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西电东送”,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西电东送”,既能改善资源配置结构,满足东部发展所需,又为贵州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国家把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点放在贵州,使贵州的资源优势快步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现实的可能。
贵州省委、省政府实施“西电东送”战略,仅在2002年,电力建设将完成投资100亿元,发电量达375亿千瓦时,比去年增长13.56%。同时贵州还开工建设电力的后续项目,以满足省内外用电需要和“十五”期间向外送电规模扩大的需求。
贵州是能源资源大省,水能蕴藏量1874万千瓦,列全国第六位。煤炭资源2419亿吨,保有储量524亿吨,超过南方9省之和,这是早已存在的事实。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电力发展却受到限制。在实施“西电东送”战略中,贵州遵循市场导向原则和市场规律,保持低价位外送的竞争力,使送、受电双方实现“双赢”,“西电东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贵州遵循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坚持“水火并重、厂网并重”。一是大力开发乌江水电,二是优化发展火电。在发展中加快结构调整,按计划关停中小火电机组,增大技术含量,提高电力质量。同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开发与环境并重,水电建设处理好淹没与移民安置关系;火电建设优先安排坑口低硫煤项目,确保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西电东送”推动了贵州各业迅速发展。1998年至2001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46.62亿元,年均增长18.6%。“十五”期间,火电项目使煤炭行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将投资100多亿元,新建5个大煤矿。水电项目建设将促进乌江流域整体开发,集发电、灌溉、防洪、旅游、航运、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流域工程已经启动。“西电东送”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建材、电器材料等相关产业首当其冲,冶金、有色、化工等高能耗产业紧随其后。“西电东送”正在把贵州人渴盼发展、期冀改变现状之梦,变成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