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新闻双行线(1):提案、民工、出行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03日 21:54)
CCTV.com综合消息:事物总有两面,新闻也不例外。两会聚集世界目光,媒体观点各有不同,“两会新闻双行线”带来正反两种声音。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提案办理■
【新华社】 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的办复率达98.8%
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以来,政协委员、政协的各参加单位和政协专门委员会,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积极建言献策,共提交提案3819件,经审查,立案3576件。截至目前,98.8%的提案已经办复。
谈到在新的一年如何更好地做好提案工作时,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指出,要继续提高对提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正确处理提案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进一步提高提案质量;注重发挥政协的整体优势,增大提案工作的合力;进一步加强与承办单位的联系和协作,促使提案办理工作更加富有成效;不断加强提案工作机构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全文]
【红网】 提案办理仅有客气是不够的
一个全国政协委员就反映,有的部委给委员的办复信写得很客气,让你哭笑不得,实际上是处理结果不好甚或没有结果。
对于政协提案,有的部委之所以客客气气,除了一些提案质量差,重复交叉多,致使承办单位无暇顾及,无精力办结,只能客客气气打发了事。说句公道话,在至今一些权力机关那里,总认为,政协只是个可有可无的机构,政协委员都是些清客般的闲淡之人,所谓提案建议也在可听可不听之间,始终没有摆正自己与政协的正确关系,没能把政协当作体制内的一种力量,一种必不可少的监督和制约,是实现依法执政文明行政的重要资源,更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政协的权力。
这些糊涂认识,确与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提案办理和回复钢性的制度有关。正如一些委员所言,一些提案往往得不到落实,什么样的提案必须办,办到什么程序,达到什么效果,必须以法定的形式固定下来,建立一个畅通的民主监督、政治协商的良性渠道。
【新华社】参政出真知 议政在实处
直言不讳,求真务实,会风一新,别开生面。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4日分组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少了“不错”“挺好”之类的一般评价,而是坦陈见解,对十届政协的开局、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直面点评,出谋划策。许多委员感慨地说,参政出真知,议政在实处,这是去年政协工作的一大特点,也是本次政协大会第一次小组审议洋溢的崭新会风。[全文]
【北京青年报】全国政协自曝七类低质提案
提案委员会委员发言时一一列举了目前有些提案存在的七类低质量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一案多事”;理论表述过多;缺乏透彻简练的分析;单纯要资金、要项目;把已经进入民事、刑事、行政诉讼程序的案件作为提案;不够严肃,直接粘贴以往的材料、报告;抄写不规范。
该提纲也概括了高质量提案的几个特点:选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论证充分;建议具体可行;抓住时机、找准角度。
■还说“农民工”■
【新华社】 委员提案:聚焦社会热点问题
大会提案组的戴建杰说,委员们的提案反映了老百姓想说的事儿,大部分提案都切中要害并有可操作性,这肯定是长时间调研的结果。
城市农民工、下岗工人等面临的困难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此委员们各抒己见。王萍委员提交了《关于为城市非正规就业提供政策保障的建议》;童石军委员在提案中就建立农业风险规避机制,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全文]
【人民网】 谁在“两会”里代表农民工?
“两会”的人大代表是按照地域划分的,农民工们在自己劳动的城市里没有户口,没有选民身份,也不会被选成人大代表,在家乡里倒是有户口,可是常年都不在那儿;政协委员是按照界别划分的,如共产党和各个民主党派、工商联,经济界、卫生界、教育界,等等。那么,农民工是划在哪一个界别里的?有哪一位出席“两会”代表、委员,他本人就是一名农民工呢?至少从现在的新闻报道里,我们还没有看到。
“两会”是研究国家或地方重大事务的大会,应当有社会的各个阶层的代表都来参加。如果有农民工的代表出席“两会”,可以把他们自己的情况介绍得更明白,可以让大家更重视他们的切身利益。这样,在有当事人在场的情况下,在“两会”放眼全国,全面考虑社会利益平衡的过程中,才能更合理地解决他们的问题,缓解社会矛盾。在开“两会”这样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农民工,不要忘了他们的代表。
■方便不方便■
【央视国际】 交管部门对“两会”交通保卫任务做出部署
为最大限度达到“两会”期间与会车辆和社会交通协调运转,北京公安交管部门经过实地勘察,制定了专门的交通预案,通过减少会议车队占用道路时间,精确编排会议车辆从驻地到会场的出发和运行时间,以避免两个以上的车队形成串车对社会交通造成大的干扰,并把车队在道路上运行的时间由过去的50分钟缩短为35分钟;为了提高道路利用率,在会议车辆通过时,有公交专用道的路段将允许社会车辆借道行驶。
车队从驻地出发前一分钟,交管部门将分时、分段量化管制措施,车队通过较大的路口时,采取会议车辆和社会车辆交替放行的办法,每次放行社会车辆的时间不少于30秒,同时,利用户外电子显示屏、临时交通标志等形式,提前发布交通路况信息,诱导社会车辆尽可能提前绕行,避免出现交通拥堵现象,在确保“两会”交通安全的前提下,方便社会车辆和市民出行。[全文]
【央视国际】 “两会”委员代表能否早点出门?
当然,从“两会”代表每天开会要特殊照顾到目前的轮流过道,已经大大迈进了一步。即便如此,在走路优先方面,“两会”期间每天仍难免要不同程度给首都人民造成不便。问题是,北京的市民还要一如既往地准时上班、上学,如果“两会”代表享受交通方面的照顾,必然以牺牲其他人的交通时间为代价。这样一来,绝大多数北京市民每天就不得不比平时起得更早,不然,很可能耽误正常的上班、上学时间。
这不禁让我这个非北京市民产生替北京市民“抱打不平”的念头,想给“两会”代表提个建议:在京开会期间,你们能否早点起床,早点出门,少和公交车和其他车辆争道?[全文]
■代表·民意■
【南方都市报】人大代表离我们有多远?
今年年初,浙江义乌的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光自费上电视打出广告征求民众意见;
2月7日,广东省政协委员孟浩向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提交提案,建议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公布省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名单及联系方式方法,并率先通过媒体公布了自己的个人邮箱;
2月25日,全国人大代表李林楷向社会公众公布个人邮箱;
……
公布代表个人电子邮箱,看起来只是代表个人的一件小事,但相对于以前僵化呆板的人大代表与市民沟通方式来说,有人形容是“打开了一扇窗”。各级人大代表开始以新的完全不同的崭新途径来寻找与普通民众沟通的更有效方式,无疑在人大代表和其他关心此事的民众间引起了热烈反响。
【新闻周刊】人大代表如何代表民意?
人大代表为什么没有一个经常性、固定性的渠道来沟通民意,而要自掏腰包征集民意?
实际上,目前我国宪法和法律对于人大代表反映民意的方式停留在一般性规定上,而缺少制度设施。
传统的渠道也不是没有:群众信访、代表视察、调研等——但这些举措是否真正有效?
在媒体上登广告来征集议案当然是好事,但很多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都长期得不到解决,如果人大代表提出的问题总是不能解决,这种广告征求民意的方式能够持久吗?
引用专家的话说,人大自身制度必须改革,包括处理代表议案的方式必须改革。一定要以有效手段使代表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及时处理,要有下文。不能采取把代表的议案转给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回答了事。否则,这种广告只会成为一种时尚。
>>进入“两会专题”
(扬国整理编辑)
责编: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