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季志业网谈中俄关系实录
央视国际 (2002年12月03日 21:29)
央视国际消息:应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邀请,俄罗斯联邦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于12月1日-3日对中国进行了访问。今晚,特邀嘉宾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季志业研究员做客央视国际,与网友畅谈中俄关系。
【张娣】中国与俄罗斯是近邻,我是黑龙江的,我家是鹤岗,有一个罗北口岸。每年都有俄罗斯的友人进出,我很喜欢俄罗斯,但没去过。中俄口岸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普京这次访华有没有特殊的意义?
|
|
|
季志业教授回答网友提问 |
【嘉宾:季志业教授】这次普京访华的特殊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第一,这是在9·11之后俄美关系不断接近的背景下访华,当俄美关系出现改善的时候,很多人怀疑普京要采取一条亲美的外交路线,而事实上改善对美关系这是俄罗斯外交利益的需要,也是俄罗斯反恐的需要。在美国打击阿富汗问题上俄罗斯确实给予了积极支持,这实际上是从外围切断对车臣非法武装的援助,借美国之手解决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这是在俄罗斯和北约建立了新型的合作关系之后,也是在北约实行第二轮东扩之后,普京访问中国,俄北关系开始走近,但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他们之间的合作领域并没有扩大,北约继续东扩,尽管俄罗斯不再把它称作为“安全威胁”,但普京毕竟没有去参加这一次北约俄罗斯峰会。
第三,这是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之后,普京首次访华,他要与中国新的领导人,就中俄关系的发展方向共同协商。为中俄之间建立永久的好邻居、好伙伴和好朋友关系创造条件。
【新闻频道主持人】近三年来,在中俄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中俄关系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回顾这段发展历程,您认为总体状况是怎样的?有哪些突出特点?
【嘉宾:季志业教授】中俄之间的合作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是出于一种压力,而是有两国之间的内在需求。首先,俄罗斯的核心目标是要恢复它的经济,而中国的核心目标从现在来讲,是要在未来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两国都想搞好经济建设,因此两国都需要稳定的周边环境。而从两国周边环境来说,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只要两国搞好关系,就是周边环境总体相对稳定,那么从中国来讲就没有北顾之忧,俄罗斯也没有东顾之忧。俄罗斯也有车臣问题,而中国也面临着统一台湾、东突等问题,双方在这一立场是统一的,两国的内政有相似之处。而两国的经济合作也确有互补优势。俄罗斯有丰富的资源,尤其是林园、木材,俄罗斯人常讲在俄罗斯的土地下埋藏着门捷罗夫元素表上的所有资源。另外俄罗斯还有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他的科学发面虽然不是最发达的,但对中国而言,仍有可取之处。尤其是他的军事技术。而中国的轻工业产品和大量的劳动力也为俄所需要。另外,俄罗斯在未来10年大概需要500万劳动力,所以对两国而言,有非常好的合作基础。
那么中俄在地缘政治领域也有非常广阔的合作前途。我们知道,正是在中俄两国的积极推动下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这是中俄两国和中亚四国为了维护整个中亚地区的稳定而共同建立的一个组织,它反映了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另外,在东北亚地区中俄之间也有共同利益,这一次江泽民主席和普京总统在联合声明当中提到了希望推动朝鲜半岛的和平进程。这表明中俄两国希望在韩国总统进行改选的时候,在美国认定朝鲜拥有核武器有可能对它先发制人进行打击的时候,中俄两国要求国际社会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这么一个基本立场。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这一次中国还表示支持俄罗斯参加东盟十加三的进程,也支持俄罗斯参加亚欧首脑会议,同样俄罗斯也对中国和北约之间开展对话,表示予以支持。在伊拉克问题上,中俄主张伊拉克问题要通过联合国要予以解决,反对美国单方面对伊拉克动武。可以看出,中俄在地缘政治领域,意见是基本一致或者相似。
中俄在全球层面上,也有广泛的合作前景,事实上,这些年来中俄一直在联合国内密切的开展合作,因为中俄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在联合国本身的改革问题上,经常进行磋商,有时甚至联合向联合国提交提案,这对保持整个国际社会的稳定,建立新的、民主的国际秩序,无疑是非常有益的,当然也符合中俄两国的利益,因为我们两个国家都需要在国际舞台上有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不需要别人对我们指手划脚。
【新闻频道主持人】您认为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俄双方应怎样在各方面加强合作,合作的重点是什么?
【嘉宾:季志业教授】从这次两国首脑的会晤结果可以看到,目前中俄两国的合作重点是两个:一个是,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另一个,是加强经贸合作,尤其是能源领域的合作。当然,不是说,说了重点就排除其他领域的合作,比如说现在双方都非常重视在人员往来、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领域的合作,这些合作会促进老百姓之间相互了解对方,也就会进一步加深中俄两国之间的相互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