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莲花集团:引领八百万粮农增收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04日 15:23)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一吨小麦值多少钱?去年河南省市场价最高在1400元左右。而莲花集团却“点粮成金”,使吨小麦产生利税520元、粮农增收40多元。去年这家企业转化小麦100多万吨,将当地900多万亩商品小麦“吃干榨净”,使800多万粮农从粮食深加工中受益。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在解决“卖粮难”中推动农民增收
莲花集团地处豫东黄泛区的周口市。这里地上无山,地下无矿,惟一的优势是农业。河南小麦总产量占全国的1/6,周口是河南小麦主产区,总产量占全省的1/6,每年仅小麦产量近400万吨。由于连年丰收,农民除去口粮和上缴余粮外,有大量剩余小麦待售。因市场上粮食严重供过于求,“卖粮难”使广大农民收入增幅明显减弱,有的甚至不增反降。丰富的小麦资源成为当地的沉重包袱。
莲花集团从“包袱”中寻到商机,他们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用小麦代替玉米生产味精这一世界首创技术,使“包袱”变成“宝库”,从根本上解决了小麦“卖难”问题。莲花集团总经理崔冠明算了一笔账:周口市小麦亩产在350公斤左右,扣除口粮、种子粮等,亩商品小麦100多公斤。莲花年加工能力100多万吨,也就是说能将至少900万亩的商品小麦“吃掉”,周口市人均耕地不足1.1亩,换算一下,也就是说能将800多万粮农的富余小麦转化。巨大的小麦加工转化能力,不仅解决了小麦卖难问题,而且带动当地粮价的提升,仅小麦一项每年可使农民增收20%-30%,同时还带动了5万多农民在二三产业就业。
为实现企业与农民双赢目标,莲花集团下大力量发展“订单小麦”。他们与有关科研单位合作,在当地建设150万亩良种小麦基地项目,以高于市场15%-20%的价格收购农民手中的优质小麦,带动了50多万农民,人均增收60元以上。2002年莲花集团承担了国家“农业专家系统的开发与示范”项目,与周口农科所联合攻关,把中外小麦专家的经验转化为“软件库”,使广大农民通过因特网,在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病虫害防治、技术咨询、市场信息等方面享受专家服务,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在延伸“加工链”中带动农民增收
记者在河南莲花集团参观小麦加工流程时大开眼界:小麦被送进磨粉机后,一路产出面粉、淀粉、谷朊粉、麸酸、复合饲料、味精、复合肥等产品。集团总经理崔冠明介绍说:“小麦加工链条越长,科技含量越高,产品增值越大,企业和粮农受益就越多。”
创建于1983年的莲花集团如今成长为拥有50多亿元资产的大型企业,主导产品莲花味精占国内市场的40%,出口总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80%以上,成为世界味精业的“排头兵”。上世纪90年代末,他们综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在世界味精行业首创了用小麦生产味精新工艺,使成本再降1000多元。他们还从小麦中分离出A淀粉、B淀粉、戊聚糖、小麦胚芽、膳食纤维等产品,形成了一系列附加值高的市场“热销货”。
强大的科技支撑,不仅使莲花这个农字“龙头”日益强健,而且舞活了“龙身”带动农民增收。据介绍,莲花集团上交税利连续多年占企业所在地项城市财政收入的60%以上,成为地方财政支柱,使政府反哺农业的力度得到增强。近年来,项城市每年投资1亿多元,用于打井、农电网改造、修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为农民增收注入了强大后劲。
据了解,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正在吸引众多投资者向小麦深加工进军。最近,周口市及周边麦区出现了一股建设小麦加工企业热潮,仅周口市规划建设700万吨小麦加工厂,而周口市小麦商品量仅为200万吨,小麦的紧俏必然带动价格上涨,农民收入便会“水涨船高”。
在“变废为宝”中促进农民增收
莲花集团味精生产的工业废水一度是当地的主要污染源,被有关部门两次通报。如何“变废为宝”,在可持续发展中促进农民增收?
从1999年开始,莲花集团实施“生态农业产业化”战略:“吃”掉粮食,综合利用,上道工序的“废物”成为下道工序的原料,形成生态循环。为解决污染问题,莲花集团经过科技攻关,将独创的“喷雾干燥和喷浆造粒”技术运用高浓度废水处理中,制成高效复合肥,既实现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零排放,又实现了废物的综合利用。莲花集团已在国内味精行业率先实现生产废水达标排放。
更令人欣喜的是,治污已成为莲花集团的一项产业,目前“莲花宝”复合肥生产达到30万吨,年创效益近3000万元,治污取得的收益已远远大于治污的投入。一项检测表明,使用这种有机肥料,农作物亩产量提高10%-15%,深受农民欢迎。莲花集团为了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实施了“肥料换小麦”的订单农业计划,以向农户提供肥料作“定金”,签订粮食收购合同。目前已与15万农民签订了“肥料换小麦”合同。
他们还以小麦为起点,将触角向更深领域延伸:利用小麦麸皮和味精生产的下脚料制成饲料,目前已达到年产50万吨规模。他们用高科技进行养殖示范,引领农民“科技养牛”,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而且也为莲花集团提供了牢固的饲料市场及培育奶、肉制品等新的产业。目前莲花集团已建成5000头良种奶牛示范场,年产5万吨的奶制品加工厂正在筹建。
对进一步做大农字“龙头”,莲花集团董事长李怀清充满信心,他说,经过几年努力,使小麦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吨;通过养殖和加工,实现年200亿元的销售收入;带动5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奶牛养殖,平均每户年增收千元以上,形成“小麦深加工-味精、谷朊粉-饲料-高科技养牛-牛奶、牛肉深加工”第二个新的产业链。(记者陈芳、张洪河)
责编:刘雅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