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 零赋税,书写增收关键词
央视国际 (2004年02月27日 20:30)
网友点题:“三农”问题实质上是体制创新问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yq117】三农问题已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已制约了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步伐。能否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出真招、见实效,能否有大的动作、新的突破和进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和建设现代化的实现进程。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我们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力度还远远不够,围绕三农的一些实质性问题还没有深层次触动。如彻底免除农业税实行“零赋税”问题,免除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费用问题,全面放开城镇和大中城市户口、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四个直辖市除外)问题,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国民”待遇问题,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推广和土地规模经营问题等等。
这些设置解决了束缚“三农”的关键性、实质性问题,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体制性变革和创新。只有让利于农民,还权于农民,反哺于农业,加大促进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力度,才能极大的激发农村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为逐步消除城乡二元化结构打下基础、创造条件,才能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的速度,加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解决三农问题是深化下一步以农村为主的改革的深度和力度问题的关键。改革就是创新,就是出路,就是发展。
【胖噜噜】解决农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免除农业税就能完全解决的。要触及的方方面面包括:1、农民税赋;2、农村基层权力机关建设3、社会经济收入分配4、户籍制度改革……等等。
【深山里的小溪】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1.提高农民自产粮食价格。2.实行农民养老保险。3.减免涉及农民的税费。
【独孤痴痴】解决“三农”问题的真正症结在哪里?
当前,中央政府特别重视三农问题,把三农作为工作的重心,但是三农问题的真正症结在哪里,是降低税费,减轻农民负担,还是改善农民生活的条件,提高农民工的待遇?抑或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帮助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其实,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农民的主体性和自觉性,提高他们保护自身权利的意识,让他们多受教育,学会运用最新的信息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的经济。当地的基层干部一定 要把群众放在心上,倒不是天天要想着如何盘剥老百姓,而要踏踏实实地为老百姓办事,把三个代表落实到实处。农业科技人员要经常下乡对农民进行指导,不要天天在上面空喊口号。政府官员要做老百姓的贴心人,倾听老百姓的真实的想法。
焦点一:减负为增收,呼唤"零赋税"
■央视网评:减负增收,论"零赋税"毋须缓行
【陶然】“零赋税”全面铺开当宜早不宜迟。笔者认为,从现实和长远来看,它能让农民有更多的资金发展生产,确是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缩短城乡差距,惠及农民的大好事。
虽然“零赋税”不可能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农村改革无法简化为农业“零赋税”,但作为农村改革的先锋,它的推行还是极有裨益和必要的。
像改革之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带来的连动效应一样,“零赋税”也必将引起中国社会的连锁变革,它将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深山里的小溪】免除农业税,提高所得税——税收不可一日没有,但看征收的对象是谁。农民收入那么低,几乎到了只能勉强维持生活的地步,为什么还要向他们征税?皇粮国税的概念早已深入淳朴憨厚的农民心中,就是省吃俭用,也不会抗缴皇粮。与其相反的,恰恰是那些靠偷逃国家税款而暴发的人,他们的纳税意识几近空白,有谁能主动按实纳税?高额的收入与缴的税款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看看他们花天酒地的生活,瞧瞧他们臀下的豪华坐骑,有几人敢说自己没有偷逃税款?富人一顿饭,穷人一年粮啊!所以,免除农业税,提高所得税,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然选择。
【ztervic】支持。国家要用税收来调节城乡收入差别,免除农业税费,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yq117】免除农业税,实行“零赋税”,尽快实行城乡统一税制,迈出农村第二次改革的第一步,事关三农问题解决的关键,开通农村走向富裕奔小康的大道!
【~海棠红~】中央“一号文件”今年出来,还明确了“有条件的地方可免征农业税”的规定,这真是社会进步,农民之福,让人看到解决三农问题的希望。
【微湖钓叟2】有一点我认为得明确“减负不能等同于增收”。减负就是减轻农民身上原本就不应该负担的负担,就像别人拿了你的东西再给你,他说这是送给你的,你同意吗?但是减轻农民的负担是可以促进增收的。
【说句心里话2】当然,减负不可能是增收的全部内容。不过减负和增收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不能减负,要想增收又是说易做难的事。免税当是农村改革的先锋。
【微湖钓叟2】我赞成文章中所说的““零赋税”不可能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农村改革无法简化为农业“零赋税”,但作为农村改革的先锋,它的推行还是极有裨益和必要的” 这一观点。
【说句心里话2】免农业税现在可以说是迫在眉睫,如果仅因为说“零赋税”不可能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就建议推延,实在是不明智的做法。中国的诸多农村问题就是这么给拖延出来的。
【微湖钓叟2】单纯地将减负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办法是治标不治本的。
【说句心里话2】本需治,重头先。
【思考者31】减免太偏激,可能让一些不法干部钻空子,有了逃税的理由,可以在政府给与资金技术支持,然后降低税率,在3-5年内可以不交,给与扶持。
【说句心里话2】比起征收税不法干部所钻的空子来,减免税既能让农民看到希望,又能减少腐化的口径,何乐而不为?降低税率的做法以往并没少做,无根本保障的短期行为最后带来的只是“黄宗羲怪圈”,税率越来越加重。
【大雪纷飞wy1】也不一定就要做到零赋税,能够切实的减轻农民现有的负担,这才是重要的。
【~海棠红~】对重症需下猛药,城乡差距已是世界之最,解决农村问题实在耽误不得了。
【 〓容容〓】支持减免农业税,加速农民经济提高,使农民看到希望,进城务工的多余劳动力也会返乡务农,也维护了城市秩序。
【china飞天】取消农业税。只有这样,9亿农民才有可能跟上现在现代化步伐,才能有钱来享受现在工业文明的成果,进而支持民族工业的前进。
◎减负关键一:变革财政投入体制
【深山里的小溪】国税地税合二为一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的使用是为国家服务的。基层政权作为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财政支配应该由国家监督和控制。1994年国地两税分家之后,虽然在有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大局上来讲,实际削弱了税法的严肃性。国税有税不收,地税到处“引税”、寅吃卯粮。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税收体制存在的问题。通过近十多年来的税收改革实践,我认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拓宽征收渠道,减轻农民负担,最佳选择应该定位在国、地两税合二为一。
【微湖钓叟】解决三农问题,财政收入体制变革是关键。解决“三农”问题,“多予、少取”是其核心,“少取”笼统的讲就是减轻农民负担,“多予”就涉及到财政投入体制问题。
农民最头疼也最关心的几件大事就是上学、医疗、养老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就目前来讲,由于我国财政、税收体制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等诸多的原因,多数县乡财政为吃饭财政,无力承担对农民投入的更大压力,在一般情况下,上级拨入资金,下级财政还要拿出配套资金,当县乡财政仅能解决吃饭问题时,怎么能再拿出配套资金,拿不出配套资金,就有两种情况要发生,一是上级不再拨钱到位,什么事也不干;二是、上级拨付资金,下级配不上套,干个半拉子工程,什么效益也不能发挥,白白浪费财政资源。所以,我认为,解决“三农”、解决“多予”问题,就必须寻求变革财政投入体制的新路子。
◎减负(增收)关键二:监督者与带路人
【黑雪39】不解决监督处理问题,其他的一切说了等于白说。
【年轻人小田】监督,必须是群众监督。我们国家群众监督还没有详细的规定。所以一般都是告状,上访。要是有个机制就万事OK了。
【火烧冰块】我们应该正确、客观、全面的分析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在我看来农民数量众多造成的人地紧张只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一方面。
农民增收很重要的一方面在于政府引导,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引导!从某方面说地方政府对于农民的增收有着绝对的影响力,我们可以看到这么一点:地方政府廉洁负责任,当地农民便富;反之则穷!!!建议地方政府(主要指县乡级)实行地方长官责任制!
【touny2004】培训一批知识性、正义性、事业性相当强的农村基层干部,才是让农民富起来的根本方法。
【新朋友老朋友想说就说】各机关各部门都能从自我做起,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不是当官做老爷,摆正自己的公仆位置,不要事事总凌驾于农民之上!而应该把农民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来尊敬,来关爱,来侍候!
【嘎鸣】减轻农民负担首先要精简农村机构。时下,中央对“三农”问题是动真格的了。一些年来,我因为工作关系,对农村情况比较熟悉,所以特别感到中央新近提出的一系列关心“三农”的政策非常好,非常及时。但依我所见,要减轻农民负担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大力精简农村的行政机构!现在每个乡、镇都有“四大班子”或“五大班子”,省县级所有的党、政机构,乡镇基本都有,工作人员数以百计,且绝大多数是由乡镇财政负担;村一级也都党政班子齐全,脱产与不脱产(拿补贴)人员也有数十,当然也都由(或主要由)村里负担。这些人,除工资以外,还要额外地拿和吃。试想,农民如何负担得了。非但如此,人浮如实,也是滋长腐败和苛吏的温床!
焦点二:增收途径——粮价上涨是否能让农民得利
■网友原创:把握粮价上涨让农民得利
【耿红仁】根据报道,我们很容易发现,一段时间以来的粮食价格上涨确实对农民增收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然而,我们能不能把握好时机,使得农民增收更加真实而又踏实,这是我们有关部门不得不亟需思考的问题。
【[央视观察员]】粮价涨了农民就得利吗??这不是必然!!
【河西獅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研究部部长韩俊说,在粮价连跌6年的情况下,市场粮食价格的回暖,让饱受“谷贱伤农”之痛的农民有机会增加收入,这没什么不好。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说到底是得让农民有钱挣,让市场因素主导粮食价格,促进粮食产业持续升温。需要注意的是,防止人为操作市场,炒作价格,要稳定人们的心理预期,必要时可考虑对城镇特困人口给予暂时补贴。
【罗卜尼克博士】谷贱伤农,自古就是这样。
【漫游世界】农民不能掌握粮食市场行情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这些机会大多是被粮食经销商所得利,辛辛苦苦种地的农民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实惠,要把实惠让给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鸥盟客】应该让“市场”说话。
【耿红仁】这个本应该是个前提,在“市场”的主导下发挥相关部门的相应的职责。让粮食价格的自由浮动也成为也可以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方法方式,让农民了解到更多更适合自身发展的途径。市场”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政府运用必要的措施来加以诱导,以使得为“三农”问题做出必要的贡献,为农民增收提供必要的力量。
【微湖钓叟2】靠粮价的上涨,并不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关键。粮价上涨了,同时生产资料也上涨了,生产资料的涨幅甚至要高于粮食价格上涨的幅度,这能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关键么?再说了,如果真是这样,价值规律岂不失效了!
【年轻人小田】仅靠粮食涨价是一个很简单、很短浅的做法。因为现在农民的收入根本不能从粮食上来增收了。
【shothe】粮价为百价之首,粮食价格上涨随之而来的就是其他价格的上涨,特别是生产资料。要想让农户真正得到实惠就必须以高出市场价格一倍以上的保护性价格收购农户的农产品。就像年前后,国家就以高出市场价一倍的价格收购农户的粮食,结果,各地粮食库纷纷爆满,很多粮食无仓可装,农户的种粮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随之而来的,粮食太多(低水平下的相对过剩)市场价格一落再落,保护价不断下调。到后来保护价就成了市场价,就南方来说,种小麦是无利的,种稻谷有很少的利润。现在,粮食价格上涨了,去年秋收后就出售粮食的农户基本上没有得到实惠,而现在才出售的农户得到了一定的实惠,但是到了明年呢,种子、化肥、农药、灌溉等费用的上涨,到头来农户是不是还能得到预期的利润可能就有很大的一个问号了。"物以稀为贵",市场上东西多了价格就下来,东西少了价格就上去,这是规律。如果要农户真正得到好处不如取消对农民各种费用摊派,全部免去农业税,让农民无偿的、自主的耕种土地。
其实。政府真要想让种粮的农民富起来还是很容易的,国有粮库以高出市场价十倍或更多的价格敞开收购农民的粮食就得了,一是提高了市场粮价农户得到了实惠,二又提高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三是国家又掌握足够的粮食。
◎增收关键之一:优化种植结构,变革生产经营方式
【段段19 】粮食涨价能解决根本问题吗?据我了解,中国一些省市的粮食以及其他的农副食品要从国外进口的。我想这是不是代表有些地区的粮食不够吃呢?我想这不是主要原因吧,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民增收的问题就要优化种植结构,产出优质的产品,以满足国内的需求,还要使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当然,减少农民数量自然会使农民增收了,不过这在三五年内是做不到的。
【meggiepm】我认为农民的增收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关键还是要让农民学会"造血"。我们不能只想着种一些传统的作物。政府应该行使好调控职能,请专家研究指导,"因地制宜"的种植农作物,特别是经济作物。帮助农民联系市场,适当的条件下可以由政府搭台引入资金,就地对农作物进行深加工,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农作物的附加值,另一方面还可以就地吸收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民"离土不离乡"。
另外,现在农村还是小户分散经营的状况,随意性很大。这样很不利于作物的种植,也不利于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更是浪费了很多的资源(比如现在就是天空线网飞架,地上房屋散布)。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建设"新农村",房屋修建尽力沿路统一修建,这样可以节约很多耕地和什么水管,电线之类的物资............
【饮江】只有农村的农业生产协作方式改变才有可能实现农民增收。从合作化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的农民生活水平的确提高了不少,这里面当然有其他因素的原因,但不可排除改革生产协作方式的重要促进作用。就目前的农业世界发展态势来看,中国的农业生产协作方式根本无法与美国等一些国家的大农场式农业形成竞争。可以说中国的大部分农业土地只能是用来填饱农民的肚子达到温饱而已,而这是与中国要实现发达国家的梦想是不相符的。农民应该彻底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只有样才可能实现农村的城市化进程。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使农民离开土地并不是带有“羊吃人”的圈地色彩。
我这里有一个方案与大家共同研究:
1、农村实行适当的国营农场体制(或集体农场体制),与公司制度挂钩。这样一方面可以解救被土地束缚的农民,又可以实现机械化大生产,达到与外国农业实现竞争的条件。
2、大力发展与农产品深加工有关的产业以及向农村引进国内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
◎增收关键之二:政府指导,是否能将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宁让天下人负我1】国家只能做到宏观调控。而这些政策的好处最终落实到农民身上,却是需要当地政府通力配合,认真执行的。
【孤灯12】政策、教育与观念:中国有这么多的问题,关键是中国人的人际观念、人情观。还有就是国家的政策是否落到了实处,不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飘渺98】还是老话——国家专门组织分析市场行情,指导农民种养方向,并给予技术指导和提供无息贷款!不然‘减负’之策只不过是枉然!
◎增收关键之三:加快建设农村社保体制,政府当补贴低收入者
【耿红仁】现在是关注“三农”问题的关键时候,我谈这个问题并不是说反对不让城市低收入者得利。因为城市人口也并不全是富裕的,比如下岗人员等等,我们有与之相关的“4050人员”措施等等。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我们的政府部门制定一个合适的公共政策,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低收入者进行补贴,对高收入者进行课税来实现必要的公平。
就是说有不少的农民没有得利,所以说需要我们对这个事情做更多的工作来实现我们的初衷。“让市场因素主导粮食价格,促进粮食产业持续升温。需要注意的是,防止人为操作市场,炒作价格,要稳定人们的心理预期,必要时可考虑对城镇特困人口给予暂时补贴。”解决农民的问题的方式是多样的,这个只是其一。
【龙城绅士】国家应该逐步的减少农业税,直到 ——零——〉政府补贴!
【paulxie】我赞成减免农业税,最好的办法是直接补贴农业,平衡工业与农业的差距。
一是各级政府部门首先要改变观念,从战略高度认识到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性。
二是以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为重点,加快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创新,扩大郊区农民的就业。
三是加快郊区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创新,促进农民养老方式的社会化和市民化。设计一个与城市居民相对接近、便于今后与城镇社保体系相衔接的操作方案,先养老保险,后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四是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统一协调处理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农村转型和农民转变。
五是改革传统的城乡二元治理体制,不断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市民化的环境。
六把工业的税收来补帖农业,使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因为我们现在太注重工业。
七是加快城市化发展,以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市民化。
◎增收关键之四:农民的希望在于科技教育
【丑姑娘17479】减少农民数量,增加科技含量~~~
【漫游世界】农业的希望在于体制改革,农村的希望在于放开搞活,农民的希望在于科技教育。
农村中最贫穷的地方,同时也是教育最落后的地方,良好的教育可以提高农民经营素质,良好的经营素质可以使农民真正摆脱贫困。
【li9210】解决农民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他需要我们各面都去关注,参与。切莫一阵风过后只留下一些枯枝残叶。关注农民收入这是一个深厚话题。粮食涨价,菜涨价这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根本还是去关注,去给农民以方便,去给农民以实惠,去关心农村的教育,关注基层农村干部的素质。
【漫游世界】要让农民的教育条更优越些,思想观念更先进些,思维方法更活跃些,经营范围更广泛些,科技知识更丰富些,经营素质更高强些,社会环境更良好些,归根到底为农民服务更务实些。
【阿祥52】科教兴农、科教富农、科教扶农。如果不重视科教对“三农”的巨大作用,兴农、富农就无从真正落实,还会使城乡差距加大,农民利益也会因素质低下而得不到基本保障。如封建迷信在农村的盛行使一些农民只信奉巫婆神汉。
【yq117】有条件的和不具被条件的,可取消和逐步取消农业税,并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税制;农村的九年义务教育应全部免费,有条件的应免除高中的全部费用,实现真正的从小学到高中的义务教育。这样农民的负担就真正减轻了一大半。
◎增收关键之五:减少农民数量
【蕙蕙的朋友】: 中学《政治经济学》中见到工农业生产剪刀差的概念,农民苦,不是提高粮食价格就能缩小剪刀差,粮食价格上涨300%都不能解决问题(有几个种粮的发达了?)。关键还是减少农民数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yq117】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民数量,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惟一出路。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加速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将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转移到中小城镇,并积极推进大中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农民进城就业条件。我们讲的减少农民的数量,主要是指从事农业的人员和农业人口。我们国家近13亿人口中,现在有9亿是农村人口。如果我们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占农村和农业的人口比例就会大大减少。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的国家,第三和第二产业是最发达的,英国的第三产业占到近80%的比例,,而我们的农业人口占城镇人口的三倍多,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是问题的根本。
【angeleleven】关键在于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向其他行业发展减少农民数量,这必须要求农民具有其他劳动技能,但要引导农民学习其他技能必须给一些优惠政策,如减少农民学习费用等等,要农民知道除了种地他还有其他兴趣爱好!~他也可以通过自身能力在其他行业也能有所做为。
(版主陶然整理)
→→进入原帖,也去说两句!
→→进入“网评天下”论坛
责编:张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