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现场
面对灭顶之灾,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人们并没有绝望——因为他们坚信,党一定能够挽狂澜,救自己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是历史总结出来的经验。唐山大地震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十万火急报告中央
1976年7月28日的大地震,眨眼之间,几乎把唐山市区所有的人都埋在了废墟之下,黑暗笼罩了一切。惊恐万状的人们稍一冷静,立刻想到了党:赶紧向中央报告,那是我们的希望!
最先从废墟中爬出来的人们,通过三种渠道不约而同地向党中央报告了灾情。
第一个渠道,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唐山某部通讯营无线电连报务员吴东亮用无线电第一个向党中央作了报告。那天吴东亮当班,强烈的地震把他摔倒在地,很重的调压器滚落下来,砸在了他的左脚上,大拇指像针扎一样痛,电键砸在头上,鲜血顺着头发往下淌。同时,报房噼啪乱响,天花板一块块往下掉,木板、泥块、白灰满屋乱飞,但他不顾这些,心想,电台是部队首长的耳目,如果中断联系,不能把这里发生的灾情及时报告给上级,报告给党中央和毛主席,唐山人民的损失可就大了。想到这些,他使出全身的力气,扑向工作台,紧紧抱住摇晃的电台,直奔门口。但房门已经变形,被碎砖乱瓦堵得死死的,开不开,出不去。他急中生智,一下子跳上窗台,伸手一把戳透窗纱,然后抓住窗户框,飞起一脚踹开了双层玻璃的窗扇,钻出窗外。
电台虽然抢出来了,但震后停电,手摇发电机一时又挖不出来,仍然发不了报。心急火燎之中,吴东亮忽然想起,屋里有一部备用的“八一”小型半导体电台。他毫不犹豫,在砖头瓦块从空中斜着往下砸、与报务房相连的器材仓库正隆隆地倒坍的紧急情况下,硬是再次从窗户冲进报房,摸黑把备用电台抱了出来。
吴东亮第三次冲进随时可能倒坍的报房,抢出了发报必需的耳机、电键、转换插孔插头和联络文件。
凌晨4点零3分,吴东亮按动电键,向在京的上级部队机关发出了第一份电报:“请老台长(首长)速转告党中央和毛主席,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强烈地震,房屋倒塌,夷为平地,人们埋在废墟之中,火速派部队来唐救援……”对方回电:“完全清楚,同意转告。”此时,距地震发生仅21分钟!
第二条渠道是中共唐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俊杰受命辗转到遵化机场,于上午7时左右向中央报告唐山震情的。中央答复说:“唐山地震情况中央已知道了,正在作抗震救灾的部署,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刘子厚和北京军区的负责同志很快去唐山,与你们共同组织抗震救灾工作。”
第三条渠道是开滦唐山矿工会副主席李玉林和同矿的曹国成、崔成亮、袁庆武四人一起驾驶着矿山救护车直奔北京中南海向党中央报告的。李玉林从废墟里爬出来,救了几个人,便把家属区的救灾任务交给了工友李成义,自己穿着一条三角裤衩便急急忙忙往矿上赶。他顾不上就在不远处住着的父母,一心记挂着矿上,特别是井下的几千名矿工。他跑到矿上,听说后车房彻底毁了,大罐绳都拧成了麻花,便又跑到局党委大院,没看到人,便站在废墟上观看市委大院的情况(市委和开滦隔一条马路)。发现房屋全倒了,心想,这么严重的地震灾害,靠正常手段、电话、电报向外边反映情况是绝对不行了。唐山发生这么严重的地震,毛主席、党中央一定想尽快知道情况,以便决策救灾大计,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领导干部,有责任直接向毛主席、党中央报告灾情。身边的矿武装部曹国成表示要与李玉林一起到北京向中央报告。正在这时,矿山救护队的司机崔志亮开着一辆矿山救护车迎面而来,李玉林说:“你这个车必须听我指挥!”小崔表示:“我听你的,你叫我上哪儿,我就上哪儿。”机电科老工人袁庆武跑过来,听说要去北京向党中央、毛主席报告灾情,也要去。于是,他们4人一起上车,恨不能一下子飞到中南海,见到毛主席和其他的中央领导。
由于地震,道路毁坏,灾民拥堵,进京的路途十分艰难。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争分夺秒,不到9点便赶到了府右街四号国务院接待站。当他们被工作人员领到中南海紫光阁时,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健步向前,紧紧拥抱住满身泥水的李玉林,接着,李先念、陈锡联、吴德、陈永贵、吴桂贤和他们一一拥抱握手。他像孩子见了久别的母亲,激动得大哭起来。李玉林边哭边说:“首长啊,唐山全震平了……”他呜咽地说不下去了,在场的人都落下了眼泪……
李先念、纪登奎等中央领导拉着他们的手在会议室坐下后,李玉林将地震的大致时间及自己所看到的情况一一作了汇报。当讲到唐山震后的惨景时,在座的人们心情都十分沉重,不时擦着眼泪……
抗震救灾中南海的非常时期
7月28日上午8时,中央政治局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议室召开了关于大地震的紧急会议,震中已初步确定,但具体灾情不详。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刘子厚和北京军区副司令员肖选进、副政委万海峰等奉命到南苑机场,准备乘飞机赴唐山了解情况。李先念、纪登奎、陈锡联、吴德、陈永贵、吴桂贤等几位中央领导,则仍然留在会议室里,有的围看一张大地图轻声议论,有的低头踱步,不停地吸着烟,焦急地等待着唐山的消息。李玉林他们的到来,使中央对唐山的情况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对及时统一部署抗震救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纪登奎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马上给南苑机场挂电话,告诉子厚同志,唐山来人了,请他们到唐后不要回来了,就地指挥抗震救灾!”
紫光阁会议室里的气氛十分紧张,在这里,党中央要立即全面部署唐山的抗震救灾工作。人命关天,必须争分夺秒!
“李玉林同志,你们是从灾区来的,掌握着第一手的情况,我们这几个同志,就听你们的,你们让我们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你们就说吧!”听完汇报,纪登奎一字一句地说。
“请赶快派解放军到唐山救灾,不怕多,越多越好!”李玉林顾不得客套了,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要求。”老陈,哪个部队近?”纪登奎问。“24军、38军、39军、40军、66军、67军……”陈锡联马上报出了一连串野战军的番号和驻地。就这样,李玉林他们提出一条,会上便决定一条。几位副总理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坐下,一会儿又站起来。“叫总参来人!”“让空军来人!”“通知卫生部、商业部、煤炭部、国家物资总局的领导,立刻到这里开会!”纪登奎不断和身边的李先念商量,以极快的速度发布着指令。
“请把全国各大矿的矿山救护队全部调到唐山!”李玉林说。“煤炭部谁来了?”纪登奎问。回答煤炭部许再廉副部长已经到达时,纪登奎接着向他交代说:“请你和空军同志一起研究一个方案,哪个省的矿山救护队,从哪里上飞机,飞机怎么派。越快越好!”
“请让全国各省、市派医疗队到唐山!”李玉林又提出了要求。“来参加抗震救灾紧急会议的各部及有关单位已经到齐了,这件事儿我去落实。”陈永贵站起来说着走了出去。这时,院子里已经停满了汽车,东南面的大会议室里人已经满了。党中央、国务院庄严宣布:全国紧急动员起来,全力支援唐山抗震救灾。为统一领导和组织对灾区的救援活动,成立了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
唐山地震的时候,毛主席正患重病,在中南海游泳池的更衣室里,医护人员昼夜值班,有4位中央领导分两班看护。凌晨3点多钟轰轰的响声过后,房子像摇篮一样晃动,毛泽东清醒地意识到这是地震。震中在哪里?灾情怎么样?他虽然不动声色,但看得出来,心里很惦记这件事。
“主席,华国锋总理来汇报有关地震的情况”。“噢,快请他进来。”毛泽东侧了一下身子,双眼望着门口。“主席,这次地震,震中在唐山,北京受到了比较严重的波及,人员伤亡及损失等情况我们已派人去调查,请您安心养病,不要牵挂,保重自己。”华国锋在床前坐下后轻声说。毛泽东点了点头,一字一字缓慢地说:“我在病中,这些事儿就要委托你去办啦。”说着,握住了华国锋的手,双眼久久地凝视着他。
两天以后,中央写了一份关于地震情况的报告给毛主席。当时他病情已经恶化,连说话都很困难了,工作人员要将报告读给他听,他执意不肯,接过报告坚持着看完。当看到唐山地震中的人员伤亡、房屋等损失情况时,拿报告的手颤抖着,眼睛里噙着泪,他喃喃地低语并示意:让华国锋代我马上去看望去慰问灾区的人民,一定要安置好灾区人民的生活!这份关于唐山大地震的报告,是毛泽东生前批阅的最后一份文件。
地震当天,中共中央向灾区人民发出了慰问电。7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派出了以华国锋总理为总团长的中央慰问团。总团下设唐山、天津、北京3个分团。当日,中央慰问团副团长陈永贵副总理率领的中央慰问团唐山分团抵达唐山后,立即听取了中共河北省委领导同志关于抗震救灾情况的汇报。随后,他们在河北省委、北京军区负责同志以及唐山地、市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对驻军干部战士、街道居民进行了慰问,转达了毛主席、党中央对灾区人民的亲切关怀,激励灾区人民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发展生产,建设家园。8月1日至6日,慰问团到丰南、丰润、迁安、玉田、滦南、滦县、东矿等县、区进行了慰问。
8月4日,华国锋代表党中央、毛主席来到唐山。5日,他和唐山分团的同志到吕家坨煤矿、唐山煤矿察看灾情,同干部、工人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井下工人安全脱险的情况,并且和大家一起研究迅速恢复生产的问题。8月6日,华国锋一行来到唐山钢铁公司慰问。下午6时20分,吉普车停在钢铁公司广场的毛主席像前,车门打开,华国锋走向欢迎的人群,热情地向人们招手,并与前排工人握手。华国锋还到炼钢车间察看,他勉励大家说:“这次地震灾害虽然很大,但我们工人阶级能够经得起这样的考验,我们一定可以把唐山建设得更美好!”又说,“毛主席、党中央对灾区人民非常关心,今天派慰问团来看望大家。这次地震考验了英雄的唐山人民,我们工人阶级的表现是很英勇的,毛主席、党中央都是知道的。毛主席知道了很高兴,向同志们问好!”他还叮嘱大家:“余震还继续有,要想办法把棚子搭好一些,搭得坚固一点,离开大建筑物和高压线远一点,能够防雨、防震、防寒,使大家睡好、吃好,把身体保护好。毛主席说人是最宝贵的因素,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毛主席、党中央的亲切关怀,给了灾区人民以巨大的鼓舞,激发出了战胜灾害、重建家园的巨大力量。
党中央、国务院精心有效的组织和指挥,为唐山抗震救灾赢得了时间。接到命令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部队,中央和省、市、自治区有关部门及单位立即行动起来,从陆地到空中,各路救援大军日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奔向灾区。北京军区组成精干的前线指挥部,派出2.8万多名指战员,140多个医疗队,6500多台各种车辆。沈阳军区的3个师于7月28日下午2时出发,分别于29日和30日到达唐山。坦克兵、工程兵高炮部队也很快赶到。煤炭系统接到抢救开滦煤矿矿工的命令后,火速组织抚顺、阜新、大同、阳泉、北京、徐州、南票、峰峰等矿的矿山救护队,乘飞机或汽车于地震当日就赶到了唐山。铁道部沈阳、锦州、北京铁路局以及铁道兵立即派出抢修队,在地震当天就投入了抢修灾区铁路的紧张战斗。卫生部要求各省组织医疗队的命令下达后,上海市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从56所医院中抽调了870多名医护人员,组成了50多个医疗队。山东省卫生局于地震当天上午10时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省13个地区派出800多名医护人员,当晚赶到济南集合出发。
从地震发生的当日到7月底,短短的4天之内,全国各地支援唐山地震灾区的人员已达十几万人。其中人民解放军指战员10万人,医护人员近2万人,分属工业、交通、邮电等部门的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3万余人。各地派出的汽车达5000多辆。7月28日至30日,仅唐山机场就起降飞机874架次,运进救灾人员数千人,救灾物资数千吨,解了灾区的燃眉之急。
河北省委在唐山
1976年7月28日天刚亮,国务院便通知当时正在北京参加“学习班”的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刘子厚立即去开会。他很快赶到国务院办公地点,在雨里拿着鞋,光脚?水走进了会场。会议由李先念主持,当时已确定了这次地震震中在唐山、丰南一带,灾情十分严重。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唐山抗震救灾领导小组,指定刘子厚为组长,北京军区一位副司令员和副政委为副组长。3人全权负责抗震救灾指挥事宜,由中央派专机送往唐山。
会后,刘子厚回到京西宾馆住所,立即召开河北省委在京的常委会议,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尹哲、吕玉兰回石家庄组织省直各有关部门,分别成立支唐工作班子,连夜开往唐山,并负责支援唐山抗震救灾的全面工作;一路由刘子厚、马力、谷奇峰带领,赶往南苑机场,与北京军区的同志会合去唐山。
28日下午1时30分,刘子厚与副书记马力、省军区司令员马辉,北京军区副司令员肖选进、副政委万海峰、政治部副主任郑希文和煤炭部长肖寒等飞抵唐山。接着,他们视察了部分受灾现场,然后,在唐山机场将了解到的灾情及需要采取的措施,通过刚刚恢复接通的军用电话向中央作了汇报,请求中央支援。电话要点是:看了唐山市区一角,灾情非常严重,楼房倒坍80%至90%,平房全部完了。据说,有40万至50万人被压,现正调部队扒人;开滦煤矿的情况是,唐山矿从风井已出来2000多人,井下还有多少人不清楚,除吕家坨矿较轻外,其他各矿都相当严重,但具体情况不清;与各县的联系中断,已派人派车去联络;唐山电源全部中断,需请水电部立即派人抢修线路,由天津送电;市区医院已全部震垮,要求商业部从北京、天津送药品来,本省也要马上组织运送药品,并选派医护人员;市区居民断水断粮,要立即组织力量送熟食和饮用水;要为灾民解决临时住处用的?子、帐蓬、布匹、塑料布等物品,要赶送成衣和旧军衣到灾区;等等。中央对唐山地震极为关注,除对提出的要求一一照办外,对一些没想到的问题也及时作出了安排,并一再叮嘱,有情况立即报告,有要求及时提出,一定要将群众情绪稳定住,一定要把灾害减轻到最低程度。
29日上午,在唐山机场召开了紧急会议,正式成立了河北省唐山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简称“省前指”),由河北省委书记刘子厚、马力,北京军区肖选进、万海峰、迟浩田,沈阳军区韩鏖,河北省军区马辉、谷奇峰等有关领导组成。“省前指”设在唐山机场,下设办公室、组织组、宣传组、行政组、工建交组、保卫组、医疗卫生组、物资组、建房组、农业水利组等办事机构。由省直各单位抽调干部千人左右,其中厅局级干部60多名。会上,对抗震救灾工作作了全面部署:首先要救人,运送伤员,掩埋死者,同时解决活下来的人的吃饭、穿衣、喝水、医疗、运输等问题;全省各地区要立即运送药品、包扎和消毒材料、熟食、衣服、汽油、照明器材等;各地来的救护人员要自带车辆,伙食一律自行解决。会议还决定,各地运来的救灾物资交唐山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分配使用,各地派来的救灾人员要由地、市统一指挥。唐山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同志刘琦、许家信、曹子栋参加了会议。在省会石家庄,设立了河北省抗震救灾后勤指挥部(简称“省后指”),其职责是完成省前指交给的任务。他们专门研究了救灾物资问题,并设立了省抗震救灾物资领导小组。前指和后指,形成了一个首尾连贯、协调一致的强有力的救灾指挥系统,保证了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抢救埋压在废墟下的灾民是极紧迫而困难的。对倒坍的高层建筑,特别是屋顶是混凝土整体浇铸结构的高楼,下层倒坍,上面扣着钢筋水泥盖子,靠群众自己救出埋压的灾民几乎是不可能的。省前指随时和前来救援的部队取得联系,按照部队的行军方向,划定各部队进驻的责任区域,十几万指战员有条不紊地展开,投入抢救遇险群众的斗争。
唐山地震使成千上万的人受伤。据不完全统计,震后亟待救治的伤员总数达70多万人,其中唐山市36万多人;重伤员达16万多人,其中唐山市区10万多人。这些伤员的伤情严重而复杂,大多数伤员的伤口混进了泥土和其他污物,在很短时间里便化脓、恶化,伤口感染和饥饿的折磨,使越来越多的伤员受到死亡的第二次威胁。对伤员及时进行包扎治疗,特别是对危重伤员做必要的急救处理,是摆在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当时,按照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上海、山西等11个省市共派来138个医疗队、10400余人,解放军北京、济南、沈阳、昆明军区和各军兵种,先后派出100多个医疗队,5000余人。接着,内蒙古、湖南、广西、广东、江西、甘肃、宁夏、陕西、浙江、安徽、四川、贵州等省区派出的医疗队也陆续赶到。为了统一调度各方面力量协同作战,省前指设立了医疗卫生组,组内分设医疗救护组、伤员运转组和药品组。唐山地、市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内也设立了相应的组织。在很短的时间内,各地医疗队就在整个灾区形成了一个医疗救护网络,救治活动有组织有领导地铺开了。
根据当时唐山的实际情况,党中央决定将重伤员转外地治疗。遵照中央的指示,省前指设立了运转伤员的专门机构,并决定在石家庄、保定、邢台、沧州等地的车站成立接待站,在伤员过站时,做好慰问、接待工作。还根据过去战争年代的经验,先后在昌黎、蓟县、丰润、玉田、唐山、丰南、古冶、滦县、秦皇岛、山海关等各中转站设立了兵站医院,临时集中,收治和转运伤员。在整个伤员转运过程中,先后动用飞机474架次,专列159列次,共外转伤员10万余人。这些伤员分别转送到吉林、辽宁、山东、河南、安徽等9个兄弟省和石家庄等地市,还有部分伤员转到了北京、天津、上海市。这些伤员所到各地,都受到了热烈欢迎和无微不至的照顾,得到了精心治疗。
在抢救伤员、安排好灾区生活的基础上,省前指协同唐山地市狠抓了“生命线工程”的恢复建设,总的叫“四通”。
一是通电。唐山是京、津、唐电网的基地之一。强烈地震使110万千瓦的发电设备受损,2200名电业职工遇难。唐山发电厂容量为36万千瓦的10台机组,9台锅炉全部被迫停止运行;陡河发电厂已建设成的4台机组、共75万千瓦以及其他附属设备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供电局所属的36所变电站,有34座受损,部分转送电线路杆倒、线断。为了尽快恢复供电,震后第二天,北京电业管理局在唐山成立了“电力抗震抢修前线指挥部”,并立即组织全电网3000多人成立了电力抢修队,开赴救灾第一线。与此同时,根据水电部的指示,来自东北各地及河北省内石家庄、邢台、张家口、承德、保定、秦皇岛等地的电力抢修队伍也相继到达唐山。他们不顾劳累,协力奋战,7月28日当晚便向地、市抗震救灾指挥机关供电;29日晚,北京的电力送到唐山;30日,市区新华道路灯齐明;31日凌晨,龙王庙水厂和飞机场电源接通;8月1日,开滦的主要煤矿通电;6日,因受灾而停电的8个110千伏变电站,有7个得到了恢复,55个35千伏变电站中有24个恢复了送电,市区有15条主要街道恢复了照明用电,市区内的自来水水源井有一半通电供了水。到8月9日,全地区各县都基本恢复了供电。
二是通水。地震使全市38座水源井的泵房倒坍了22座,还有9座受到严重破坏;配水厂二次加压泵房全部震裂,化验室、加氯站被夷为平地;供水管道破裂,中转接口拔脱错位,204公里的输水管道处于瘫痪状态。新建的市郊水厂及白马山水厂的地面建筑全部倒坍,整个城市断水。为了尽快恢复供水,省前指会同唐山市组成了“唐山市抗震救灾水源指挥部”,抽调全省自来水系统的干部职工组成抢修队伍,展开了抗震供水大会战。从7月30日开始,石家庄、张家口、保定、邯郸、秦皇岛、承德等地的抢修队伍陆续赶到;辽宁营口市自来水公司派出了具有丰富抗震经验的抢修队伍;清华大学近百名师生也参加了通水会战;天津自来水公司在本身受灾也比较重的情况下,及时送来抢修设备和器材;国家物资局从上海紧急空运了1.5万米水龙带和40多吨钢管。各路大军在抢修中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互相支援,到8月底,路北区基本上恢复了管网供水,并且使路南区胜利路以北主要干管也实现了通水。截至10月10日,全市共恢复水源井39眼,二次加压水泵9台,修复主干管道166公里,修复大管漏510处,恢复与新建公用水栓共586座,使全市供水能力恢复到震前水平。
三是通路。强烈地震使唐山全区71座大、中型桥梁,160座小型桥梁,1000多道涵洞及280公里柏油路受到严重破坏。唐山至天津、东北、承德、北京和沿海等地的主要公路干线路面开裂、下沉、积沙、积水。这些干线上的滦河大桥、爪村大桥、沙河大桥、稻地桥、曲荒店桥及唐山市区胜利桥等重要桥梁基本震毁。全区公路交通处于瘫痪状态。为了尽快通路,河北省委责成省交通部门成立了“抗震救灾公路桥梁办公室”,本着“交通干线优先修复、重灾区优秀修复、不能通车的地段优先修复”的原则,打响了一场恢复通车的人民战争。7月30日修复了旧滦河大桥;8月5日雷庄沙河桥恢复通车;8月6日修复了唐山胜利桥;随之,魏庄、小集、毕家、稻地等地的中小桥梁修复通车。到8月10日,经过数万抢修大军的昼夜奋战,全区公路交通全面恢复通车。8月中旬以后,省前指组织力量,开始了对重点桥梁的加固大会战。到1977年1月20日,省前指下达的14项桥梁重点加固工程全部竣工,使全区公路交通运输基本恢复震前水平。
四是通邮。邮电是联系、沟通、指挥的中枢。面对唐山被震毁瘫痪的邮电系统,在地震当天省邮电局救援组就随同省委主要领导一起来到唐山。随之,北京、天津、辽宁等9个省、市、自治区和省内各地邮电部门派来的抢修队伍陆续到达唐山,并全力以赴地投入抢险救灾。7月29日9点20分开通了唐山到北京、天津、石家庄和沈阳的直达电路,31日,唐山地区被震坏的400多条由县到乡的线路基本恢复通话,到8月20日,全部恢复了市区到各县的电报电路,9月1日开放了唐山各地的电报、电话业务。到9月上旬,邮电通讯已基本恢复或超过震前水平:震前有150瓦无线发射机8部恢复并投入使用了4部,电报电路震前有21条恢复并投入使用了18条,无线报路由震前的8条增加到22条,12路载波机由震前的7部增加到10部,单路机由震前的4部增加到5部,长途电话线路由震前的103条增加到116条,全区干线邮路由震前的9条1000多公里,增加到12条1500多公里。
防疫灭病是河北省委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把它列为与安排群众生活、恢复工农业生产相并列的三大救灾任务之一。8月3日,由省军区、省总工会、省卫生局、救灾各军负责人组成的省前指防疫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并制定了“防疫工作计划”。随后,唐山地、市、县、区、公社和参加救灾的各军、师、团、营都普遍建立了相应的防疫组织,落实了防疫措施。8月5日前后,依照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1200多人的卫生防疫队伍从上海、辽宁、黑龙江、广东、江西、甘肃和宁夏等地星夜赶来灾区。与此同时,5万多件防疫器械和400多吨防疫药品、100多万份疫苗,也从四面八方源源运来。
防疫灭病首先集中力量杀灭蝇蚊。8月5日以后,国务院先后4次调飞机喷洒药物灭虫,同时,动用消洒车30余台,各种型号的喷雾器1900多台,向居民发放小型喷雾器5万余个。其次是保护水源,搞好饮水消毒,截断肠道传染病的重要途经。三是广泛开展预防接种,提高群众的免疫力。8月份,国务院共调来伤寒三、四、五联菌苗80万人份,乙脑菌苗20万份,在唐山市区和丰南县等重灾区进行接种。四是为防患于未然,采取多种措施,狠抓了秋冬和第二年春天的防疫灭病工作。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预期目的。不仅如此,大灾之后,有的传染病发病率竟低于常年水平。
震不垮的堡垒
大地震使唐山地委损失严重。地委第一书记李悦农、代理第一书记牛勇等7名书记和常委震亡。省委决定由地委书记兼秦皇岛市委第一书记刘琦立即赶赴地委机关主持工作,后又调原河北省副省长张克让为地委书记,和幸存的地委副书记张一萍、曹子栋等组成了唐山地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和新地委,全力投入了抗震救灾的各项工作。
唐山市委领导班子的损失比地委领导班子小。7月28日凌晨4时左右,大震刚过,唐山市武装部长孟华、政委刘萍被救出来了。他们不顾家人的安危,带着满身的伤痕,与武装部其他的脱险同志一起,火速赶到市委领导同志的住处抢险,首先抢救的是市委第一书记许家信、书记张乾和副书记毕新文。在抢救过程中,脱险出来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俊杰,上身只穿一件背心,下身围着一条浴巾,赤着脚,不顾一切地跑到市委主要领导的住地——武装部,听说许书记还压在废墟下面,着急地喊着“许书记、许书记!”“我在这儿,还活着!武装部的同志们在救我,你想办法马上向中央报告,要快!”许家信在废墟里面向赵俊杰减道……
上午5时左右,市委第一书记许家信被救出。不久,书记张乾、副书记毕新文先后被救出。他们互相搀扶着来到当时唐山最宽阔的马路——新华道上。这条东西长四五公里的马路两旁,过去是整齐的楼房,现在已经全部倒坍。从这里向东南望去,是这次大地震破坏最严重的路南区。此时,这里已经成为一片瓦砾,以致连一块立着的墙壁都看不到了。
市委领导为了让群众随时能找到他们,就在市中心新华路的西山口建立起了临时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的当天,幸存的市委常委们,不顾个人的一切,纷纷赶到书记身边,在临时作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一辆公共汽车里,举行了震后第一次紧急常委会议。他们坚信毛主席、党中央一定会迅速援救唐山人民。常委们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是受党多年教育的领导干部,党在考验我们,人们在期待着我们,我们必须满怀必胜的信心,带领群众,渡过难关,艰苦奋斗,重建家园。
安定群众情绪,奋力开展自救互救是当务之急。书记们和赶到的工作人员一起站在马路边上向过往的行人喊话,让他们转告广大干部群众,市委还在,市委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了,办公地点在西山口,干部们尽快来这里报到,大家要做好自救互救工作。为了更好地宣传群众,他们当即请在场的一位宣传部干部起草了一份宣传提纲(后来称一号通告),大体内容是:唐山抗震救灾指挥部已经成立,成员是哪些人;全市人民要发扬自救互救精神,团结协作,见活着的人就扒,尽最大力量救人;大家要相信党中央、毛主席很快会派人来救我们;要保护公共财产,发扬唐山工人阶级的光荣传统,提高警惕,防止破坏。过了一段时间,驻唐空军送来了一辆安装着广播喇叭的吉普车,市委便派专人沿主要街道广泛宣传“一号通告”。一时间,唐山上空响彻了“毛主席、党中央十分惦记和关心唐山灾区人民,已派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动员全国各地帮助唐山人民抗震救灾”的广播声,这对稳定群众情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抗震救灾工作全面展开后,唐山市委在协助省前指做好抢救人员、抢挖财物、伤员治疗和转移、救灾物资分发、安排群众生活等项工作的同时,特别关注孤儿和截瘫人员的救助工作。
大地震后的7月30日,中共唐山市委副书记、唐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人张乾把唐山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主任、中年女干部王庆珍召到指挥部的防震棚里,交给她一项特殊的任务:把唐山地震孤儿全部寻找到,安置好。并一再叮嘱:“这些孩子,一个也不能饿死!”当日,市知青办就将此项任务落实到了每一位具体分管的同志。这些同志跑遍了唐山市的大街小巷,一个个将分散在各处的失去双亲的孩子聚拢起来……据统计,全市地震造成的孤儿有4204名,这些孩子最小的6个月,最大的16岁。为了把这些孩子安置抚养好,在震后很短的时间里,就由企事业单位、街道和乡镇办起育红院71所。河北省还在石家庄、邢台办了两所育红学校,接收孤儿756名。另有一部分孤儿分散在亲戚家中抚养,由归口单位或民政部门负责各项费用。唐山地、市、县各级党政领导和民政、教育部门负责人,对这些孩子的抚养和成长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怀。
地震造成的截瘫患者3817人,经过治疗,其中大部分人的伤情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完全康复或基本康复的极少。根据省前指“关于截瘫伤员疗养安置意见的通知”精神,1976年11月唐山市成立了幼老瘫安置管理办公室,并建立了截瘫疗养所18个。开滦矿务局所属各矿的医院中设立了截瘫病房,东矿区、丰润、丰南、滦县、滦南、玉田、迁安、柏各庄农场等县、场,以及郊区的女织寨、越河、开平、郑庄子、付家屯和果园等乡都建立了截瘫疗养所。唐山市还建立了截瘫疗养院,该院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拥有200多个床位和相当于一个中等医院的医疗设备,手术室、X光室、理疗室,以及特设的游艺室、阳光室应有尽有。截瘫患者在生活待遇上享受特殊照顾,使他们免除了后顾之忧,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责编: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