁月。进入青壮年后,经历过艰苦的磨炼,也享受过取得成就的欢乐。中年后,改革开放迎来了祖国和我个人新的前景。

  我们深信,奥运会属于所有国家,既属于发达国家,也属于发展中国家。把举办奥运会的荣誉授予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既将为奥运会开辟新的地平线,也将推动我们的发展进程。

  所有的申办城市都同样有能力办好2000年奥运会。但是,如果这个荣誉授予北京,我们将竭尽全力,使奥林匹克理想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得到传播,并使奥林匹克主义的普遍性原则获得充分的体现。我们大家将因此共同达到新的奥林匹克地平线。

 

 

    二. 2001年申奥演讲稿

    主席先生、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

  无论你们今天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载入史册。 但是只有一种决定可以创造历史。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可以通过体育促进世界和中国友好相拥在一起,从而造福于全人类。

  将近50年前,我第一次参加了奥林匹克运动会,那是在赫尔辛基。从那时起我就深深地爱上了奥运精神。和祖国的许多同胞一样,我认为奥林匹克价值理念具有普遍意义,奥林匹克圣火照亮着人类前进的道路。

  在我的生涯中,我一直梦想着将奥运会带来中国,让我的男女同胞在我的祖国体验奥林匹克理想永恒的魅力。

  选择北京,你们将在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次将奥运会带到拥有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国家,让十亿人民有机会用他们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为奥林匹克运动服务。

  你们所传达的信息也许将意味着一个全球团结新时代的开始。

  如果你们把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荣誉授予北京,亲爱的同事们,我可以向你们保证,7年之后,北京将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

 

责编:李安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