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医药行业暴利空间巨大 医药分家改革流产成必然   
06月07日 08:10

    仅仅运行1个月零5天,湖北省首家试行“医药分家”的省妇幼保健院涂家岭门诊部不得不自行“流产”,回复到医药不分家的原有体制。据5月28日《工人日报》报道,这个给患者以实惠、曾被视为“向医药分家改革迈出的可喜一步”的举措之所以失败,一是没能得到同行的理解,而是受到了来自其他医院一致的责难。其二,得不到患者的理解,被患者怀疑药品质量没有保证。有人认为,医药分家试点的快速流产,“说明旧有医药体制惯性仍十分强大”。

     这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而没过去的实例。既是“试点”,过不去,便退回岸上来,也不过是印证了一句话:“改革从来不会一帆风顺”。然而对关于这个“试点”迅速流产的解释,我却充满了质疑。

     由于现有的药品定价机制及“以药养医”体制的影响,药价虚高已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因此我很奇怪,一个让利于民、造福患者的举措,在深受药价虚高之苦的患者那里竟讨不到好?这未免有些说不过去。而即便真的是患者“不领情”,我也相信其背后必然是他们“不知情”。“试点”难道不应该让它所服务的患者知情吗?至于说到同业的责难,就更不好理解。任何一项改革,都势必触及既得利益,这已是常识了,未必该院在进行“试点”之前对此毫无准备,要不何以一经“交手”便鸣金收兵?“流产”的速度之快,仿佛让人看出改革者对改革实际上缺乏信心与真心。

     然而药价虚高必须改变,医药界人所共知的暴利时代必须终结,“医药分家”也就成了众望所归、大势所趋。在这种情势之下,这场浅尝辄止、仅仅运行了1个月零5天便匆忙宣告流产的“改革”,给人的似乎不只是“走过场”的印象。当彼岸毫无诱惑,而既得利益者又过于贪恋此岸的种种好处之时,他们当然不愿渡过河去。即便在某种情形下不得不做出欲渡的样子,但其中有几分诚意大可怀疑。直说了吧,在主动“流产”与被迫“流产”之间,我宁愿相信前者。

     但是这没什么好责备的。作为一个经济体,追求最大化利益原本就无可厚非。就医院切身利益而言,主动“流产”也许不失为一个最好的结果。这是因为,一切还没有到“非如此不可”的地步。这其中根本的原因,是整个医药市场尚没有一个相对规范的运作方式。这就是医药管理部门的态度暧昧,药价虚高的黑洞依然存在,医疗机构谋取暴利的空间依然十分巨大。

     也许另一则有关武汉药品市场的新闻可以使这一切更加明晰。5月24日新华社“新华视点”报道,在过去一周里,该市有三家药房分别遭到人为的纵火、被砸以及受到不明身份者的袭击,而这三家药房均为“平价药店”。报道指出,这“表明了武汉市药品零售价格战的白热化,同时也表明了医药行业暴利问题十分突出”。事实上,即便排除同行实施暴力袭击的嫌疑,平价药店也早已成为了众矢之的。一些暴利药店联合向药品生产厂家和代理商发出警告,要求其不得直接向平价药店供货。同时,他们还结成“价格同盟”,对平价药店进行封杀、打击。

     两个事件,其实是一棵树的两个分枝。药品销售商店“平价”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医药分家的改革,“平价药店”所面临的生存窘境,其实正是“试点”医院所要直面的两难选择。然而这个时候,药品监督和物价等政府部门却表现出了不置可否的“谨慎态度”。对于改革“试点”过早的流产,有关负责人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改革过程中出现这类情况应该是可以理解的。”这也许可以理解为对医药行业暴利空间的容忍或认可。

     虽然我们依然可以乐观地说,一次“试点”的流产并不意味着医药改革从此停滞不前,但是另一方面,它却使得原本可以及早实现的改革不得不推迟,而群众对于真正的实惠的预期也就不得不暂时搁浅。在这方面,政府有关方面还有许多事要做。



责编:曹劲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