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历史中国     魅力中国     今日中国         



[厦门]《华侨与厦门》2003-66(187)


  编导:李春丽 摄像:杜建滨

  厦门是中国著名的侨乡。早在二十世纪30年代,厦门就成为著名的华侨城和华侨岀入境的重要口岸。据1990年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移居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四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有35万人,居住在厦门的归侨和华侨、华人眷属达25万人。

  采访:《厦门市志》主审 洪卜仁

  “厦门过去都是自然经济主要是从事农耕跟这个打鱼,发展很慢,那么要发展就要向外,而厦门这么个沿海,跟这个海洋接触,厦门人有种冒险的精神。向外扩展向外发展这么一种精神。这个就造成厦门很早,我们能够看到的族谱从元朝末期就已经有人到海外去了。”

  公元1684年,清政府取消了禁海令,在厦门设置海关,厦门已开放为“通商口”,从而使厦门的海上贸易呈现了空前繁盛的景象。随着海路畅通,厦门和闽南一带的人越来越多移居海外,形成了第一次移民高潮。

  采访:《厦门市志》主审 洪卜仁

  “一个人到了南洋以后,他能够有这个谋生的机会,能够安定下来定居下来,那么他就开始从家乡带了一些人出去,写信来安排到他们那边去工作,因为他们很清楚家乡是衣食不济。”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的腐败与西方列强入侵,迫使大批贫民到海外谋生。加之西方殖民者掠夺东南亚地区工业原料需要大量劳动力,西方的人口贩子将厦门的大批贫民贩卖到海外作“苦力”,从而形成第二次岀国浪潮。1938年5月厦门被日本占领,迫使大批贫民逃往海外,形成第三次移民高潮。

  采访: 新加坡归侨陈毅明

  “我的印象是老搬家、刚来就搬了七个地方、为什么老搬家呢,我父亲有一句很典型的话我永远记住、他说我们那个包袱,就是衣包包是挂在门拴上的,什么时候要走拿起来就走,什么时候老板不要了,叫我们走那我们就走。”

  陈毅明至今还记得父亲站在海边告诉她,在海的南边就是祖国唐山的情景。

  采访:新加坡归侨 陈毅明

  “我就问我爸爸说我们什么时候回唐山,那他说等南风起的时候,那我说南风什么时候起啊?他就开始哭了他说等爹有钱的时候。”

  旅居世界各国的华侨,历经艰辛,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与当地人民融合在一起,共同创造财富。很多华侨在富裕起来后,纷纷回国投资建设厦门,二十世纪二十年未到三十年代初,累计投资8000万银元。

  采访:《厦门市志》主审 洪卜仁

  “厦门的这些街道中山路这些老街思明南路北路,大同路等等资金来源全都是华侨投资的。”

  辛亥革命从后,以陈嘉庚为代表的华侨投资办学蔚然成风,成为厦门近代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的部分。新中国成立之后许多华侨回国参加祖国的建设,陈毅明至今还记得自己回到祖国的情景。

  采访: 新加坡归侨 陈毅明

  “我们那时候开始升旗把五星红旗升起来,我是旗手之一,当时的感觉就是我终于回来了,不会做番鬼了。”

  几十年过去了,至今民族英雄陈化成的后代陈慧瑛对于自己回到厦门的人生选择无怨无悔。

  采访:华侨作家 陈慧瑛

  “人生路很多,大概你自己选择的只有一条吧,那么我这种情怀、就是乡土情怀、故土情怀、就是在我们心里好象挥之不去吧。”

  在厦门市的华侨博物院里,陈列记载了华侨凝重辉煌的历史,每天有许多人前来这里参观。

  采访:外地游客

  “中国人的一种自强不息的一种精神、这当中倍受感染和鼓舞,他们为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确实做出了无私的奉献看完后我挺感激的也挺受感动的。”

  一代又一代华侨,怀着对祖国的赤子之心、故土的眷恋之情,不断致力于厦门的投资建设,他们正在和曾经的努力将和现在和将来的厦门深深地融汇在一起。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