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综艺官网

“端午图”中的民俗文化

文化艺术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19日 10:1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作者:王东峰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苏轼《六幺令·天中节》)——写出了我国极具特色的端午节俗文化。

  我国古籍对各地的端午节俗亦多有记载,如东汉应劭《风俗通》:“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端午,以菖蒲一节九寸者,泛酒以避瘟气。”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

  无独有偶,在我国传世的古代名画中,以“端午”为主题的也为数不少。品赏这些传世名画,独特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跃然纸上。

  元·吴廷晖绘《龙舟夺标》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重要的特色民俗活动。《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命舟楫拯之。”每年端午节,楚地纷纷举行龙舟竞渡活动,以纪念屈原,后来逐渐演变成为民间的一项重要的端午节俗活动。

  图中有三艘龙舟在河中竞渡,中间的龙船装饰华丽,舟中设有一亭,亭内有许多人在观看比赛;前后两舟则彩旗飘飘,锣鼓喧天,舟上的参赛选手,跟随鼓声的节奏指引,奋力划桨。溪流两旁,林霏朦胧,侍卫仪仗游行其间;观赛的百姓,或立或坐,欢呼雀跃,场面十分热闹。远处群山连绵,云遮雾绕,山脚下一处古刹隐于丛林之中,又给人以幽静之美。画中线条有如游丝般细致柔和,人物精密生动,龙舟工整华丽,真实地表现了端午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场景。

“端午图”中的民俗文化

  明·陆治绘《端阳即景图》

  北宋诗人黄庭坚在《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中有一句诗为:“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南宋词人吴文英《隔浦莲近·泊长桥过重午》有“榴花依旧照眼”句,元代诗人袁桷《客中端午简善之》有“海城红忆石榴新”之咏。蜀葵多为红色,原产于我国四川,因它于端午节前后开花,故又得名“端午花”。蜀葵的花和叶,具有解毒散结的功效,外用可以治痈肿疮疡。所以,蜀葵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作用,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除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外,还在家中的瓶中插蜀葵。由此可见,萱草、石榴、蜀葵,均为端午节的标志性花草。

  此图所画即是端午节时陆治亲手所植花木的芳姿。图中的湖石是背景和衬托,故仅用淡墨干笔渲染造型,复加以苔点,颇显意趣;而萱草、蜀葵、石榴等花叶,均以勾花点叶法重点刻画,勾笔细劲如铁线,而点叶则用笔较拘谨,但温润沉着;野草灌木则直接以没骨画法用色彩点染写出,显得生趣盎然。

“端午图”中的民俗文化

热点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860010-110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