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觉,出生于西藏那曲比如县的一个普通牧民家庭, 1982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工作。1991年,前往大洋彼岸的美国卡尔斯西方储备大学深造, 1993年获得人类学硕士学位。2001年被授予了人类学博士学位。
无论是在艳阳高照、水草丰茂的夏天,还是在风雪交加、银装素裹的冬日;无论是在万物复苏、春耕播种的季节,还是在金色满园、硕果累累的秋天,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为了那份夙愿,他背井离乡,就像一只勤劳的蜜蜂在知识的花丛中孜孜不倦。当他满载而归时,那份激情和骄傲不言而喻。
也许有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在美国那么好的研究条件,为什么要回来呢?班觉说:“一来我本身是个藏族,二来我所攻读和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人类学专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果不为自己的家乡父老做贡献,我认为我的成功就没多大的意义了。”
班觉经过十年努力的结晶一一毕业论文《论藏族地区一妻多夫制社会经济因素与文化因素》一文得到各级专家和学者的一度赞誉。他向国内外学者专家明晰地介绍了西藏乡村的社会生活状况。为了全面地了解藏区农牧民的生活面貌与家庭结构,他曾先后利用寒暑假的时间,不辞万里回到西藏,并深入基层,挨家挨户地对每个家庭进行采访和调查。这为他的博士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实践与理论基础,同时也驳斥了有些专家认为西藏和平解放至今农牧民生活没有得到发展的谬论。
班觉说:“在西藏众多的学者中,利用人类学研究方法的学者很少。我认为这种方法很重要。藏民族有些地方的婚姻方式是奇异多彩的。解放后,尤其是包产到户以后,为什么还会沿用这种离奇的结婚方式。我在白朗县一年的实地考察中成就了我的博士论文。当时我的导师和外专业的导师都非常重视我的研究课题。”
最近,他不仅要搞专业研究,还要积极参与许多无国界组织的扶贫援助项目,承担该项目的策划和翻译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