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鲍敏中委员:大学生就业要另辟“灰”径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07日 09:36)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伴随中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两会期间恰逢大学生求职高峰,与会的许多政协委员呼吁:大学生就业应另辟“灰”径——到社会急需的“灰领”职业中去。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灰领’人才在制造业乃至整个经济持续发展中越来越重要,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职业选择空间。”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上海市副主委鲍敏中说。

  这里所称的“灰领”,是指具有较高知识层次、较强创新能力、掌握熟练技能的新兴技能人才。或言,是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灰领”人才在中国“供不应求”。资料显示,中国城镇企业共有职工1.4亿人,其中高级技师仅占0.41%,技师只占3.1%,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达到20%-40%。也就是说,中国至少还缺三、四千万“灰领”。

  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一边却是巨大的“灰领”市场乏人问津。据上海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一项调查,一个高级技师面前,有7.33个就业岗位等着。在北京,高级技师岗位与人才的比例是7:3。

  “‘灰领’人才奇缺的主要原因是观念问题,社会上普遍重学历而轻技能。”鲍敏中说,“由于社会关注的是财富而不是劳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择业观念。”

  结构性矛盾加剧了灰领人才短缺的状况。鲍敏中指出,中国不少专业培养的大学生并不符合就业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在以各种尖端技术产业、信息产业和高技能服务业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时代,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中新职业大量出现,要求求职者既要有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CEO是人才,‘灰领’也是人才。”全国政协委员章鲁说,“灰领”并不是介于“蓝领”与“白领”之间的中间地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新的有独立的智能结构、职业特征的人才类型,它标志着中国从学历社会向资格社会的转型已经开始。为适应这一转型,无论社会还是大学生都应转变观念。

  “随着‘灰领’的不断增多,白领、蓝领与灰领的比例将成‘菱形’,即白领和蓝领的比例逐渐减少,‘灰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成为吃香的‘银领’。”鲍敏中委员乐观地预测。(记者李云路、李薇薇)

责编:刘雅虹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