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市公司委托理财收益大幅缩水,按理今年应多加谨慎,可统计资料表明,今年头4个月委托理财仍旧活跃,而后热度越来越高。有增无减的委托理财热是不是说明有些上市公司根本就不缺钱或根本就没有募股的必要呢?这不禁使人联想到今年以来平均每周一只的股票增发热潮。那么,为什么出现这厢公司增发募资,那厢公司委托理财的“冰火”两重天?这样会不会降低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这是不是一个市场结构性的问题?对此有没有必要将上市公司的委托理财当做再融资的一个限定条件?对此,不仅上市公司自身需要慎重地“把持”自己,而且市场各方也都需要关注当前存在的委托理财热,最好给委托理财吃点“退烧药”。
检索回音
袁 东(银河证券研发中心主任):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上市公司委托理财成为了证券市场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那么现在上市公司的委托理财的现象仍然是不减,对于这种现象我觉得就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委托理财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如果它有闲置资金的头寸在存银行和通过资本市场运作,以及其它的途径来讲,上市公司是有权力选择的,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在这种委托理财的现象背后,也可能会隐含着个别的上市公司原本的圈钱现象比较强烈。没有很明确的投资意向,通过委托理财来掩盖它经营上的问题,这是需要注意的。
吕立新(北京证券研发中心总经理):我们国家的上市公司有很多在上市融资的时候,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和衰退期,这样导致了它大量的资金闲置,不愿意去投资实业的项目,它委托给一些证券公司或者一些个股,与社会上的一些投资管理公司进行委托理财,进入股票市场,因为股票市场酝酿着比较大的风险,有可能招致它的投资收益发生巨大的亏损。那么2001年半年的股市暴跌就造成很多上市公司的委托理财出现很大的风险,来吞食它的实业项目的一些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