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原创] 代表委员该不该做“杂学家”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05日 10:54)
■2004“两会”专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代表委员该不该做“杂学家”?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在3月4日的媒体上同时读到了两则新闻,深感此问题大有深究的必要。
其一是,某地一位全国妇女界的政协委员为参加“两会”准备了18份提案,内容大致包括“三农”问题、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社会问题(如公厕革命、生态铁路、抛弃食用野味的陋习等)、安全生产问题、地方建设问题共六大方面,可以说涉及了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这位来自教育战线的老委员,其所准备的提案质量或许不容我们怀疑,参政热情更是值得称赞。但是,有媒体的记者由此称其为“杂学家”,并有大加倡导之势。对此,笔者却有诸多疑问。如果代表委员都去争做“杂学家”,在现阶段来说,也未必就是好事。
其二是,数名政协委员建议出台一个全新的个税改革方案??将个人所得税与社保挂钩,鼓励人们多交税。此论一经媒体报道,即可遭到了许多专家的质疑,专家们指出:税收和社保是国家的两个系统,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而建立的一种安全制度;而征收个人所得税是为了支持国家机器运转,调节贫富差距。税收和社保这两个政策的出发点是相对的,不能把工资的差距带入社会保险,将两者挂钩的提法目前是不可行的。应该说,专家们的话是有道理的,因为,个税和社保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硬拉在一起,说明委员们对个税和社保的各自任务以及政策设计还不甚了解,或者了解较少。由此,也使我们想到,代表委员们要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还有必要多向专家们咨询或请教。
代表委员们大多是本行业、本系统的专家精英或优秀人才,他们就自己熟悉的领域提出的参政意见或建议本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在此基础上,他们还能够关注更多的国计民生,多一些“杂学家”,也是国家之幸、百姓之福。不过,也要想到代表委员大多都具有很繁重的本职工作,对其他领域毕竟了解较少,只能是偶然顾及。积极建言、多方面献策的精神固然可佳,但也许就会因为了解不够深入或全面,而提出一些贸然的建议,缺乏针对性,沦为一种“请谈”。我们并不反对代表委员们多做“杂学家”,只是希望他们的“杂学”能够学有所成,而不是杂而无益。
应当承认,代表委员们也有知识的局限,他们针对专业以外的问题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往往只是代表了某种民意的普遍要求或是个人的主观理解,不可能都正确,甚至还可能走入误区。对此,专家和媒体也应该以一种包容的态度来对待。不断的帮助代表委员拓展知识空间,开阔参政视野,这也应该是一种社会性的责任。
倘若每个代表委员们都可以“杂”而不乱、“杂”而不浮,多做内行式的“杂家”,那么,这就要求必须加快和推进代表委员职业化的制度建设,当有越来越多的代表能以代表民意、反映民声,和以参政、议政为自己的确定职业的时候,那么,这种情况下的“杂学家”也就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的“杂”了,而是已经成为一种更加专业的、职业的反映社情民意和积极建言献策的政治家了。(网友:康劲)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进入“网评天下”,发现更多话题!
责编:任今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