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多年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服务一方经济的发展,不少博士选择西部作为自己投资兴业的热土。在这一集的“西部大盘点”中,来看看他们是怎样把学者和企业家的身份结合起来的。
在全球经济持续低靡徘徊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巨大潜力,吸引了许多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业。西部大开发的壮美蓝图,也促使不少“海归” 选择西部作为自己投资兴业的热土。
生物技术是21世纪的主流技术,而生物制药是生物技术中的重要领域。医学博士姜和1999年回国后,选择重庆创建了生物制药公司。
医学博士姜和:“现在我们设计的这种药,是一个小的蛋白,目前我们只是给它一个编号,这个药可以很强地阻断艾滋病。所以我们现在很看好这个药将来成为一个对艾滋病治疗中的主打药物。”
宋建忠博士也是这样的一位“海归”。他获得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博士学位,并开发出自己的测量机系列后,拒绝了一些大公司的邀请,选择回到家乡西安,创办了西安爱得华测量设备有限公司,从事三坐标测量机的研发、生产。三坐标测量机的主要技术和生产厂家一直在欧美,因此,这项技术也往往成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限制的手段。2001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机床展览会上,爱德华公司的三坐标测量机受到国内外厂商的关注,国外同行不相信中国人能自己制造三坐标测量机,宋建忠自豪地向他们证实了这一点。
在把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方面,高新技术示范区、科研院所兴办的实体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其中,也活跃着西部博士们艰苦创业的身影。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克隆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是生物工程科研领域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我国著名胚胎工程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涌博士十多年来在这个领域取得的一个个重大成就,使中国一直保持着克隆技术的世界领先水平。让科技链接市场,让克隆技术和转基因技术在广阔的市场中挥发出它应有的能量。2000年,注册法人为张涌的杨凌科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中国最大的农业示范区挂牌。目前,这家资产超过3000万元的农业高科技企业,正在利用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提升和改良我国畜种的种群和品质。
1999年,根据工作需要,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的钟景明博士调到研究院控股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担任总经理。公司以生产钽电容器为主,钽电容器是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摄像机等设备的一种电子产品。目前,我国片式钽电容器的市场主要由国外公司占领。钟景明决心改变这种市场格局。在他的努力下,企业争取到了“4亿只钽电容器生产线改造”这个国家重点技改项目。
宁夏星日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景明博士:“这就是我们今天进行的新产品鉴定的超小型s壳片式钽电容器,目前是我们国家最小的钽电容,技术难度非常大,研制成功以后,可以填补国内的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