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个世纪以来,在战争时期,袭击水库成了军事统帅部门的杀手锏。因为,水库一旦被炸毁,不但防洪,发电,航运等效益完全丧失,更重要的是,大坝被炸毁后,引发的溃坝洪水对下游地区的毁灭性灾害。三峡工程规模巨大,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战争年代,三峡工程的命运将怎样呢?
在战争期间,大型水利枢纽往往会成为战略轰炸的目标,二战的时候,就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1943年,英国空军炸毁了德国的敏尼坝,现在,我手里拿的这两张照片,左侧的这张是敏尼坝被炸毁之前的样子,右侧这张是敏尼坝被炸毁之后两个小时后,水势汹涌下泄的样子,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当时被炸毁的缺口长77米,深22米,水库里的洪水在6个小时内全部下泄,德国的工业区——鲁尔工业区的生产基本停滞,有1200多人丧生,当时经济损失非常严重,那么,三峡工程建成之后,在战争时期,如果遇到袭击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我们国家有没有进行相映的研究呢?
我们只是听说,针对三峡人防问题,我国有关部门曾经进行过30多年的研究,那么,当初都进行了哪些实验呢?实验的结果又如何呢?记者苦苦追寻,找到了曾经参加过三峡人防实验的陆遐龄,那段逐渐被淡忘的历史又重新呈现在面前。
陆遐龄,原三峡工程核武器效应实验组成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护工程学会理事。“三峡工程人防问题从一九五八年,毛主席视察长江以后,就已经提到议事日程,在国务院、经委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建立了人防小组。”
陆峡龄说,当时的人防小组汇集了各方面专家60多人,从1959年到1961年,首先进行了三峡工程抵御常规武器袭击的实验,取得了大量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
“常规武器的袭击,或者是水库中爆炸,或者是坝体上直接命中,由于我们的大坝是大体积混凝土大坝,坝高是一百多米,坝宽也有一百多米,那么,它的抵御常规武器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如果遇到常规武器的袭击,它可能产生局部的溃口,有部分洪水下泄,产生一定的灾害,三峡大坝在遭受常规武器袭击的时候,通过研究来讲,我们认为它产生的灾害还是小范围的,还是局部性的。”
经过多年的研究,三峡工程防护小组得出了一个结论:三峡工程能够抵御一定的常规武器的袭击,那么,它能不能抵御核武器的袭击呢?
1959年,解放军总参谋部提出了三峡工程的防空目的,主要是防御敌人的核武器的打击,于是,三峡防护小组的工作重点很快发生了变化。
“根据总参的方针,我们三峡大坝主要是防护中远程、中远程导弹核武器的袭击,那么在这一方面,我们也做了相应的工作。那么在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七二年期间进行了核武器的效应实验,就是随着我国核武器的发展,我们在核武器实验场建了四座模拟坝进行了七次水坝效应实验。”
现在您看到的这些老照片,已经保存了30多年,今天是它们第一次对外公布。
这里我带了两张照片,这一张是我们在(核实验)现场制作的实验坝,它的情况。
“这是中景?”
“这是中景,这是厂房进水口,两边是土袋。”
“中间这个就是模拟的三峡坝型 是吧?”
“对,混凝土重力坝的模型实验坝。这一张是一个我们在坝前,装了水的模拟水库情况,这都是实验之前我们照的照片。
看着这些记载着历史的老照片,似乎把我们带到了30多年前的国家核试验场,那个年代,每一位实验组成员,都远离亲人,隐姓埋名,整天和这漫漫戈壁滩打交道,一天只能分到几两食物,喝到几口淡水,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从1964年到1972年,在核效应实验场,他们成功地完成了各项实验任务,取得了极其珍贵的数据。
“核效应实验各自由于距离不一样,情况不一样,所以情况是不同的,有的效应以后,大坝完好无损,有的时候坝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比如,我们这个实验坝,在厂房进水口这儿,由于压力过大它就出现了断缝。”
“能看出中间有一个裂缝,是吧?”
“对,这儿有一个裂缝,这也就是我们讲的三峡如果遭受严重破坏情况,厂房进水口这一块,要砍掉,那么这种情况,它的情况就比较严重了。”
“最严重的情况是什么呢?”
“最严重的情况,是我们假设100万吨的核武器直接命中大坝,产生1000米的溃口,这个时候我们做了1000米溃口的溃坝实验,那么它的灾害分析以及我们防护的对策有溃坝实验专题来说明。”
离开了武汉市,向湖北省的赤壁市进发。从地图上看,记者所在的位置,从1978年到1988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在这里一共做了10年的三峡溃坝实验,目的就是研究三峡大坝在遭受核武器袭击后,溃坝洪水的影响范围,以及减少损失的对策,但是,自从1988年到现在,那座模型已经荒废了14年,几乎没有人知道那座模型是不是还存在?即使存在的话,还能不能再做一次溃坝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