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糖业大省广西,人们把糖业称为甜蜜的事业,为了让这一产业真正成为造福广西,许多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广西大学的生物化学博士魏远安就是其中之一。
37年前,魏远安出生在山水秀丽的桂林,1980年考入广西大学化学系,从此他便把自己融入了用科学造福家乡的理想之中。后来,魏远安获得了赴美国留学的机会,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进行糖类生物化学的研究,在攻读博士和博士后期间,他与导师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分离,命名了三种新的低聚糖,这些成果为他后来在广西施展抱负打下了基础。
学成回国后,魏远安回到广西大学继续和糖有关个研究开发工作,这时,广西的糖业正面临着产业调整的艰巨任务,而这和他的专业正不谋而合。而他也清楚的知道,作为一个生物化学专家,他的事业可能对成千上万广西甘蔗农和产业工人的生活带来影响。
广西目前的蔗糖产量占到全国产量的一半左右,有上千万人参与到糖业的种植与生产当中,这曾经成为广西骄傲的糖业目前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危机,如果继续停留在低水平的生产,不能提高其科技含量,糖业的产业优势就可能变为劣势。留学归来的魏远安比谁都更清醒地看到这一点,因此和时间赛跑,在国内率先研究出高附加值的糖产品并使之产业化,是摆在他面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从1996年到1998年的两年时间里,魏远安和课题组成员,在没有任何资料和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实现了酶的分离,纯化和固定,成功的实现了固定化酶生产低聚糖,而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将白糖深加工,产生巨大增值的方法。由于这一技术的成功,使广西生产低聚糖的技术走到了国内的前列,魏远安由此看到了广西糖业发展的希望。
然而要让技术实现产业化,还有一段路途要走,由于不少制糖企业对低聚糖缺少了解,魏远安必须用事实来说服更多的人。1999年,课题组和一家企业签定了合作开发的合同,结果第一批产品问世不到4个月就实现了赢利。
魏远安以他的才智和钻研精神把自己融入到糖业——这一甜蜜的事业当中,但他也知道,浪漫的字眼并不能减少事业的艰辛,已经担任广西大学副校长的他,正在为使自己的科研更好的广西的经济发展服务,而不懈努力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