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东方之子]张建启:情系航天半生缘

央视国际 (2003年10月20日 08:43)


  CCTV.com消息(东方之子):

  他参与指挥了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飞船的反射工作

  四年来他和同事们已经成功地把五艘飞船送上了太空

  张建启:我觉得干这个事业。是很光荣的,也是很自豪的。不管做出多少牺牲,都是值得的。

  张建启 57岁

  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参与组织指挥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的发射

  现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

  10月3日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刮起了大风。每年这个时候,都是高空风活动频繁的季节。而在今年的10月份更为剧烈。作为发射场系统的总指挥张建启特别地关注气象情况。

  张建启:你们能不能从现在开始就预报高空风,就预报早晨五点到早晨九点这一段手下:昨天到今天我们预报的高空风60到65米,今天最大风速是62米。

  张恒:如果说在发射前后出现了超过标准的高空风或者切面风,就意味着是不是推迟发射?

  张建启:就有可能出现这个问题,现在我要求产品要进行进一步地核算,如果能把余量算出来,那就可能不会影响发射。

  张恒:是不是到最后天气预报准确与否是最致命的?

  张建启:是非常致命的一个因素。这是影响发射安全和飞行安全的一个因素。

  在进入神舟五号进入倒计时的日子里,张建启非常地忙碌,发射系统里的每一个环节他都要跑到。他说如果这个时候再出现闪失,都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张建启:其实这一次神舟五号的发射和前几次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有人上去了,有人了。

  张恒:毫无疑问这一次是最关键的?

  张建启:对。人在里面就明显地感受上不一样,连测试的时候心态就不一样。

  张恒:什么心态呢?

  张建启:有一种紧张的心态了。所以我现在就怕我们的人过度紧张,因为我作为指挥员已经感到有一种紧张的心态,但是我尽量还是怎么样让大家把这个心态调整好。

  张恒:现在进入发射准备的最关键的时期,您作为发射中心的主任,又是现场的总指挥,您现在心里在想些什么?

  张建启:我想什么呢,我在想后一阶段怎么把工作做得更扎实,更细致,确保成功。因为在后一阶段来讲最关键是安全。有一个说法发射场就是安全、安全,还是安全。

  张恒:那么在安全这个领域里面,你最担心什么?

  张建启:我最担心还是怕我们操作上失误。

  张恒:有没有发现问题?

  张建启:还是发现过问题的。

  张恒:什么问题?

  张建启:像火箭我们插错了一个插头,这个当时我们都在火箭第一次加电之前,这是作为发射场的指挥员要求最严格的。就是在这一时刻,希望在第一次加电的时候,不要出现任何的问题,但是我们留了三天时间来准备这个状态,六个人进行了检查和签字,还是没有把住这个关口。插错以后引起了伺服控制机构的开环动作,等于发动机摆动超出了应该正常检查的范围。

  张恒:您的心里头当时是不是也是感觉到……

  张建启:是有压力。另外感到这个事情挺窝囊,不该出的事情。给了三天的时间来准备这个状态,六个人进行了检查,本来产品非常好,就我们人为地差错,造成上上下下都要加很多的班,做了很多的分析和试验工作。但是考虑到这次是载人,那就必须地从严要求。从严要求就要认真地说清楚到底这个不正常的摆动有没有影响。这样查阅了我们整个航天科技集团发动机试车的所有的数据,把这个摆动的数据拿出来一看,都比这次开环的摆动大出一倍,这样我们心中就有数了,虚惊一场,就是说有惊无险。

  每天下午五点,张建启都会在这里和各个系统的总指挥总设计师开会。作为发射场系统的总指挥,组织协调他们的工作是张建启重要的职责之一。

  工作人员:最后一次总检查之前,必须把进舱的工作要尽最大努力把它弄完,不要再爬进去乱弄,这在计划里面已经安排了。

  张建启:现在全部是危险工作阶段,明天是不是这样?老周,你在现场跟发射场说一下,没有岗位的人不要上平台。上一次人、船、箭、地联合检查一样,包括领导在内,我也说我们领导首先带头,我们就不要上平台,不要妨碍一岗的操作人员,这是一个秩序要弄好,确保他们集中精力装火工品。

  张建启24岁时开始一直工作在航天科研试验的第一线。1995年,中国开始着手选拔航天员和教练员。从那时起张建启真正的和载人航天工程结缘。两年后,就在选拔完毕当天,张建启被派往酒泉卫星反射中心担任副主任,参与了载人航天发射场的建设,那一年他51岁。从1999年开始,他和同事们已经成功地把五艘神舟飞船送上了太空。

  张恒:从神舟一号一直到今天的神舟五号,普通人来看他们只看到是成功。在这之前你觉得哪一次让你最难忘?

  张建启:神舟二号是我最难忘的。

  张恒:为什么难忘?

  张建启:我们的飞船加注完以后,船箭塔在垂直厂房组装完了,这时候正好是12月31号,准备过节,过完节就准备把它推到发射阵地,这样到发射日还有四天。在这个时候,我们做了一次不应该做的检查,他把活动发射车和牵引车做一次连试,由于人员到位不够,操作指挥失误,结果在垂直厂房里把活动发射车开动了,开动了就把火箭给撞了,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故。

  张恒:您当时是怎么得知这个消息的?

  张建启:我在现场。当时我正好我们在开会,然后就给我报告,说火箭撞了。

  张恒:你当时的感受?

  张建启:吃一惊。这时候很多同志,像我们火箭系统很多同志都愣了,有的同志都哭了,看了现场之后。

  张恒:撞在什么部位上呢?

  张建启:撞了很多部位,包括整流罩,包括外面的结构,包括下面的起飞的这些系统。但是我还算比较冷静,马上我就把火箭系统总指挥、总师,把我们的一些领导召集在一起,成立了三个小组,赶紧处置安排,把现场观察清楚;第二赶紧查到底怎么引起的它的操作程序;第三就研究下一步怎么办。这时候整个基地大家都非常沉闷,整个节也没有过,本来那天都是要会餐的,都没有会餐。

  张恒:你自己心里?

  张建启:我还是比较沉着的。我就要求开一个紧急会议,把大家情绪怎么能稳定下来了,所以我就跟大家讲请同志们不要去追问谁指挥、谁操作,我说我是现场的总指挥,我负责,指挥也是,我操作也是我。现在我们想的不是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所要想的如何把这个问题处理好,如何把它打成?如果打不成,我们将跳到黄河里洗不清。

  张恒:当时你为什么主动承担这个责任呢?

  张建启:你作为一个指挥员,他的职责就是承担责任,要你指挥员就是承担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稳定下面的情绪,这是很重要的。

  张恒:后来这个故障是怎么排除的呢?

  张建启:当天晚上,我就到了我们试验队的驻地,找到了火箭的总指挥黄春平、总设计师刘竹生,我们三个人就商量。这时候刘总跟我讲,他初步计算了一下这个撞的力,比原来我们进行垂直运输试验的时候这个力还要小,估计问题不大。但是他担心有一个钉子割的地方比较深,担心这个。所以当时我们三个人就商量,一,只有四天时间,这四天时间必须把它恢复,拿出明确的结论;第二,当天夜里我们开始全面地进行探伤、复查,经过探伤以后处理感觉到,确实跟我们分析的是一样的。我们就连夜加工了千斤顶的配件,把它挪过来,挪过来以后和塔上的活动帆板就打不开,大概只有几毫米的间隙,谁也不敢动,这时候我就只有请我们安装部门,我说你放心,我在这儿指挥着,不再争论了,就往上给我翻起来,我看着,我指挥着,出了问题我负责,你就负责指挥你的人怎么给我翻起来。

  张恒:当时你就不担心如果是你指挥出现了问题的话,这个责任可就不是一般的。

  张建启:因为已经撞了,大家怕再撞一次。因为其他人不敢承担这个责任,只有我来承担这个责任。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那个同志最后下来以后一身汗。

  张恒:你当时呢?

  张建启:比较平静。但是心里面确实总是这块石头没有落地,不到飞船入轨那一刻,这块石头都落不了地的。当这个飞船入轨以后,我是第一次眼中含着泪的,和黄春平我们俩紧紧地抱在一起,这才放下了心。神舟二号,主要终身难忘的还是他们对我的理解和支持。当出现这个故障以后,操作差错以后,飞船系统袁家军同志组织人员,对飞船进行了一次检查以后,马上当天给我回答,你放心飞船没有问题,这是多大的支持。

  张恒:但是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是不是从您的角度更成熟了?心理。

  张建启:不但心理更成熟了,而且我经过这次事件之后,为什么我下我们队伍成熟了这个结论,我们团结得确实是更好了,确实大家互相信任,互相理解。我可以说这是载人航天工程成功的很重要的。我说要总结将来载人航天精神,这是很重要的一条,团结协作。

  张建启是山东曹县人。1969年,张建启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核物理系。意外的是,学了5年核物理的张建启却被分配到了专业不对口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戈壁滩里工作了刚半年,一纸调令又把他送进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在大山沟里的20多年中,他参与指挥了“亚洲一号”、“风云一号”、“澳星”等卫星发射试验。在张建启看来,那段日子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

  张建启:我也遇到了很好的机遇,正好组建(西昌)靶场,那时候也没有总体设计人员,我们要进行设计,要提出方案,要自己去落实,完了自己再要组织进行试验,所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张恒:在西昌你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张建启:还是靶场的建设和第一颗通讯卫星的组织实施,对我是个很大的锻炼。因为那时候还是空白,又是发动机,又是地球同步轨道,所以这个全新的概念,这个锻炼是很大的。

  张恒:所以才会到今天遇到这么多的问题,您才能保持这样的沉着?

  张建启:对。那时候我们火箭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的时候,长二捆紧急关机,那时候给美国发射澳星的时候出现几次爆炸,包括卫星在厂房爆炸,我都在现场。所以在处理这些事情也就习以为常了。

  张建启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发射前他都要到聂荣臻元帅的墓地。

  张恒:您每一次发射前,为什么总是要到聂帅的墓去?

  张建启:是我偶然一次,就是在零高度逃逸试验的时候,那时候我心里一点数没有,可以说那一天我的心情一直是很沉闷,沉闷因为第二天早上要发射。头天晚上我到镇里,正好路过了烈士陵园,我就拐到了烈士陵园,然后给聂帅鞠了个躬,鞠完躬我觉得心态反而平静了很多。

  张恒:在他的墓前你希望得到什么?

  张建启:也就得到点宽慰,心里能够平衡一点,宽慰一点,他是我心中的偶像。所以到那去以后感觉到心里面就有一种好你放心,我们会把它弄好,就是无形地表达决心,横下一条心往下走。

  张恒:这么多年你始终是和载人航天有着联系,那么在整个过程当中,你的感受是什么?

  张建启:我的感受航天确实是伟大的事业,我觉得干这个事业是很光荣的,也是很自豪的,不管做出多少牺牲都是值得的。我不但把我的一生交给了航天,我把我的儿子也交给了航天。我认为这个事业是伟大的,只能把一生交给航天事业,中国飞天的梦是在甘肃、在敦煌壁画里百分之五六十是飞天梦想,而今天飞天的现实也要在这个地方,这也是一个历史的缘分。我想有这么多缘分可能我们中国人上天的梦想一定会成真的。

责编:张丽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鍏充簬CCTV | CCTV.com浠嬬粛 | 澶浜哄姏璧勬簮鍌ㄥ搴� | 鐗堟潈澹版槑 | 娉曞緥椤鹃棶锛氬渤鎴愬緥甯堜簨鍔℃墍 | 鑱旂郴鎴戜滑 | 骞垮憡鏈嶅姟 | 鍙嬫儏閾炬帴
 涓浗涓ぎ鐢佃鍙� 鐗堟潈鎵€鏈�
浜琁CP璇�060535鍙�  缃戜笂浼犳挱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佸彿 0102004
缃戦〉璁捐锛�涓娌冲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