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弗兰克·卡普拉
|
|
弗兰克·卡普拉 Frank Capra (1892——1991) 美国
好莱坞电影大师卡普拉算是最早移民美国实现自己梦想的成功者。二十世纪初,他从意大利到美国,先是派拉蒙,后是哥伦比亚公司,都因他的加盟而名声大噪。一部《一夜风流》使他登上了奥斯卡的梦想之颠。二战时期,他息影从戎。而电影还是找上了戎装的他,马歇尔将军亲自委任他拍摄一部能够激励美国青年参军的大型纪录影片——《我们为何而战》(7集大型系列纪录电影)。最终,卡扑拉没有令马歇尔将军失望,没有令美国青年失望,也没有令今天我们的观众失望。
代表作品:
《我们为何而战》Why We Fight 1941 ——1946
故事片:《一夜风流》
|
|
弗兰克·卡普拉相关剧照 |
|
|
|
|
|
|
米哈尔·罗姆
|
|
米哈尔·罗姆Milail Romm(1900——1971) 俄罗斯
《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中国观众最为熟悉的列宁系列影片均出自于米哈尔·罗姆的创作,“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至今仍然鲜活的台词管窥罗姆电影的影响。但罗姆后来反思自己的创作,参与苏联电影新浪潮,《普通法西斯》显示了思想的硬度与杂耍蒙太奇的魅力,成为一种新型纪录电影的典范。
代表作品:
《普通法西斯》The OrdinaryF1965
故事片:
《一年中的九天》
《列宁在十月》
《列宁在1918》
|
|
米哈尔·罗姆相关剧照 |
|
|
|
|
|
|
阿仑·雷乃
|
|
阿仑·雷乃Alain Renais (1922——) 法国
法国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以他的影片为电影建立起语法的导演阿仑·雷乃。他以一部纪录电影起家,本来只为挣点钱而为之的他,却完成了部世界经典。《夜与雾》在纷繁的二战反思影片中脱颖而出。
主要作品:
《夜与雾》Night and Fog,1955
故事片:
《广岛之恋》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
|
阿仑·雷乃相关剧照 |
|
|
|
|
|
|
阿尔伯特·梅索斯、大卫·梅索斯
|
|
阿尔伯特·梅索斯、大卫·梅索斯 Aobert Maysles(1926—)&David Maysles (1932—1987)美国
一个是纪录电影的耳朵,一个是眼睛,一台摄影机和一个话筒连接起兄弟两个的灵感。拍摄纪录电影配合最为默契的梅索斯兄弟,是直接电影的创造者,也是代表人物,他们兄弟俩一起合作30余年,创作了14部作品,其中一些已经成为世界纪录电影史的经典,他们拍摄的滚石和披头士是20世纪60年代风靡西方的两支乐队,他们用镜头记录了“推销员”这个特殊的人群、对准“灰色花园”中奇特的母女,这些影片至今仍在美国影院放映,成为国际电影节经典回放节目。
代表作品:
《披头士》 The Beatls First U·S Visit 1964
《给我庇护》Give me shelter,1970
《推销员》Salesman,1969 《灰色花园》The Grey Garden,1975
|
|
阿尔伯特·梅索斯、大卫·梅索斯相关剧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