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被称为元音大雅的昆曲最初起源于江苏昆山一带的民间曲调。在明代,一个叫做魏良辅的人对于流行与当时的南曲和北曲进行加工整理,创立了水磨调,也就是现在昆曲的基本曲调。但是,那时,动人的昆曲往往只是上层文人雅士抒情怀古的一种方式,直到一曲《浣沙记》的出现,昆曲才从屋檐堂前的清唱搬上了舞台,成为真正的戏曲。
第二集:
2000年的10月,上海昆剧团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一连三个晚上,演出了全本《牡丹亭》。这部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作品,从诞生之日起的400多年里,经历了昆曲最兴盛的时期,也见证了昆曲不可挽回的衰败。至今,它依然是中国戏曲的最高艺术典范。然而,在4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一代又一代人靠口传身授将这部戏延续到21世纪的舞台上而不至于走样,这实在是一个奇迹。
第三集:
自从清王室退位到1949年解放前的三十多年中,由于天灾人祸频繁,昆曲已是江河日下,颓势难挽。在民生凋零的岁月中里,历经艰难的昆曲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昆曲走向衰落。但是,也有一部分有识之士在一片风雨飘摇中竭尽全力挽救昆曲,尽管他们的努力不过是惨淡经营,但毕竟保留下昆曲的艺术薪火。
第四集:
经过几十年的战乱,到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昆曲已经是一片残垣断壁,行将消亡。这个时候,昆曲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全力扶持,1956年4月6日新编昆剧《十五贯》在北京广和剧场的正式上演,得到了周总理的支持,开始了全面复兴。之后,随着新中国第一个国立昆剧院的成立,全国各地昆剧演出团体纷纷建立了起来。于是,这次复兴使这门古老的艺术获得了生命历程里最辉煌的阶段,让它从大悲走向大喜,极衰走到极盛。“近代百戏之祖”终于又延续了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