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终专稿:制度反腐——中国反腐新思路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24日 20:53)
CCTV.com消息(20点新闻):
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各个环节,这无疑是2003年中国加大反腐败力度的一个新亮点。但您是否还记得,2003年中国反腐败战场的硝烟,是从绿茵场上燃起的。
|
 |
|
2001年全国足球甲级队B组第五轮绿城队对立飞队的比赛场面
| |
|
|
|
 |
|
龚建平,国际级足球裁判,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成了2003年之初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黑哨”案的台前人物,甚至惊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和公安部。
今年1月29号,龚建平以受贿罪被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
与人们心目中的贪官比起来,龚建平并不是什么高官,甚至连构成受贿罪行为主体的国家公务员也算不上。而“黑哨”是否可以按受贿论处,之前并没有先例可循。
人民法院依据我国刑法作出的判决结果,在司法实践上有突破性的意义,它向社会传递了一个信息,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只要行使了公共权力,你就必须承担行使公共权力的一切责任。
龚建平“黑哨”案,提示的显然是一种不容乐观的局面,这就是腐败已经渗透到原本我们没有足够关注的层面。为此,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伊始就明确提出,“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彻底查处、严惩不贷”。在这种大背景下,2003年的反腐败斗争无论在广度、深度还是力度上都有了新的突破。
|
 |
|
2003年11月13日,"河北第一秘"李真被执行死刑。
| |
|
|
|
 |
|
11月13号,自称“河北第一秘”的李真,因犯有严重的受贿罪和贪污罪,被人民法院执行了死刑。
李真32岁就从秘书走上了厅级领导岗位,并在河北政坛红极一时。法院审理查明,李真在担任河北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省国税局局长的短短7年间,贪污受贿总额超过了一千万元。可就是这样一个贪官,平时要求起别人来却很是冠冕堂皇。在一次会议上,李真曾煞有介事地提醒河北国税系统的干部遵守党纪国法。
李真(录像):(要)防止有些人明的表态非常好,实际贯彻落实欠佳,或者明一套暗一套,阳奉阴违。
伪装,并不能掩盖罪恶。在李真短短41年的人生之后,留下的不是完美的句号,而是一个长长的省略号。“管好领导身边的人”,成为了今年反腐斗争的一个重要结论。
于是,对“领导身边的人”加大监督力度的初步方案摆在了中央纪委有关领导的桌子上。四川等地对秘书工作行为明确限定了8大禁区;上海、海南等省市也出台规定,要求领导干部如实申报其配偶、子女的就业、就学情况。
记者:这里是河北省的石家庄市。今年的8月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放了中纪委的一个决定,这个决定使石家庄一夜之间成为了全国的新闻焦点。
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程维高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审查,决定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撤销其正省级职级待遇。
中央纪委的处理决定,这样分析程维高蜕变的原因:最关键的,是他担任省委书记以后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程维高严重违纪,显然暴露了管理干部机制中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权力失衡,管理失控,监督失效,教育失误,自律失败。
在中央纪委对程维高的处理决定中,我们还第一次听到了郭光允的名字。他是石家庄市建设局的退休干部。
从1995年第一次写匿名信反映程维高的违纪问题起,科级干部郭光允与省委书记程维高展开了长达8年的“较量”。由于对省委书记程维高缺乏有效的监督,郭光允的前途命运,很大程度上就掌握在自己“对手”的手中,这种“较量”,无疑带有浓厚的悲壮色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位历经磨难的老人却显得格外平静。
郭光允:当时8月9号公布程维高的问题以后,当时我并没有什么激动,因为我觉得这么多年了,我觉得应该有这么一个结果。
2003年因腐败问题被判刑或被查处的省部级高官名单
原贵州省委书记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方仁
原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 李嘉廷
原河北省委书记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程维高
原国土资源部部长 田凤山
原贵州省副省长 刘长贵
原山东省政协副主席 潘广田
原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田凤岐
原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 丛福奎
原浙江省副省长 王钟麓
原辽宁省副省长 刘克田
原中国建设银行行长 王雪冰
原安徽省副省长 王怀忠
原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麦崇楷
腐败孳生于体制链条中的薄弱环节,惩治腐败就必须从强化这些环节的制度建设入手。如果没有制度的管束和有效的监督,国家和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力,就有可能成为他们攫取个人政治资本和经济利益的工具。
今年5月31号至6月4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在云南考察时说,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最大限度地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
“制度反腐”从此成为了2003年高频率出现的关键词之一。
盛夏的北京,灼热逼人,反腐斗争也从这里掀起了新的热潮。8月,监察部六楼一间办公室的门口,多了一块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的新牌子。作为“制度反腐”重要组成部分的巡视制度从此正式推出。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联合组成的5个巡视组,45名工作人员,已经率先深入贵州、湖南、吉林、江苏、甘肃五省开展巡视,代表党和国家,担负起了对省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的重任。
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办公室主任 张友平:不仅仅是对高级干部加强监督 也是党中央对高级干部的关心和爱护。
按照计划,巡视组将在4年时间里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巡视一遍。
与此同时,中央纪委对派出机构实行的“垂直管理”试点进展平稳。目前,参加试点单位的纪检人员,全都从原来的“自家人”变成了中央纪委派来的监督者。
今年8月27号上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以一百五十一票赞成、零票反对、一票弃权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如果说巡视制度和纪检派出机构实行“垂直管理”是为了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的话,这部将从明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行政许可法》,则对所有政府公务员的行政行为进行了规范。《行政许可法》严格限制了政府设置行政审批项目的权利,并把监督权交到了群众手中,有利于从源头上解决政府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以及吃拿卡要等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问题。
12月23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了中央纪委关于十六大以来反腐倡廉工作的汇报,并讨论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稿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稿。会议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贯彻执行。
制度反腐无疑是2003年反腐斗争实践中的一个重大突破。我们还欣喜地看到,国际反腐败合作也在加强。继《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9月29日正式生效以后,我国政府又在12月11日签署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我们的党、政府和人民已经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如何建立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不敢腐败的惩治机制,不需腐败的保障机制,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仍然需要我们在新的实践中做出更加艰辛的探索。(作者左力)
责编: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