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神州风采     百姓生活     时代楷模     合作单位         



一颗闪亮的“织女星”——张红娥(陕西电视台)


  西北国棉五厂的纺织女工张红娥是一名细纱车间的普通工人,多年来她吃苦耐劳、勇于进取编织出了一段段富有共产党人优良传统和崇高精神的人生历程,被誉为一颗闪亮的“织女星”。

  记者在五环集团细纱车间里看到,这些织女们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接纱头。操作规程规定,接10根纱头用43秒就是满分,对常人来说这已经是难以想象的,但是年轻的张红娥却创造了仅有24秒就接10根纱头的记录。这奇迹的背后是她为了缩短每一秒,日复一日、上千次、上万次的重复练习同一个动作,辛勤劳动是她把这个动作当作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无私奉献的结果。

  1989年,当17岁的张红娥怀着美好的向往踏进西北国棉五厂时,她就暗下决心要练出一身过硬的本领。她每天提前一个小时进岗,在还不习惯的震耳欲聋的机器声和蒸笼似的厂房里加班加点的练习。手指被细纱勒出一道道血口子,疼得她直掉眼泪,她忍着痛贴上胶布又接着练,就这样三个月,她的成绩成为和她同时进厂新工中的第一名。1992年她主动要求扩台,一个人原本看4台机器,而她要看5台,这一看就是7年,7年共超产26吨,7年完成了8年半的任务。张红娥的家住在西郊昆明路,每天上下班要花3个多小时,可进厂10年来,她没有迟到早退过一次,也没有请过一天事假,年年出满勤,年年超额完成任务,积极发挥了党员带头作用。

  细纱车间的教练员刘彩虹生有感触的说:原定的技术标准43秒,每减少一秒张红娥所付出的代价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除了她平常厂里的岗位技术上的一个坚持的练兵以外,她的业余练兵,工余练兵,以及节假日别人在休息,她自己亲自到车间来练兵,付出的辛勤和汗水,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几年来,张红娥先后被全国纺织工会和省纺织总公司授予“巾帼建功标兵”和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在今年的五环集团技术比武中,她又以103.38分的成绩刷新了由她自己创下的陕西省操作技术最高记录。

  生活中的张红娥是一个很普通的女人,她说她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1999年她有了身孕,家里人让她请假休息,可是她却说厂里马上要进行大比武,作为一名党员,不能在这个时候离开工作岗位。

  原细纱车间教练员张二芳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当时张红娥怀孕了,可是她接到厂里要进行操作大比武的通知以后就主动要求练兵,她练兵的时候挺着个大肚子,大家看了以后都都非常的心疼,脚肿着,劝她休息一下,她就是不愿意。

  由于妊娠反应剧烈,张红娥第一个孩子没有能保住。2000年初,她第二次怀孕,正巧厂里进行了一批新型细纱机,她又只字未提自己怀孕的事情,硬是忍着强烈的妊娠反应,和技术部门的同志一起做出了新机车工作法。孩子出世了,张红娥和每个女人一样,有了做母亲的自豪,然而在她的生活中,工作始终排在第一位。孩子出生还不满百天,她就回到了车间。

  张红娥始终以一个共产党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她勉励自己不仅要带好头,还要带领身边的同志共同进步。张红娥先后帮教了28名青年女工,使她们全部都达到了一级操作水平。其中3名成为技术标兵,两名成为技术能手。

  张红娥告诉记者,她是纺织厂的一名普通工人,也是十六大的代表,自己心情特别的激动。厂里即将迎来“纺织杯”操作大比武,作为自己本人,最近要不断苦练操作水平,以优异的操作成绩向党的十六大献礼。

  陕西台新闻中心记者姚立生 陈东报道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