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之子梅葆琛日前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梅家后人在追悼会举行近10天后才对外公布了这一消息。
梅兰芳共有9个孩子,但是因为疾病等原因,只活下来三子一女。葆琛老四,绍武老五,葆?老七,葆玖老九。梅先生的儿女中,只有葆玖和葆王月唱戏,其余的则转向了其他领域。2000年,葆王月辞世,2005年,绍武故去,而今,则是梅葆琛离别。
梅葆琛之子梅卫华表示,梅葆琛有一个遗愿,就是期待能看到陈凯歌执导的电影《梅兰芳》,但现在电影未映人先亡,“未能看到这部影片,是我父亲很大的遗憾”。
梅兰芳:尊重孩子如尊重观众
对于子女的教育,梅兰芳从来是既自由发展又不放任自流,他尊重孩子们的爱好和选择,从不强迫。梅绍武爱好集邮,他就千方百计地为儿子收集邮票;梅葆琛一度迷上了摄影,他就当模特儿。为了帮助父亲积累资料,梅葆琛常给父亲拍摄剧照。有的时候,他的镜头怎么也对不好,梅兰芳就摆好造型耐心十足地等着。
当时,戏剧界流行子承父业,但梅兰芳却不这样做,在他家中,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就是全力地支持孩子到最好和他们最喜欢的学校去学习。
梅葆琛生性稳重,乐于思考,于是,梅兰芳便为他在理工科方面发展提供条件,后来,梅葆琛果然考入名校,成为有名的建筑师。梅绍武伶俐活络,形象思维发达,于是,梅兰芳便送他去美国上文学系,终成翻译大家。
梅兰芳的女儿梅葆?和小儿子梅葆玖继承了梅家的事业,都从事京剧表演艺术。梅葆?学的是老生,小儿子梅葆玖自幼心灵手巧,眉眼神情与父亲颇为相似,嗓音和形象俱佳,且兴趣广泛,喜欢古典交响乐、西洋歌剧。10岁开始学艺,梅兰芳夫妇特地从北京请来王瑶卿派的嫡传青衣演员王幼卿,为小儿开蒙说戏,又请朱传茗教昆曲,请朱琴心教花旦。当然,梅兰芳自己时不时也亲授技艺,使得梅葆玖在青衣、花衫、刀马旦、昆曲等诸行当技艺方面,均有较高造诣,最终继承其父衣钵,成为梅派艺术传人。
如此 “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观众一样”的理念,才成就了梅家一门四杰的传奇。
梅葆琛:大建筑师为孙儿操琴
梅葆琛虽未继承祖业,但自幼受父亲梅兰芳的艺术熏陶与感染,酷爱京剧艺术。他经常和父亲学习京剧艺术知识,与父亲探讨京剧艺术,向名家学习京胡演奏技法,并经常为父亲操琴吊嗓。他时常陪父亲到后台化妆,细心观看父亲的每一场演出,与父亲交流自己的看法。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他对京剧艺术也有了一定的造诣。
梅葆琛在父亲的安排下,与五弟梅绍武远离家人,到重庆、贵州学习。兄弟二人历经磨难,饱受困苦,才又重新回到父母身边。长期的艰苦生活、坎坷的经历磨炼了他坚强忍耐、吃苦耐劳、勤俭朴素的性格。
1951年,梅葆琛到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先后参加了治理淮河工程、新中国十大建筑、中国工艺美术馆等设计工作。虽是名门之后,梅葆琛却从不“端”着,他经常亲身深入建设工地,到施工现场调查研究,与施工人员共同探讨。为保工程进度,回到家也是通宵达旦地工作,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使他染上了哮喘、高血压等疾病,身体受到了极大的损伤。
梅夫人去世后,老大葆琛成了一家之长。他常在家里操持家务,更醉心于梅派的继承发展,将孙儿梅玮送到京剧名师身边学习梅派艺术,不但在家中一句句辅导孙儿学唱京剧,还亲自为孙子操琴吊嗓,为梅派艺术的传承倾尽了自己的全部心血。虽未从事戏曲工作,但梅葆琛拉得一手好胡琴,并著有《怀念父亲梅兰芳》一书。
遗憾:未能亲赏《梅兰芳》
梅葆琛的儿子梅卫华透露,父亲生前一大愿望,就是看到陈凯歌导演的《梅兰芳》,“不能看到这部影片,是我父亲很大的遗憾。”此外,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协会副会长吴迎也表示,在《梅兰芳》开机之前,陈凯歌导演与梅葆琛先生曾见面进行过深入沟通,梅葆琛也多次表示很期待看到这部影片。
梅葆琛和梅葆玖都非常关心电影《梅兰芳》的拍摄,陈凯歌特意在开拍之前拜访梅葆琛。据吴迎回忆,“其实在陈凯歌之前,有好几个导演都对梅兰芳这个题材感兴趣,但是梅家不敢让他们去拍,因为他们不是把梅兰芳戏说了,就是按照纪录片的模式去构思,这些都不能体现梅兰芳的人性。陈凯歌则围绕梅兰芳本人的性格特点展开,所有情节的设置都是为了最有力的刻划人物,把人物真实性格特点最大化。”
实际上,陈梅两家也渊源颇深,陈凯歌的父亲陈怀恺曾参加过梅兰芳舞台艺术片的拍摄,梅兰芳当时盛赞陈怀恺是“读书人在拍电影”。而陈凯歌与梅葆琛的大儿子曾经在同一所幼儿园,小时候经常到梅家去玩,还见过梅兰芳的夫人福芝芳。
责编: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