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 西部宣传周     ► 主创人员     ►三峡九问         



地面文物搬迁保护


  张飞庙已经进入当地的民俗文化,当地的人民把它当作一种神.。老百姓特别是三峡地区的老百姓把它看成是船工的救护神。文物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因此现在不管花多少钱,也要把它保护好.。

  在众多古建筑文物搬迁保护项目中,张飞庙可以作为一个标志性建筑来看待,这是三峡工程中最大的地面文物搬迁保护项目。张飞庙的搬迁既是一项新课题,又是一道难题。有人把“张飞”的这次搬家称为是三峡库区最大的移民,也是最贵的移民。国家在张飞庙搬迁中投入文物保护资金达8000多万,对于这样一个经过后人历代修葺扩建的人文景观,张飞庙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张飞庙将如何进行搬迁保护;人们将来会看见一座什么样的张飞庙呢?

  在云阳旧县城的对面,张飞庙与它遥遥相对,张飞庙的庙体海拔165米,三峡三期水位蓄水是175米,张飞庙将被全部淹没掉,张飞庙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一项古建筑文物搬迁工程。

  张飞庙又名张桓候庙,为纪念张飞将军而建,始建于蜀汉末年,距今1700多年,后经历代修茸扩建,现在看上去依然古朴巍峨,张飞庙的建筑别具一格,独具特色,更令人惊奇的是这座纪念武将的祠庙竟有诸多历代名流学者往返留下的诗词、歌赋、书画、碑刻珍品,作品多达600多件。在院中石壁上还有一条记录了公元1870年特大洪水的水位线,这是长江水位记载中最高的一次。

  重庆市云阳县文管所所长陈源林:“大清同治庚午年洪水至此,150.35米就是在1870年的时候洪水淹到这个地方,修三峡工程论证的时候,这个水位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水位线。当时水位涨到150.35米,三峡工程论证的时候这条水位线十分重要。

  解说:过去长江上经常是洪水肆虐,行驶于长江上的船工们饱受洪水泛滥之苦,峡江人民渴望有一种精神寄托,张飞英勇无畏的气慨就成为当地人们的精神支柱。张飞庙的搬迁保护已经不仅仅是对古建筑遗址的一种保护。

  “现在放鞭炮是为了干什么?“

  重庆市云阳县文管所所长陈源林:“为了纪念张飞,比如他家里有什么人生了病,有什么事啊, 或者去做生意,或者去打工 ,都在这里敬一下张飞,保佑他。“

  重庆市文化局局长王川平:“在一路上有很多张飞庙,这在云阳是最好的一个张飞庙,这也是从(蜀)汉以来一直不断的,现在的建筑是清代的,但是这种文化现象、 精神内核是从汉代一直流传到现在的,成为当地的重要的文化现象,成为当地的老百姓的重要的精神活动之一。所以它的价值我们不仅仅

  看到文化的价值,也要看到文物背后的精神的价值。”

  2002年七月,由清华大学完成搬迁项目的施工设计, 2002年10月8日张飞庙停止对外开放进行拆迁,到今年年底将全部建筑拆完搬运到新址。

  这里是距离云阳旧县城32公里处的云阳新县城,张飞庙新址同样是选在新县城的对面,从去年12月末,就已经开始动工建设。

  预计这项工程将在明年6月份完工,明年七月新张飞庙将重新向世人开放。

  “那以后来到张飞庙的人他能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张飞庙呢?”

  重庆市云阳县文管所所长陈源林:“张飞庙的搬迁是一个整体搬迁,也就是按照文物保护法,保护文物现状,也就是现在的一砖一瓦、一檩一桷、 一草一木都编上号,然后搬过去,整个重新组装,所以建好的张飞庙与现在的张飞庙, 包括它的尺寸大小和高低都是一样的,也就是保持那种依山座崖临江,与云阳县城隔江相望的那种格局,依然是江上风清。”

  在搬迁的过程中,这些千年古树都要逐一的编上号,在原址恢复原来的布局和生态环境。庙内建筑大部分都是木质建筑,还有木刻作品,这些有的已经遭受虫害,在搬迁前需要进行病虫害预防和治理。

  重庆华运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所刘革志:“这是病虫危害的木材,,我们南方特有的那种白蚁危害。”

  “这块是不是已经侵害了?”

  “这块是,并且你看这里的白蚁在里面已经筑了巢了。所以必须在搬迁以前进行灭治,搬迁以后还得进行预防,才能保证新址的复建的建筑,才是好的。”

  重庆市文化局局长王川平:“我们是严格按照威尼斯宪章精神,不但保护文物本身,而且保护文物存在的环境。”

  除了张飞庙这样闻名全国的古建筑在受到保护外,118处具有保护价值的古镇、古民居也将异地搬迁保护。民居建筑是集聚个性的古建筑艺术,作为我国优秀的民间建筑文化遗产,民居建筑同样需要保护,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花费在民居搬迁上的资金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作为个体是没有资金和能力来保护这些具有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的。那么这些民居的命运是怎样的呢?谁来保护这些民间建筑呢?

  这条现在看起来很宁静的街道,曾经是有很多繁华的商铺和人家,现在大多都已经外迁走了,那么以温家大院为代表的眀末清初的古建筑呢也要实行搬迁保护,那现在我们能够看到这些建筑已经破败不堪了,但是依稀地还能感受到它的风格和气派。

  温家大院主人:“ 这个中间就是大客厅,这两边都是对称的,这后面也是天井,两边厢房是对称的,第三间后面就是花园,温家大院总共有三进。”

  “听说您是温家大院的第十代传人是吧?”

  “是的,这个温家大院我儿子搬迁,大儿到广东去了,五个留在家里的,还有一个幺儿,还有一个媳妇,还有孙娃,还有我老头子,老妈子,就还有五个,整个搬迁之后,原样恢复,一样的参观。拆时还要编上号。”

  “以前来温家大院来参观的人多吗?”

  “多,外国,瑞士、英国 、美国 ,台湾的,台湾的来几次了,游客多。”

  温家大院坐落于大昌古镇上,是古镇中最具代表性、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民居建筑,国家将出资对它进行原样搬迁。

  大昌古镇在风光旖旎的长江三峡腹地深处,素有袖珍古城之称,是三峡地区唯一的保存完整的古城,已经在这里居住了几代的大昌居民正在陆续搬出家园,这些人的目光和身影中无不充满着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大昌古镇居民:“走。”

  “大爷您家有搬迁任务吗?”

  “我们有搬迁任务。”

  “搬到什么地方?”

  “搬到新城。”

  “新城好还是老城好呢?”

  “当然我们老城也很好了,我们老朋友一起下下棋啊,耍一耍呀,但是现在国家建设需要,我们搬新城有现代化的设施,现代化的住宿,也很好。”

  “你搞收藏多长时间了?”

  大昌古镇居民:“有十二年了。”

  “为什么要搞这个呢?”

  “因为要建三峡工程,水要淹。收藏古董我们大昌古镇有一两千年的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些东西,把它抢救出来以后展示,三峡工程搞起来以后,在新城区把它展示出来留给后人看。”

  随着二期水位的到来,这里的二期移民也将接近尾声,这座千年古镇将淹没于水下,虽然老城里的人对他们的老房子还有一些恋恋不舍的情怀,但他们依然将告别故土面对新的生活。

  国家文物局正在启动一项庞大的计划准备投资3000万元,原样搬迁历经1700年风雨沧桑的大昌古镇。这将是世界古民居保护史上的奇迹。和大昌古镇一样,三峡库区中的秭归新滩、忠县洋渡、石柱西沱等千年古镇将淹没水下,文物部门有关人士表示:他们将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积极有效地保护这些历史遗存,并尽量保存古韵、古情、民风、民俗。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