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神州风采     百姓生活     时代楷模     合作单位         



灶房的变迁


  不久前的一个双休日,母亲从乡下打来电话,要我和新婚的妻子一起到乡下老家,尝尝她亲手给我们做的“农家乐”。

  盘桓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思绪翻滚,浮想联翩:是呀,这五年,家里变化颇多,但我感触最深的还是灶房的变迁。

  在我儿时的记忆深处,母亲曾深受灶房之苦。那时,家里烧的是柴火,老灶房极其狭小,是用田泥和上稻草梗垒成的半间土坯房,歪在低矮潮湿的两间木屋旁。灶台则完全是用黄土筑成的,只有一个灶膛,且又小又矮,火苗在灶膛里乱窜一阵之后,便冒出一股股浓烈的烟雾,让人窒息。因灶膛通风不良,“吹火筒”便成了母亲每天必用的工具,而且常吹得母亲两腮肿大。柴火也是一个大问题,母亲常常和村里人一起上山砍柴。长年累月,原本绿绿葱葱的山峦被砍成了光秃秃的“土馒头”,因水土流失而引发的泥石流常常侵袭着这个古老的村庄。做饭的繁琐与辛苦更不用说,每天一大早,母亲首先用铁窝烧洗脸水,接着用这口锅煮饭,饭熟后再忙着炒菜,最后烧洗碗水和开水。一个多钟头下来,母亲的双眼已被灶烟熏得通红,泪流不止。家里人也常常只得吃“凉饭”。一到傍晚,收工回家的母亲又不得不“重抄旧业”。每次做完饭菜,母亲总是说:“等将来有钱了,一定要盖一间宽敞、舒适的灶房。”

  寒来暑往,由于灶烟的反复刺激,母亲的眼睛经常红肿热痛,流出许多脓汁,视力也不断下降。母亲便间或买些眼药膏涂涂,开始还有些作用,用久了也无济于事。

  后来,家里稍微有了一些余钱,母亲便拆掉了原来的那间柴灶,新砌了一间蜂窝煤灶。告别柴火,烧上了蜂窝煤,这对饱受柴烟之苦的母亲来说,甭提有多高兴。可这号蜂窝煤灶的火势太小,炒起菜来应不得急,菜经常炒得半生半熟的,而且半夜里要记得起床换煤,稍不留心,则要花费半顿饭的功夫重新燃煤。更要紧的是,换煤时夹杂而起的一阵阵煤灰和燃煤所散发出的那股股刺鼻的煤气,常呛得母亲透不过气来,眼疾终成痼疾,家里那台新买的洗衣机也被“折损”得只好提前“退役”。

  党的十五大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全新的富民政策。母亲在自留地里种植了好几亩“无公害大棚菜”,还办了一个土鸡场,开了一家原汁原味的“农家乐”餐馆,引得数十里外的城里人常来光顾。票子多了,腰包鼓起来了,母亲首先想到的便是打造一间现代化的无烟灶房,以解除她的“灶房之苦”。于是,今年初,母亲在自家新建的那栋二层红砖楼房里,特意请专业工匠设计了一间宽敞别致的无烟灶房。灶房大约15个平方米,全镶上了雪白的瓷砖,里面的设施更是现代化的,液化气灶、电饭煲等应有尽有,临窗还装上了抽油烟机,炒起菜来没有半点油烟。这一切终于圆了母亲多年的梦想。

  说来也怪,自从启用那间无烟灶房以后,母亲的眼疾竟不药而愈了,哪怕下雪落雨,北风呼啸,或是常吃煎炒之类的饭菜,也从不复发。村子里也因很少有人再上山砍柴,山上又重新绿起来了。

  品尝着母亲亲手做的“农家乐”饭菜,我和妻子似乎真正品尝到了党的“十五大”后现代农家心头无尽的欢乐!

  [作者:谌争勇 湖南安化县人民银行]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