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神州风采     百姓生活     时代楷模     合作单位         



司机世家见证公交发展(广东电视台)


  广东电视台消息:说起身边的变迁,城市交通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出行带来的方便就不得不提了,家住广州东山区的李佩秋老先生算得上是广州公交发展的见证人之一。50多年前,他随在私人公共汽车上卖票的姐姐而入行,从此就与公交结下不解之缘,就连他的儿女,也承继了他的职业,当了公交汽车司机。每逢聚在一起,公交就成了他们家共同的话题。

  李老先生一家14口人,从事公交事业的就有12人,广州公交50年的发展,几乎所有的车型他们家都开过,就连广州公交最早期的车票,他们家也有人卖过。而现在,我们所用的车票是这张非接触性的羊城通IC卡。

  采访中,正当记者与李老聊得兴奋时,李老的小女儿拿了一张羊城通IC卡回家,引发了这一家子对公交的回忆。李老把他收藏多年的照片和老证件拿了出来,让女儿女婿们开开眼界。虽说李老的三个女儿、两个女婿都是开公交车的,但却从没听李老讲过以前开公交车时的情况。今年71岁的李佩秋老先生,1948年入行,从当售票员开始,两年后当上了公交车司机,然后一直在公交行业上摸爬滚打,直到1991年才从公交行业上退下来,说起广州公交从早期的”火柴盒”式的道奇车,到50年代的拖卡车,以及后期的18米通道车、15米通道车、解放牌汽车等等,李老如数家珍。这些车,李老全都开过。

  李佩秋:21路车的第一部通道车是我开的,即15米通道车,当时21路车只有两部,我开其中一部,第一个打头炮,(第一次开)相当紧张,老实说相当紧张。

  第一次听李老讲起开车的陈年往事,现在还是公交车司机的三女婿却好奇地笑了起来——

  三女婿李树辉:跟我现在开的车相比,根本就无法比,特别是现在我开的那种车,是比较先进的,马力大,用大马力跑低速,还有我开的那种车是环保型的,主要特殊在发动机,不冒黑烟。

  闲聊中,李老的老伴拿出了李老当年的制服,这还是当年刚时兴化纤绵时公司发放的,两年才发一套,跟现在儿女们的制服有冬装、夏装、秋装,还有防寒衣简直没法比。李老说,以前坐公交车很多,最多时,他一台车就装过100多人。

  李佩秋:当时只有100多台车,10条线路,3条郊区线,一条是云东北郊,就是现在的沙河,一条是中大线,就是现在去中山大学的,另外一条是北郊线,是去三元里的、新市的,就是这么多条线。

  如今,广州市的公共车已发展到6000多辆,成为全国大城市人均拥有公交车数量最多的城市,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空调车、车载电视、卫星导航、IC卡电子收费系统的出现,广州公交更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成为全国同行的典范。过去那种“挤沙丁鱼”式的公交状况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坐公交“叹空调、听音乐、看电视”的星级享受,加上广州城市道路设施的不断完善,今天人们乘公交车出行已成为一种新的时尚。(记者龚军、吴琳琳)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